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韩中清:农家院里的文化人
韩中清:农家院里的文化人
作者:韩中清

       韩中清,河北省青县人,农民,1957年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著有《我的新闻情》《中清诗词选》《耕闲野韵》《故乡笔痕》《耕闲吟》《三朝贤相韩琦》(合作)。40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河北日报》《中华诗词》《华夏吟友》《中国诗词家》40余部典籍中发表作品4500余篇(首)。其中百余篇(首)获全国、省、市奖项。

      这是一处被6株繁茂国槐环抱的农家小院。院主人曾撰联道:六槐护院家业兴旺,五福生根叶茂枝繁。”“槐下风清尘不染,宅前树茂寿之源。”30年前,他亲手载下这六株国槐,如今冠盖宅院,槐香四溢,蜂飞蝶舞,气正风清。他曾以六槐为素材创作多首诗词,其中《中华根》七绝:南疆树木北方根,水土相融根扎深。海北天南根不断,千根万叶一家人。他解释道:每当逢年过节我总是见树生情,思念远在海外的同胞,故作此诗,期盼落叶归根。这首小诗被央视第二届《中华好诗词征集令》收录

      诗作者,就是本文主人公、该村农民韩中清。20167月初,笔者来到韩家,对他进行了专访。诗词带他进入文化殿堂。 

      老韩家有5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东西各有二间厢房,车库、太阳能、洗澡间、厨房、厕所一应俱全,电视、电脑、空调等家电应有尽有。笔者走进他的书房,藏书几千册。其中《华夏吟友》《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华国学人物志》《中华诗词家》《华夏颂诗词名篇大鉴》等40多部书里,收有他多篇(首)作品。

       环顾5间房的墙壁上挂满名人字画。赵家恩人的匾牌是被他救助者――沧县赵均岭、赵金兰夫妻赠送的;

       “人民的记者锦旗是献县17户农民赠送的

      老韩与赵忠祥、刘兰芳、刘征(教育家)、李相宝(韩国书法家)、陈新雄(台湾大学教授)马玉涛等40多位名家合影照挂在卧室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我们的谈话从诗词开始。韩先生说:为庆祝建党95周年,河北省委宣传部发出《中国梦·赶考行》第三期征稿通知,我从网上投了稿。不怕众人笑话,现将部分参赛诗、词、联亮出来,恳请斧正。 

沁园春 登长城


百侣争攀,携手高登,共立城头。望中华处处,春潮滚滚,铺天盖地,林立层楼。北国堆银,南疆迭翠,广袤郊园驰铁牛。江山美,慨兴亡过眼,挥斥方遒。


可怜姜女多愁,悲切切,倾盆泪水流。喜今非旧貌,天翻地覆,龙腾虎跃,雄踞神州。红日东升,光芒四射,万里金瓯披彩绸。人十亿,绘国梦蓝图,鼎盛千秋。


贺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七律)


破雾穿云入碧空,船飞广宇闹天宫。
吴刚馈赠桂花酒,玉帝募捐长寿种。
起舞嫦娥风淡淡,临池仙女月融融。
神舟发射华人笑,十月国旗一片红。


联一、我爱国家国爱我;娘疼子女子疼娘。
联二、九天揽月中华志;四海腾龙祖国魂。
联三、欣栽两制常青树;广架三通友谊桥。
联四、恩泽人民谋福祉;情融百姓献忠心。


      韩中清从1992年开始学习诗词。一天,他与朋友下象棋,有人提议让他写一首对弈诗。回到家他冥思苦想,终于写出来:
炮打敌军不见烟,车追烈马楚河边。兵卒剑舞朝前闯,象士拼杀保帅安
棋友们看后都说好,诗稿寄出后果然在一家杂志上发表。
 

       一诗刊出诗兴发,二十年后成诗家。1992年春天,韩中清邀请沧州市和青县书画家李德瑞、刘文源、张人介、谭秀汉、陈兆荣、刘恩增等20多人光临韩家,挥毫泼墨,展艺献宝。韩中清当场口出一绝:
群英怡悦莅农家,笔走龙蛇灿若霞。纸墨芳香人欲醉,愚夫冷室绽奇葩。
他说:如果将我创作的诗词、对联请书画家配上书画挂在屋里,劳作之余欣赏一番该有多么惬意!

