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书法作品 > 石家庄人文书法之厚重惊艳世人
石家庄人文书法之厚重惊艳世人
作者:李建新

    华夏大地诞生了人类最具艺术特色的象形文字即汉字,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唯一列入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燕赵大地重镇石家庄,在人文书法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传承。从远古文字的雏形发展到金文大篆、汉隶、楷书、行书等都有重要涉猎,在华夏书法史上有着极其靓丽的一笔,让世人刮目相看。

一、文字发展的雏形阶段

    石家庄新乐市何家庄村东,有个举世闻名的伏羲台,世称“羲皇圣里”“人祖庙”,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羲皇创立了中华民族的龙图腾,龙的传人由此而来。伏羲仰观天上云彩,根据天地之间的阴阳变化创造了八卦,以简单却意义深刻的八种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万事万物,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网,以文字符号替代了当时在绳子上打结记事的方法,始造了文字用以记事,华夏文字由此而诞生。

    通过考古发现,原始人类在滹沱河一带繁衍生殖,发现了16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平山县县内沕沕水帘洞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与北京山顶洞人在同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三万余年,在长安区南杨庄还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还在井陉县东园村发现了打制石器,均有雕刻符号印记。在石家庄藁城台西商代遗址考古发现了七项世界之最,其中最早酿酒的作坊遗址出土了46件酿酒陶器,包括壶等酒器,盛酒及煮粮食用的将军盔,还有灌酒用的漏斗。陶器有彩陶上纹饰众多,既有生活用器,又有生活工具,在漆器表面上浮雕花纹,甲骨钻、凿、灼三者兼施绘制陶文及符号。前者系文字,后者系数字符号属于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3000年)比殷商时期(公元前1300-1046年)早了将尽2000年,是目前发现较早的汉字雏形。

二、中山国的金文大篆

    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由游牧民族白狄族中的鲜虞部落建立,在公园前507年建国,面积35平方公里,在赵国和燕国之间。现遗址位于石家庄平山县,因城中有山得国名“中山国”。中山王英明善战最终跻身于诸侯之列成为千乘之国。在青铜器上发现的金文大篆被称为最美中国汉字。

    在平山县境内的田间地头发现了公元前四世纪一块长90厘米宽50厘米厚40厘米共刻有两行19个字的河光石碑碣,第一行字刻的疏,而第二行字刻的密,比中山三器上的字更加有随意性,说明刻字者直接镌刻有自然质扑直抒心臆,主要记录了监管看守陵墓的将及敬示后人的告示,字略显长方转折处有方有园,有笔意在,是目前中国发现最久远的碑刻,堪称中国碑石届的开山鼻祖。

    在中山王墓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有三件重器:中山王厝铁足铜鼎,龙饰铜方壶和铜圆壶。三器凭借历史文献价值之高,器物制作之精美,铭文篇幅之长创下三个世界之最。在这三件重器上都刻铸有铭文,共有1124字其中铁足铜鼎是中山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有60公斤重是目前发现铭文最长的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晭率领军队攻打燕国开疆扩土的史实。龙饰铜方壶上刻有450个字其中有八个字尤为重要“皇族文武桓祖成考”后经考证这八个字记载的是历代君主的名号。同圆壶出土时壶内还盛满了清水,壶的腹部上刻有中山国君对父亲王厝的悼词182字。三件重器上有大段警示后代的文字为中山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字依据。这些字挺拔超卓,笔法明净、结字宽绰有雕痕之迹增强了凝重干练线条流畅细挺刚劲平整端庄之美,著名历史学家张守中曾以七绝一首写道:“篆书难写最中山,目秀眉清铁笔传。我辈毛锥摹效苦,三分相像已足观”连张守中教授都这样感叹可想而知这些文字技艺超卓,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河北省博务院著名学者郝建文先生著书《战国中山三器铭文》用匠人精神还原了这些文字的样貌带我们领略了文字之美、艺术之美、文明之美。喜欢篆书的书者们不妨从《战国中山三器铭文》一书开始。目前在全国兴起了学中山大篆的热潮,备受青睐。

