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伏天还忆老冰窖》读后——运河雄鹰笔下的往事
《伏天还忆老冰窖》读后——运河雄鹰笔下的往事
作者:河北省采风学会第一分会




      著名作家刘维嘉的《伏天儿还忆老冰窖》读后,情不自禁的打开了记忆的门:鱼藕社池塘畔的荷花开了,便把你带进了粉红色的记忆里……从西海子公园西门出来,那高高的老冰窖就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看到那神奇的‘’白云‘’从冰窖口冒出来,老通州就会从脊梁骨爽出精气神来!作家在不动声色的描写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一层一层的冰堆起来了,又加上一层层的稻草,黑色的雨靴,带回勾的冰镩,蹬三轮的板儿爷……这情景让人情不自禁的成了画中之人。也许,你的面庞回放着昨天的幼稚,心的鼓点便敲醒了五味的梦!你默默地感到了荷尔蒙的伟大;你明白,岁月的火只要点燃了青春,哪怕是一刹那,记忆的小桥就会布满青苔,因为,绿色是有生命力的……这时候,恍恍惚惚的走来了曾经的你。你也许会感到陌生,抑或极为陌生。当陌生的你和今天的你相遇的时候,你还认识曾经青涩却流在血管里的记忆吗?
      文中写到东关的老冰窖时,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将我完全控制了——我的家就住在财神庙胡同七号,离文中提到的老冰窖,只有不到30米的距离。在那里,我成了男人,成了父亲,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覆盖着我的故事……
      2005年,北京市领导何鲁丽参观老冰窖时,旧址已经焕然一新,老冰窖还被评为当年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兵单位。通州的活地图周庆良先生说,这个地方在明代的时候可不简单,大家熟知的三打采石矶的将军常遇春,就住在这里的常家胡同。
      当有些人的心被酱油腌透的时候,老冰窖就在人间蒸发了;人吃饱了就会困,记忆经常在睡眠里走失!昨天的历史如果患了渐冻症,老冰窖还能从高楼大厦的底部走出来吗?昨天的贫穷,昨天的落后,我们都可以不要,但是,昨天那些好的东西,我们中华民族是永远不能丢的!
      说起来十分痛心,前苏联十月革命的先驱列宁就告诫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过去是什么?过去就是历史。众所周知,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着性质不同的历史,这些珍贵的历史经过筛选以后,对于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是十分肯定的。有道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区域,详尽的历史记载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一个民族,放弃了这种有益的借鉴,其结果实在是太不幸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真的会烟消云散。难道我们的文化人,现在举手之劳就能做到的事情,偏要等到未来去考古吗?时间,时间不会等你,这世上也不会有医治后悔的灵丹妙药,只能接受应有的惩罚。
      一九二二年,朱自清先生在他的著名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送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当然,燕子会飞回来的,桃花也会开的……朋友,有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春天,如果没有阳光雨露的滋润,这一切都不会实现的!人的记忆是有缺陷的,很像人的视觉暂留功能,漆黑的夜晚,如果点燃一支香烟在空中画一个圆,那个金色的亮点就会连成一个美丽的圈。动作停止的时候,亮点就微不足道了。把昨天甚至更远的历史留下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司马迁《史记》的撰写被称之为无韵之《离骚》,说明了有良心的后人对史官司马迁的认可,但是,其中刻苦铭心的过程是常人不可忍受的。
      维嘉老师的这篇文章,虽然不能和历史人物相比,但其中的辛苦也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著名作家刘维嘉老师,今年已经62岁,身兼北京市残疾人写作协会副会长,通州区中仓文学社副社长,又是多年的劳动模范,当河北采风协会北京分会会长以后,他甘为人梯的事情就更多了。百忙中完成这段往事的调查和书写,克服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他又是一个对工作非常认真,对谁都像兄弟一样的人;虽然不能健步如飞,几十年来却努力前行,150多万字这个数字,那是鹰击长空的初始,只在一个小侧面记录了他运河儿女的赤子丹心!
尊重历史,找到历史,留住历史,是他几十年来的追求。
      也许,物欲横流形容环境有些片面,但大多数人退休后都是养尊处优,活得有滋有味确是真的。我写过这么一副对联:
      上联,
      上班工作,挣钱就可常吃饭;
      下联,
      养老退休,吃饭方能总挣钱。
      维嘉老师已经退休了,按常理也该轻松一下了,比如养养鱼,种种花,到心仪的地方做一次惬意的旅游,或者远离喧嚣的城市,携夫人出双入对到昌隆描写的“北方张家界”看一看,品一品自然的野趣。也可以去你钟情的大茅山,找那些要好的文学朋友拉拉家常,顺便把那蓝天白云拍成视频带回北京来,就能信手拈来装点自己的梦境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好玩的地方多了去了,难道你都去过吗?
……这些谜团一直困惑着我,让我这个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心神不宁……说来也巧——有一天,我的小孙女拿来一张报纸,报纸上登着一张刘老师的照片,是他接受孩子们红领巾的照片!我对着这张照片看了很久,我带上老花镜,把刘老师的表情,特别是他的那双眼睛,又仔仔细细地端详了很久……不知什么时候,有几滴液体砸在那张照片上……
      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少年强,则中国强!维嘉老师手中的那枝笔,是一把金钥匙呀,他要用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一个高瞻远瞩的行动,大步流星的奔向他心中的那个伟大的目标——去开启祖国明天灿烂辉煌的大门!
      那些能写大文章的文豪们,也许不屑于这些琐碎的小事,他们认为这些旧事不能够登上艺术的大雅之堂!事实上,有些人不管燕子回不回,杨柳青不青,桃花开不开,他们是纯文学的崇拜者,离开了社会这个主体,忙着去急功近利!也许有人担心写这些小事,会把他们的笔弄脏……其实,什么也挡不住春天的到来,甘为人梯的高风亮节也是一朵花呀,它也是高雅文学的组成部分,而且开得鲜艳无比!盛世冲锋的号角声中,鲜花理所当然献给受之无愧的英雄!
      读了《伏天儿还忆老冰窖》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他肩上的道义,看了那张带着红领巾的照片,理解了的良苦用心。朴实无华的叙述,你不得不承认作家的笔力深厚以及文学的神奇!一个个汉字会把你带回美好的昨天,因为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昨天继续,没有昨天,哪来的初心?不梦想明天,就不会有神圣的使命!
      把玩往事如品老酒,美是把刀,可以将感觉镌刻在记忆的不老石上。今天与昨天,昨天与明天,就有着这样的血缘。
      读了这篇文章,你产生共鸣了吗?那后背“爬满汗珠”的劳动者是不是似曾相识?炎热的三伏天,一群孩子围着冰车充满期盼的眼神……你也许不了解通州,但你了解本体的昨天,这就够了。如果把这些细节善良地用一个主题点燃,谱写出的旋律一定是一曲优美的青春之歌!
      年过花甲的人不再会冲动,快乐素的适当比例,会让我保持冷静。假如,有这么一道选择题——A.一场我支持球队的决赛;B.维嘉老师约的一个酒局,二者让我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与他一醉方休!我要把他拥在怀里,然后再紧紧地握紧他的双手,由衷的对他说上一句:兄弟,我的好兄弟,把时间雕塑成生动历史的君子,你辛苦了!通州人民感谢你,祖国的花朵更会感谢你。在通往圆梦途中的队伍里,有你,有我,还有无数有良心的兄弟姐妹与你同行!