       为了这个理想,韩中清在沧州市书法家协会会长李德瑞的引荐下,拜沧州著名学者白焕宗先生为师,学习诗词;同时他将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师范学院教授夏传才在《老人世界》连续4年发表的讲座《学点诗词》,全部复印下来,废寝忘食,认真研读。一年后,他将100首诗稿寄给夏教授指点。二月后,夏教授给他复信,并约他赴石家庄见面。次日傍晚,韩中清赶到夏教授家。 

      夏教授书生意气,精神矍烁,谈诗论词滔滔不绝,看不出已是七旬老人。韩中清聚精会神,洗耳恭听,一字一句,铭刻在心。教授的书房里有很多线装书,一个青年农民哪见过这么多好书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诗词,做一个有品味,有教养的文化人!分别前,夏教授亲笔为他的诗集题写书名:《耕闲吟》,并赠送他《诗韵新编》《七十前集》两部书。以后,韩中清与夏教授书信往还,成为忘年交。1996年韩中清第一部诗集面世。 

      1997年秋,经白焕宗先生引荐,韩中清开始向沧州诗词泰斗金紫衡先生学诗。当年80多岁的金老先生正在编辑《沧州交通志》。这位博古通今的学者精通诗词格律,尤对平水韵研究颇深。在金老师的指导下,韩中清的诗词创作大有长进。《华夏吟友》主编王成刚先生对他的诗词十分赞赏:韩中清巧妙地化用古人诗句不着痕迹,例如《新村》:嘉树环庄接朝霞,新楼彩舍竞豪华。春光洒满金牛镇,燕子归来不认家;又如《壶口瀑布》:喷云吐雾卷浓烟,壶口狂流挂九天。两座高山拦不住,黄河一泻浪吞船

      19966月,王成刚邀请众诗友举诗字旗登长城。休息时,王成刚吟出首句:千古长城第一旗,请大家续写后三句,要求最后一字必须是字。选出姣姣者收入《华夏吟友》第二卷,并答应亲书作者诗作相赠。韩中清浮想联翩,片刻成诗:千古长城第一旗,秦松汉柏比雄恣,骚风惊断始皇梦,回首人间都是诗。王成刚等人拍手叫好! 

      回到家中不久,韩中清果然收到王成刚的墨宝,当年由王成刚题写书名的《耕闲野韵》出版了。这是韩中清第二本诗集。 

       后来,中清多次赴北京参加全国诗词会议,聆听专家讲座,认识了孙轶青、梁东、林从龙、李汝沦、周颖南、周笃文等一大批诗词名家。创作激情与日俱增,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发表作品不断增加,与外界交往越来越多。2008年春,中清邀请王成刚、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来沧州参加笔会。赵忠祥现场作画,王成刚当场为中清撰写一联相赠:庄稼岁月,文字生涯。 

       2005127日,沧州日报社、沧州市文联、沧州市文化局、沧州市群艺馆、沧州市艺研所联合为韩中清举办了个人诗词演唱会。这天,百余名文朋诗友欢聚一堂,用演唱、朗诵、诗配画、书法等形式,展现韩中清诗词作品的韵味。他的《故乡情》《新村》《沧州武术》等25首诗词,分别以京剧、河北梆子、歌曲、诗配画等艺术形式进行了展示,台上表演精彩,台下掌声不断。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晨崧、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等诗词界大家也前来助兴,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晨崧说:将诗词用传统戏剧形式演唱出来,在全国还不多;一个农民举办个人诗词演唱会,在全国是个创举!

      夏传才教授说:十几年前,一位青年农民要向我学诗。他带着厚厚的一大摞我在《老人世界》上讲座的复印稿,特意来到我家。我一看这个人不简单,这个人就是韩中清。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自学成才,写出许多好的诗词作品,走进高雅的艺术殿堂。通过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能够钻进去,认真学习研究,必定会有所成就!

