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竹韵——老北京回忆
竹韵——老北京回忆
作者: 马占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隆冬的一天,我和几个不怕冷的同学穿戴严实的,商量到位于“西郊”地界的北京紫竹院公园来玩,真是想感受一下公园的清爽。我来到公园就看到一片一片的竹林都披着绿色,在寒风中哗哗地摇曳着,着实感到惊讶得很哎。心想大树在寒冬里都被冻的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子了,怎么大地都冰冻三尺了,这竹子依然挺拔着腰杆,露出灰绿的笑脸?这是在北京的冬天,我头一次看到三九天里的竹子。

      那时我傻呆呆地想,难道这“瘦骨如柴”的竹子就不怕冷吗?难道在寒风中百受折磨摧残的竹子那叶子就永不凋落吗?

      一晃几十年的时间如闪电般的过去了,在初冬的阳光里,读着清代诗人郑板桥创作的《竹石》,脑海中一幕幕闪过对过去、眼前竹子的印象。对竹子又是充满了深深地敬意,真是让自己触感生情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说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子的柔美,而是竹子的刚毅。诗的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竹子内在精神。诗中首先用一个“咬”字打头,这一字可是千钧之力啊,充分描写出竹子的刚毅性格。紧接着用“不放松”三个字来补足“咬”字,把竹子的个性特征就表露无遗。这首诗正是诗人对竹子坚韧不拔的写照。

      所以在我的心中,北京的竹子还有着不一般的含义:它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展示着青春永驻;那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竹子的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谦虚品格;生而有节则是高风亮节的最美象征!竹子的正直清高、挺拔洒脱不正是中国人的精神写照吗?

      每棵竹子都亭亭玉立,在坚韧挺拔的岁寒三友“松竹梅”之列;又以其高雅的品格被人们称颂为“松竹梅兰”四君子而被人喜爱。大诗人苏轼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表明竹子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会有多重要。

      先前我以为,竹林都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都适合竹子生长,后来我才知道竹子逐渐在干冷的北京也遍地生长了。在北京的紫竹院公园里,让我欣赏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竹子:有粗的、有细的;有大叶子的、有小叶子的;有紫色的、有黄色的......。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竹林还是在四川、在湖南、在广西......,当我走入那漫山遍野、绿茵如画的竹林中、这里的一切让我陶醉、让我痴迷,还让我如醉酒似地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其实到南方的竹林中或者是山上,我就看到成片成片的竹子,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顽强地生长,它们始终团结一心,总是一簇簇,一丛丛地抱团成长。

      曾记得陶铸先生在他的《松树的风格》一文中赞扬了松树。他说:“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

      我还学过矛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课文,文中也对白杨树进行了夸赞。“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今天说起来,在我的心目中,竹子无论是在吃苦、还是耐寒、或者是耐旱,都绝不亚于高洁的青松和笔直的大杨!

      不信你就走出家门,来到紫竹院看看这里生长的竹子。湖水已经结冰、大地已经封冻,可扎根在这里的竹子群,它们相拥着、它们相簇着迎风斗寒。它们经霜雪而不凋,历四季而常青!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我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品格啊!我说:竹子的品格展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除此之外,竹子全身还都是宝,用途也很广,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细嫩的竹笋那是上等的菜肴佳品,味道鲜美;粗大的竹竿既可做建筑材料,又是人们造纸的好原料;韧劲十足的竹皮儿,还能让手艺精巧的人们编织出各种各色的竹器和玲珑剔透的手工艺品;竹沥和竹菇可供药用;竹叶又可成为牲口们的口粮。看!这竹子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要知道当今的竹子,还为山里的乡亲们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呢!许多人家倚着青山绿水、靠着青翠欲滴的竹子实现了小康梦!

      我想作为我们每个人,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的不正是这种精神吗?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什刹海的游泳场——老北京回忆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