上个世纪,党中央决定在建国十周年时,建成新的北京火车站。这个站从1959年1月开工兴建,到1959年9月建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把一座靓丽的北京站建成了。这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运车站。
大家都知道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始建,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1903年,正阳门东车站建成通车。历史上曾沿用前门站 、北平站、北平东站、兴城站等站名。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9月30日,正阳门东车站改称“北京站”。
新建的北京站位于建国门内,用现在的话说是在二环以内。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大约8万平方米。车站平面为前候车厅后站台中轴对称式布局,立面以两翼拱卫着中央。具体的造型和装饰则取材于中国传统建筑,但又加入了新的结构形式,两翼的候车厅采用平顶,中央部分是由两个钟楼侍卫着中心带有扁壳屋顶的大厅。大扁壳为35米×35米,采用预应力边缘构件。
除大厅外,高架候车厅也采用扁壳屋顶。两翼房间窗上沿用曲线形式和中心大厅协调统一。立面上采用了大片整齐的玻璃窗,创造出一种轻快、明朗、大方、新颖的车站建筑形象。在材料色彩上,大部分采用浅米色面砖,在中心及两翼部位的柱子和花格采用白色剁斧石。
北京站建筑艺术处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形式。立面装饰重点突出,站顶部的钟楼、翼楼、站前部的三拱大窗等处采用了琉璃瓦屋顶及玻璃花饰,大厅大理石墙上打磨发亮的铝制通风花格和柱头纹样均采用了中国古青铜器纹,简洁大方。车站大厅的主体色调采用与外立面相协调的暖色,顶棚采用浅湖蓝色。在局部采用贴金线及彩画装饰,车站里灯具的设计以古典吊灯、壁灯为主,使其轻快明朗并表现出浓郁的民族传统特色。
北京站车站布局为纵列式,分为到发场、交接场、调车场。站舍大楼坐南朝北,东西宽218米,南北最大进深124米,建筑面积71054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约4万平方米,柱距大约33米左右,最高高度为13米。候车站的雨棚以横跨站场、长170米的桁架为基础,通过以悬挑部分、中间下挂部分、中间上部3种形式的檩条连接波浪形的钢板,达至站台视觉通透的效果,实现包括基本站台在内的所有站台无柱。
北京站设16条车道和8个站台。当年是京沪线、京哈线、京承线、京广线、京九线、丰沙线等多条客运专线交会节点。
我第一次领略北京站的风采是在1964年的春天。那时父亲调到北京工作,带领我们全家从旅大市来到北京。曾记得下了火车经过长长的地下甬道,就来到北京站的大楼之前。
那个年代进京控制是很严格的,需要有本人在北京工作单位的《工作证》或者出差来京的证明,否则火车票是买不上的。当然下火车人员的稀少,一会儿北京站前几乎见不到什么行人了。能见到几辆黑色和白色的伏尔加轿车整齐的排列在站前。
那天清晨下了火车,我们还在瞻仰北京站的雄姿之时,一抬头那高大的几座钟楼就开始奏响了《东方红》,响亮的乐曲声回荡在空中,报时大钟清脆的撞击声飞向四方......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北京站是全国客运运输最大的枢纽,这个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火车站。那个时候的北京站好像还是个儿童,稚嫩的脸上好像涂上一层粉一样的美丽。
在七十年代末,这里成了大批青年人们离开北京,奔赴祖国各地的出发地。我们家也随着下放的号令,全家又从这里离开了首都;后来我中学毕业,当兵也是从这里出发来到西南边陲的。后来改革开放大批的农民工进京也是在这里,一时间这里成了人流的海洋。大包小包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涌入北京站,拥挤的北京站似乎很难有平缓的喘气机会......
2022年11月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北大红楼——老北京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