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聆听一个文化行走者的足音——读张炳吉的散文新作《一路风情》
聆听一个文化行走者的足音——读张炳吉的散文新作《一路风情》
作者:清风


张炳吉(赞杨)的散文集“三路”


 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张炳吉先生的散文新作《一路风情》。

 《一路风情》是张炳吉的“三路”(三部散文集)之一。本书是作者壮游天涯的游记类散文集,亦是他创办河北省采风学会之后,带头采风、带头创作的一部采风力作。书中那一篇篇有思想、有哲理、有艺术、有情怀、有趣味的文字,将我带到了他走过的那一座座灵山、一片片秀水、一丝丝古韵和一个个国度,让我与他一起徜徉他的一路风情。品读这本书,犹如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那是纯洁心灵、启迪智慧的盛宴,读来不忍释卷,释卷回味悠长。

 张炳吉先生在创办河北省采风学会之初,把学会的宗旨确定为“行走天下,写写画画”,意思是说作家既要走出去,又要写出来,两者不可偏废。他是这样提倡的,也是这样坚持的。在游走世界的过程中,他用心去观察生活,用心捕捉生活的细节和特色,而后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艺术手法来记录生活,表达心境,创作了这一篇字字珠玑、大气生动、韵味悠长的美文。

 品读任何一位作者的文字,都可读出作者的情怀。所谓情怀,就是胸襟、境界和兴致。

张炳吉先生的文章中充溢着他爱山爱水的情怀。文人大多喜欢畅游山水,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游历山水后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和华章。作者像古人那样,游历了很多山水,写下不少文章。《月光下的吴支洲》《品味五洲泉》《走进孤独》等文章都是作者置身于山水中,怡情悦兴,有感而发,写出的文采四溢的篇章。我们透过这些文章看到的是作者与古人一样热爱山水、向往自然的雅兴和情怀。

张炳吉先生的文章里流露着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后背上的鸟儿》一文中,他写到:“倘若我出钱后站在一旁看着别人替我干活,心里就不舒服,怜悯感、奴役感、甚至剥削感就会袭来。”冬天,作者在清晨五点钟听到清洁工在窗外清理垃圾,就从心里感喟他生活的不易,怜悯他在黑暗中的艰辛,并写成了《人和人》一文。我们从此文中可以看出,他对草根的怜悯情、对社会的关注度。此文蕴含着作者心系群众的浓烈感情,展现的是关心他人的怜悯情怀。

  张炳吉先生的文章里体现着忧乐情怀。古往今来,有很多仁人志士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在张先生的的文章里也体现了这种情怀。在《从前有座山》《跌落的草原》这两篇文章里,作者以对家乡那座山的爱恋、对草原的咏叹和因经济建设对自然破坏思考为主题,写出了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体现了一个文人的视野、素养和历史担当,突显了他忧乐的情怀。

 

 品读《一路风情》,可感觉到作者文学底蕴的厚重。作者的文章多以细腻的笔触、行云流水的文风,把故事娓娓道来,其中既有情也有景,既有情趣也有味道,既灵动活泼又像诗一般的唯美和画一般的意境,通过这些文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如在《跌落的草原》中,他有这样的描写:“夕阳在山,晚风轻佛,远方的光源处有一缕人牵骆驼的剪影徐徐走来,皮影似的,驼铃声声,驼步悠悠,渐行渐远。随着山脊吞日,草原在牵驼人的脚下由血红而暗红而朦胧起来,并渐次把自己白日里的宽广与平远,还有温柔,羞涩地藏在夜的背后。”他用这样的文字把读者带入唯美的意境,打动着人心,让读者醉在其中,这是文字的魅力,也体现了他驾驭文字能力的高超,难怪他的许多文章被选入中小学的课外读物。

 品读《一路风情》,可感觉到作者语言功底的深厚。作者的语言老道凝练,朴素古雅,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哲理的深度,既风趣又幽默,还给人以启迪。如在《夜雨柔柔》一文中,作者写到:“突然想到了诗歌和散文。诗歌悠然,但有时突发惊涛骇浪,散文悠然,虽然也有起伏,但脾气柔和,无冬雷夏雪。这柔柔的夜雨像一首诗,但更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又如,《煤堆土堆坟堆》一文中,他最后写到:“制造坟堆相当于给自己添加祖宗、给自己造爹,所以,尽管此举一本万利,给自己造爹的人中没有栽树的人多,公家也出不了太多的冤枉钱。”这些文字隽永又鲜活,充满着哲理,意象深远,引发读者沉思,闪烁着他智慧的光芒。

 品读《一路风情》,可感觉到作者对古文化的敬畏。张炳吉先生对历史文化有很深的爱好。在《崖州,那个苍凉的黄昏》《载酒堂与一方人文之胜》《有僧有佛才是寺》等文章里,他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个历史文化的脉络进行了记录和弘扬。古代那些人、那些事好像“沁”在他的骨子里,他看得那么深、那么清、那么实。可贵的是他还喜欢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探询,如,在《再寻坛山刻石》一文中,作者对坛山刻石的诞生、意义以及它所经历的悠悠岁月均进行了丰沛、鲜活、意趣、灵动的描写,让读者清晰了解到坛山刻这一文化积淀的厚度和所达到的高度。作者还对坛山刻石的探寻过程进行了详细记载,他与妻子两次爬山越岭,几经周折才寻到“吉日癸巳”刻字、“避暑崖”、“穆王井”等所在地,让读者深深感触到作者在探寻古韵文化中展现出坚韧的精神和自我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也充分体现了他对古韵文化的敬畏之情。

 读完张炳吉先生的《一路风情》,掩卷静坐,回味全书,我仿佛聆听到了一位文化行走者不息的足音,那声音充满着坚毅、激情和智慧。

      (本文作者万文丽,笔名清风,内蒙根河人,现工作、居住在石家庄。曾获得河北文学艺术“采凤奖“诗歌组三等奖,获得采风作品全国大赛散文组三等奖、诗歌组三等奖。作品散见于《燕赵晚报》《石家庄日报》《河北工人报》《柏坡风》《秘书战线》等纸媒和杂志。现为河北采风学会副秘书长,石家庄诗词协会会员)


[上一篇] 宁肯睡地板,也要做老板 ——读《温州一家人》小说感想

[上一篇] 22人评张炳吉散文集《乡关路远》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