耕闲写作实现记者梦 

      1972年,韩中清高中毕业时国家尚未恢复高考,因此他没有跨进大学校园。1974年从小爱好写作的他被选进青县海河指挥部,他积极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同政文组人员一起跟着挖河大军在工地上采写稿件,通过有线广播和油印《海河战报》将民工们的冲天干劲宣传出去,鼓舞斗志,大干苦干。 

      由于他表现出色,1976年中清被借调到青县上伍公社当资料员,每天除了写公文之外,还抽空加班采写新闻稿件。做为一个农民,从事新闻工作较之专职的记者有着颇多局限性。虽然他有一段时间借调到乡、县工作,然而始终没有脱离黄土地。他家种着9亩承包地,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占去很多时间和精力。当你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砸脚面劳累一天之后,腿酸腰疼,恐怕很难再有拿起笔挥洒一番的兴趣;但他锲而不舍,刻苦自励,废寝忘食,笔耕不辍。地方通讯员采访的区域和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他只能在自己的村或乡镇寻找素材,在每天看得烂熟、年复一年总是老样的枯燥中去寻求新鲜题材,细致的洞察力,鲜活的再现力,应当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19801018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房顶上的变化》,表现出韩中清的功力。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但作者没有泛泛而论。他把题目定得小小的,角度选得巧巧的,只写房顶上晒枣——晒发霉变味的山芋干——晒花生、葵花的变化过程,从而讴歌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人民日报》著名记者柏生在北京给部队通讯员讲课时,选用中清的《房顶上的变化》作为范文。一篇500字的消息,诠释了解放初、58年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三中全会后的农村变化。谁说豆腐块新闻含金量低?人民日报编辑在每天几麻袋的来稿中慧眼识珠,选中他的这篇小稿,无凝这是一块重量级的金刚石! 

       1980221日《沧州日报》发表他写的说唱新闻《借麻袋》,也是反映同一主题。他以韩大伯装粮食借不到麻袋这一小事加以表现,准确、生动,很容易得到特别是农民读者的认同!

韩中清当通讯员期间发表400多篇稿件,其中《人民日报》5篇;《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等省级100多篇。通讯员写表扬稿还容易些,写批评稿就会受到人情面子和错踪复杂的关系的制约:他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本人又是农民,在这里他是永久牌,不是飞鸽牌,得罪了人要付出相应代价。因此当一个农民新闻工作者无疑要有更多的吃苦精神,更多的新闻敏感和更多的浩然正气。

       沧州文化界都知道韩中清是以写批评稿闻名的。19851116日,他的《出售人情砖,苦了制砖人》和《出售人情果,苦了种果人》同日刊登在《农民日报》和《人民日报》上;中央广播电台在新闻联播栏目播出,引起全国强烈反响。青县县委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上作了答复:经查,来信反映的情况属实。出现买卖人情果的问题县委是有责任的……保证今后不再犯。人民日报编辑、著名杂文家吴昊还就人情果问题撰写了《道是有情却无情》4000多字的杂文。与韩中清一起,对拿了集体财物送人情的现象加以抨击。这些稿子发表后当地群众奔走相告,令人激动。当然,两篇稿子告倒半朝官,恨他的人是不少的,而且多是有点权势的人。韩中清却全然不惧:我是一个地平线上的人,谁还能将我踩进地下去嘛!凛然与不正之风相对!

      黄土地养育了他,造就了他,弘扬正气,迎战腐败,敢于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勇于拿起笔为民请命, 30年前的韩中清能有这样浩然正气,不能不令人钦佩! 

      韩中清的言行激怒了某些权贵,1986年他受到打击报复,被从青县县委贬谪回乡,他为了百姓利益牺牲了个人政治生命,从此务农经商12年。在这期间,他自学诗词,继续诛恶扬善,为民代言。他的绝句:宦海朝朝入醉乡,身边百姓苦奔忙。诸君酒宴停三日,可买千车救命粮。著名诗人金紫衡先生评论道:中清这种揭露官员腐败的诗句,何逊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韩中清不仅鞭挞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更多笔墨还是颂扬正能量。比如他的田园诗《秋》四首之一:秋风一夜吻农庄,五谷披金果溢香。舞起银锄天地动,当年瘠野变粮仓!又《棉农吟》之一:早晚除虫好苦辛,花开时节少闲身。棉桃咧嘴朝天笑,笑出棉农心底春。之二:无边沃野绽银花,棉垛如山接彩霞。交售归来忙报喜,诗书酒宴到农家”…… 

      12年来,种地兼做生意的韩中清始终没有放弃写作。19984月,《沧州晚报》公开招聘记者,韩中清找到总编请求参加考试。哪怕一分钱不给,我也想当记者。韩中清身份是农民,当时年龄又偏大。但总编辑刘桂茂认为他胜任这份工作是毫无疑问的。于是社领导商定,允许其参加考试。中清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进报社,从此成为一名职业新闻人,实现了自己的记者梦!
多年记者梦成真,重上文坛倍抖神。伯乐钟情庄稼汉,寻回下野墨池人。他的诗句表达了他的真情实感! 