                                                                              2018.5.15.


有德之人才能得到‘’三才‘’之花!
——鲜花送给《通州那些事儿》的心灵雕塑家!


      肖士平,男,笔名佚名、肖坪、诗坪、晓月秋歌。1955年2月生于北京市通州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北京通州书法家协会会员。
     先后师承刘锡庆、杨庆慧、齐大卫、尚学峰、林岫等老师。进修于鲁迅文学院。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多篇。中篇小说《寡妇耙田记》(乡土文学);短篇小说《雨后无尘》(吉林短篇小说杂志社)、《红太阳绿太阳》、《父与子》(运河杂志社);诗歌《土娃子》(人民文学杂志社)、《橄榄绿》以及歌词的创作约200多首;电影文学剧本《车过安阳道》(原北京广播学院李定宽剧本教研组)。
      短篇小说《童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诗歌《橄榄绿》获《萌芽》杂志社一等奖。歌曲《使命》《健康万岁》《感谢妈妈》分别获得词曲创作二等奖和三等奖。参与了《末代皇室书画展》《白山黑水翰墨全国巡回展》《中日民间少字书书法联合展出》前言撰写。

[上一篇] 聆听一个文化行走者的足音——读张炳吉的散文新作《一路风情》

[上一篇] 22人评张炳吉散文集《乡关路远》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