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不虚此行
不虚此行
作者:钱绪彬

壬寅年123日,绵绵细雨,寒风刺骨,仍阻拦不了我们通往乐园康家湾欧美珙桐原产地乐园博物馆的脚步。

此行属临时决定,原以为周末无人值班,看不到馆内陈设,经打听有人开门。于是,说走就走。正要出发时,来个老乡找父亲看病,又耽误了一会儿。1315分,由我和父亲、侄媳妇、侄孙以及好朋友邓安,一行五人组成的参观队伍,乘坐我开的车,从大嫂家出发,直奔目的地。走时,天空飘着小雨,想着下不大,没带伞。

途中,担心走错路,准备开导航,父亲耳背没听见,侄媳妇连忙大声说“爷爷知道路”,父亲这才笑着点头。心想,难道父亲去过。为了集中精力开车,就没问。汽车行驶在乡村公路上,路面虽平整,但是湿滑、陡坡和弯道多,必须小心驾驶。沿途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条条崎岖的道路,所到之处,既熟悉又陌生,唤醒了儿时的记忆。前几年,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村组公路都修好了,我携家人回老家走得也多了。因此,知道去的大致方向。预感到快到时,连问父亲,都说还在前面。大约开了20分钟后,向左拐弯,听见父亲大喊一声“不能往右开了”,吓得我急踩刹车。接下来,我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继续开,一直爬上坡路。由于弯道更急,我更加小心翼翼,边开边问“快到了吗?”父亲答道:“继续往前走”。汽车又经过几块农田、几户农家后,进入云雾缭绕的包围圈。听见父亲说“快到了”,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挺拔的标志性黄色花岗石牌,只是看不清上面的文字。于是,我开足马力,将车快速停在广场上。车上的人早已迫不及待。

下车后,我赶紧端起单反相机不停地拍摄,并观看周围环境。此时,只见广场右边唯一的农户家走出来一个50多岁的妇女提示道:“车可以开上去”。当我看见前面虽然是水泥路,但是十分湿滑,近50度的陡坡,担心汽车半路打滑,就放弃了。再说,让代步者冒险挑战极限,它也会不愿意,只是累了父亲,于心不忍。

在广场上,我们不约而同地走到石牌前,仔细观看上面的文字,右边写着:“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尔列斯特亨利威尔逊多次寻访地”,中间是15个大字,即“中国鸽子花盛开的地方——乐园康家湾”,左边为:“印开蒲提,二0二一年五月十九日”。底层长方形大理石上印有“中国珙桐故乡乐园纪念广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字样。我们以石牌为背景,拍照留念。

随后,我领着父亲来到排列有序的一块块诗文作品前,特意让他看我的拙文,之前没跟他说过。跟随而来的邓安对父亲说:“这是您儿子写的”。看着父亲近距离仔细观看的表情,很淡定,或许有点意外,我抓起相机连拍他。

一条几百米的上坡路,我陪父亲走了约一刻钟。看着父亲气喘吁吁的样子,真有点后悔没开车上去。父亲看见其他人早已到达目的地,便不好意思地说:“你先走,不等我”。我有点哭笑不得,怎么可能丢下他不管。一开始,我想搀扶着他走,被他推开,只好近距离保护,生怕他滑倒。为了留下美好瞬间,不时给他拍照。

1415分,我和父亲终于到达博物馆。只见场地和房屋都不大,但外观简洁实用,氛围浓厚。该房屋原房主人为康祖梅、杨子玉,2021519日改为现在的博物馆。抬眼仰望,博物馆大门上方悬挂着“欧美珙桐原产地乐园博物馆”的金色大字。先行到达的侄媳妇等人已先睹为快。

走进大门,正厅五幅书法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彰显出厚重的文化气息。

室内5个展厅,面积不算大,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以图文为主,实物为辅,将珙桐树和鸽子花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清江国家森林公园乐园二墩岩省级自然保护区,在6千万年前与恐龙、大熊猫同世代,经过第三纪冰川劫难后,恐龙绝迹,植物界的“大熊猫”——珙桐在乐园存活下来了。100多年前的1900年,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曾三次来中国,在当地村民康远德的帮助下,把采集到的10548粒珙桐种子交给第二次光临康家湾的威尔逊,引种到欧美。2021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在乐园康家湾欧美珙桐原产地建立了博物馆。从此,博物馆热闹非凡。

侄孙子在里面东张西望,跑来跑去,看似在玩,无形中也是一种传承。室内陈设琳琅满目,细品完得一天,而此次只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大而化之。通过观看,收获了大量信息,弄懂了一些疑问,增长了知识,深感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谢乐园这片神奇的土地带给家乡父老的恩惠,也给人类带来美的享受和科学研究,同时,也感谢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才有这个独一无二的博物馆。这是土家儿女的福分和骄傲。未来,随着络绎不绝的旅行参观者逐年增多,博物馆的知名度定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乃至外国人的青睐。