三、汉碑中的典范之作

    元氏县的封龙山,西倚太行东临平原,巍然崛起雄伟壮观,自古曾有五通汉碑、四大禅林、三大书院、两大道观、历史文化璀璨。早在唐代《十道志》中就被列为名山。传说封龙山是大禹治水时大禹降伏兴风作浪的蛟龙将其封锁在此山上从而得名封龙山。也是汉碑精品多,品极高的集中地。有确切记载的汉碑共有七座,即《祀三公山碑》《三公御语山神碑》《三公山碑》《封龙山颂》《无极山碑》《八都神庙碑》《白石神君碑》其中《三公山碑》《封龙山颂》《白石神君碑》跻身全国百种名碑之列,在中国隶书书法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享誉全国。《封龙山颂碑》刻于东汉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十月的一方碑刻,属隶书作品碑文15行每行26字共390个字。记述常山相蔡爚,长史沐乘等修祠祭祀以求国富民强,其书法笔力遒劲、恢弘雄强、矫健厚重。尽管经历了千余年而貌依旧殆出天造。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在《平碑记》中称《封龙山领》碑雄伟劲健《鲁峻碑》尚不及也,“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封龙山汉碑对中国书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宋代学者洪适《隶释》及郑樵《通志略》均有高赞著录。它和《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等名列天下。是人们在学习隶书中必须要掌握的碑刻法典。

四、楷书鼻祖《龙藏寺碑》

    在正定隆兴寺大悲阁的东侧矗立着《龙藏寺碑》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建造于隋开皇六年十二月(公元586年)碑高3.15米宽0.9米厚0.29米,龟跌为碑体,碑额呈半圆型,六龙相交的浮雕呈现出威严之态。碑文为楷书笔体,共有30行计1500余字。记载了龙藏寺的始建过程。碑阴及左侧有提名及恒州诸县名,分530行,行字数不等。

    我国的石刻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汉碑、魏碑、唐碑。汉碑充满气势,方正古拙,端庄大气。魏碑宽博宏大,笔画圆润有力,雄奇角出。唐碑则高雅秀丽,章法清朗、整齐。隋碑处在魏碑向唐碑的过渡时期,承袭了魏晋的遗风和六朝书法家的风格。龙藏寺碑有隋碑第一的美誉,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龙藏寺碑书法中和宽博,毫无凿斧之痕,笔画上提按分明,点画结构也极有法度,趋于规整,风度端凝,被后代学者们誉为“隋碑之冠”它不仅集魏碑之大成,并且也为唐碑风格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史实发生地

    鹿泉西五里的古驿道土门关曾是陕西通往华北的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诗人苏轼写诗感叹道“千峰石卷矗牙帐,崩牙凿断开土门”。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攻陷常山,颜杲卿父子杀死了镇守土门关要塞的叛军将领,重新占领了土门关并由颜季明(颜真卿其侄)把守。安禄山重杀回土门,颜杲卿父子奋勇作战最终城破被俘以致父陷子死。安史之乱平叛之后颜真卿找到其兄和侄子的尸骨,颜真卿在祭侄灵前悲愤至极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悲愤之情尽宣泄在笔端,英风烈气流露于字里行间,造就了空前绝后的书法之作《祭侄文稿》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手稿中两次写到“土门”即现鹿泉西五里的土门关。

    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燕赵大地的石家庄人杰地灵,光辉灿烂的书法文化历史遗迹,把石家庄推向了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际庄”,改变了过去人们对石家庄没有文化历史的偏见。用事实说明了石家庄书法文化历史底蕴十分深厚,是一个有很深根基的文化之城,这些都为石家庄的文化增添了重彩。



作者艺术介绍 

 李建新,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进修于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学本科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书法老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成员,河北省文化名人联谊会常务理事,石家庄市长安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由他主创发明的八角双宫格练字法,申请了国家专利和著作版权,他的字体被新编辑的《中国书法大字典》选编入册,美术书法作品被省博物馆,图书馆等收藏。作品在多次书画展中获大奖,他参与的《习近平金典用语》书法长卷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每年参加省市区的书画活动上百场,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经中国书法家协会等部门评审,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亲手签字的牌匾授予李建新为“人民书画家”荣誉称号。

[下一篇] 许义|斯文在兹--全国中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

[上一篇] 中华国礼艺术家---陈福领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