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歌》是我中学年代的记忆。
因为那个年代,还没见到这样美丽的诗篇,也没有读到这样有激情的诗歌。
有的只是烈士的诗歌时常回响在耳畔: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着的洞敞开着!”
......
回想当年的中学期间<理想之歌》,无论是读起来还是听起来,都给我力量、给我勇气、给我美好!真是让我热血沸腾!
《理想之歌》是一首近4万字、500多行的长诗。
197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曾在小范围传抄。
1976年1月25日,经过修改后的《理想之歌》在《人民日报》全文刊载,报纸为此还加了《编者按》。记得这首长诗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立即引起轰动,特别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配乐播出后,开始在工厂、农村、部队、学校的青年中广为流传......
当年我从《理想之歌》这首长诗中,感受到的是青春的激情,理想的浪漫,还有热腾腾的生活和面对毕业的选择。
从《理想之歌》的诗歌中让我看到了身边青年们群体的精神风貌——向上、积极与豪放!
我毕业是唱着《理想之歌》,经过祖国的挑选当兵来到了祖国的西南——云贵高原。
实话实说当年来到部队,虽然我对新兵蛋子的生活充满了憧憬,盼望着部队的美好,渴望着百炼成钢。可无论是在新兵训练还是到老连队,贫瘠的文化生活都让我感到失望至极。新兵连没有一本让我们阅读的书籍;老连队跟新兵连一样的让我失望!连队更是没有一本书籍可读。
我不知道可以有成千上万的热血儿女不断地来到部队,为什么连队里连几本小小的书籍都容纳不下呢?
在连队中极少的业余时间里,我除了每天阅读领袖著作,翻翻打着过期时间烙印的《解放军报》和《国防战士》外,再没有让我读到其它的书籍了。就是这些政治性极强的、整版整版全是大道理的过期报纸还真成了我的宝贝,我捧着这些油墨味极浓的纸张,一句一字的学啊!
......
那年回家拿来一本泛着黄颜色,但极具吸引力的《作家散文集》。本来自己是想向老一辈作家——鲁迅、茅盾、瞿秋白、巴金等学习他们的文采和他们文风,充实业余生活的,可让贪婪的班长看见了,他以这种书不宜在班上学习和阅读为由,给我“保管”起来,直到我离开连队都没有还给我!
连队文化生活极其贫乏,在不多的自由活动休息的时候,我常拿出抄在硬皮本本上的《理想之歌》,看着自己那歪歪斜斜的钢笔字体,阅读着让我心潮澎湃的《理想之歌》,这热血沸腾的诗篇直到今天!
记得当年,有了理想的激励,我工作之外什么“小活儿”、“细小”工作我都抢着来干。休息时帮厨、打扫厕所、早起扫院子、为战友们清洗床单,帮着缝被子等等。
有了理想,就脚踏实地的干了,第二年我就站在了党旗下!
手捧《理想之歌》,我在想这首震撼心灵的诗篇:
——真写出了当年北京知青到延安落户,这生的火热和他们对生活美好的憧憬,你听:“从太阳升起的北京启程,飞翔到宝塔山头,落脚在延河两岸......”
——又写出了延安人民对北京娃娃的深情厚谊:您看这热闹的场面:“喝一碗热腾腾的米酒吧——延安人民的情谊酿造在里面;吃一把红彤彤的大枣——陕北的枣儿呵蜜一般甜......”
——还写出了黄土地上的高亢的信天游,你放眼望去:排排窑洞、层层梯田、千里高原;
——我要说写出了整整一代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青年!
......
这么多年来我是唱着《理想之歌》、怀揣着《理想之歌》、用自己的心血实践着《理想之歌》啊!
——已经从青年走到今天的老年!
[上一篇] 父亲的老酒
[上一篇] 地坛 铁生——春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