参观约一小时后返回,他们在前,我独自在后边走边拍。返回的步伐明显加快,等我走下来时,已不见人影,想必去了老乡家,父亲也该歇歇了。这是一个土质瓦盖的小房子,仅中间一个大门,门牌号“119”,特别好记。跨进大门,一句土家风俗的“送恭贺”,惊得两位老伴笑眯了眼。落座后,自我介绍,女主人忙说,我知道你的名字,展出的诗文上面有,还有几个我也认识。她还说,早就认识你父亲,很会看病。我们的到来,打断了两位老乡吃午饭,不仅泡上热乎乎的茶,还端上自家晾晒上霜的柿饼,味道香甜可口,久违了好多年。据了解,这家男主人叫谭传望,巴东人,来这里做上门女婿,以种地、养蜂蜜为生。现在,他多了一个博物馆管理员的身份。老伴叫康祥翠,是康远德的后代。他们一家四口,两小孩在外打工。一年四季,老谭和老伴相依为命,与小孩聚少离多。康祥翠说:“天气这么冷,您们还来参观,是我们今天接待的第一批客人啦!”我笑道:“感谢老乡,添麻烦了”。我还说,虽然人不多,可是四代人同行,父亲86岁,小侄孙才3岁半,年龄相差82岁,如此年龄结构,是不是开馆以来的先例?我不得而知。老乡肯定地说,年龄相差这么大的参观队伍,目前没有第二支。我想,此行定会给小不懂事的侄孙的童年生活留下美好记忆,等他长大后,翻看曾经的照片,一定会觉得很有纪念意义。

轻松愉快的聊天,让时间过得很快。眼看老乡摆在柴火炉上的饭菜都快凉了,不忍心再打扰,便起身告辞,热心老乡把我们送出好远。

刚一出发,父亲突然说“去看看官医生的墓地吧(当地人对覃祥官医生的尊称)!”我问有多远,他说前面右转弯过去约10分钟。其实,我一开始就想去,只是觉得大家没吃午饭,也不知道远近,没好意思开口。原来这么近,正合我意。此时,原本感觉有点饿的我,又来劲了,加快了车速。

越过了几道弯,老远看见一个瞭望平台,父亲说:“快到了”。记得,今年“五一”,父亲和大嫂、侄女等人去过一次,正好当向导。快到时,我把车缓慢开过祥官医生的墓地,生怕打扰到他。下车后,我连忙走到官医生的墓地前,向他献上最真诚的膜拜。然后,仔细观看碑文。此时此刻,他的音容笑貌和救死扶伤的画面在我脑海里萦绕,感觉他并没有离去,一直和当地老百姓在一起。这个墓地选址很好,对面是一望无际的群山峻岭,绿色的农田,错落的房屋,美丽的云雾;后面是稳固的山田,漂亮的亭子。在新建的纪念广场上,周围护栏上镌刻着覃祥官这位享誉“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的生平大事记介绍(1933.112008.10),供前来祭拜的人们全面了解学习,亦是一种持久的宣传和纪念中传承。父亲说,上次来正在建“日月亭”。此亭在官医生墓地的右后上方,它像一位钢铁战士,日夜守护着官医生的英灵。

当我看见父亲近距离观看碑文时,貌似久违的老朋友无声的对话,既温暖又伤感。想当年,他们为了当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几十年如一日,风雨兼程、日夜奔忙在医疗战线上,与时间赛跑,想方设法、竭尽全力用精湛的医术解除百姓病痛,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种人间大爱,天地可鉴,流芳百世。昨天父亲刚过86岁生日,属当年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创办队伍中,唯一健在的、年龄最大的老赤脚医生;今天他来看望老战友,表达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医疗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敬畏。我们祝福他健康长寿!

参观完官医生墓地,还想去拜见他的遗孀刘维菊,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不忍心打扰,在内心默默祝福她长命百岁。

返程中,小朋友累得睡着了,车内寂静无声。

回到大嫂家,第一时间给中国合作医疗纪念馆和欧美珙桐原产地乐园博物馆的史料搜集者和总策划、总设计、总撰稿人李茂清发去拍他的诗歌大作和与父亲观看博物馆的照片,给个小惊喜。“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我错过了,应陪你们一起看看”“祝老人健康长寿”。 看到这些有温度的文字,内心很感动。我还说:“我们有签名,迟到的报到”。他说:“非常好!”之前,我们曾经有过约定。这次天气太冷,不好意思打扰。多年来,他为家乡人民所做的一切,功不可没,已载入史册。

后来得知,父亲还真去过博物馆,但还是看得那么认真仔细。

今日之行,虽时间短暂,来去匆匆,但不虚此行。明日再出发,再进博物馆,亲近珙桐树,欣赏鸽子花。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郭守敬与大运河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