带着感情采写鲜活新闻

       韩中清当记者后每周回家一次,精气神全部用在采写新闻稿件中。编辑部规定记者每月见报稿是12篇,他月月都在20篇以上,而且是亲临现场采访的鲜活新闻。

      名扬天下的中国好人尹升是韩中清在全国率先报道的。尹升祖籍河北青县,是天津知名书画家。早在中清未进报社之前他就了解尹升收养孤寡老人的事迹。因为尹升的姐姐是韩中清的堂婶。200111月,中清带着摄影记者来到天津尹升家。采访结束回到报社,他连夜赶写了《收养十七位老人的书画家》长篇通讯。当年1123日在《沧州晚报》头版头条配彩片见报。尹升的事迹见报后,韩中清给《天津日报》和《今晚报》各寄一份样报。因为尹升的户籍在天津。天津新闻媒体理应大力宣传尹升的事迹,但是他们并不了解尹升。 

      《天津日报》《今晚报》见到《沧州晚报》后,多次派出记者写了大量报道尹升的稿子。天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跟踪报道了尹升。此后,全国若干媒体、网站纷纷转发有关尹升的事迹。从此,尹升红遍全国,尤其书画界更是人人皆知。世界级影星成龙资助尹升10万元生活费赡养老人。据悉,尹升拿出大部分钱赠送给青县的大学生和特困老人。

      2010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春、中**部部长刘**山同志先后作出大力宣传尹升事迹的指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各大媒体,相继宣传了尹升的事迹。 

       “我十分珍惜记者这个岗位,力争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这是韩中清的座佑铭。他言行一致,殚精竭虑,勇于担当。200128日下午,韩中清坐客车从青县返回报社,当汽车行驶到104国道212公里界碑处,他发现一起车祸,三名伤者躺在公路上。韩中清立即下车,掏出记者证组织群众抢救。一辆、二辆、三辆……他们拦截了几辆汽车,但一辆也没有拦住。正在这紧急关头,来了一辆带着红警灯的小车,车门上喷着司法两字。群众满怀期望上前拦截,要求他们救助伤员。车里坐着3个穿司法部门制服的人。在众人一致要求下,车里人口头答应救人,却加大油门跑了。韩中清记下车牌号。十几分钟后,韩中清等终于截下几辆车,将伤员送到沧州市人民医院。伤员得救后,他们的家属和村干部来报社赠送锦旗表示感谢。报社决定给韩中清社长特别奖:并受到沧州市委宣传部通报表彰。《燕赵都市报》《河北日报》刊登了韩中清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义举。那三个见死不救的司法人员被曝光后受到社会广泛谴责。

      中清常说,记者要带着感情贴进百姓,采写鲜活的新闻,这样的稿子读者才爱看。200598日《沧州晚报》刊登了《小麦良种捌号冒充石家庄8》的消息,挽回了几千户农民的损失!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发稿的前天中午,韩中清接到沧州市某县黄官屯村民举报称,他们买的小麦优种是假的。听到这个消息,中清自费打车来到农民家里。村民李国梅告诉记者,前些天村委会通知村民报名,订购享受国家补贴的石家庄8 小麦良种。村民报名交钱后,种子很快分了下来。李国梅家买了6袋,共150公斤 ,每公斤1.7元。但她看种子包装觉得不对劲:外包装上印有沧狮商标,产品名称只是小麦良种:包装左下角注着: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生产日期见内标签等字样。包装袋的最下方,印有河北沧县种子公司字样。打开包装发现,里面只有一张纸片,纸上写着粮食补贴指定品种捌号字样,下面只有产品介绍,其它文字皆无。 

       黄官屯会计说,全村共从沧县种子公司购进小麦良种捌号”3.5万公斤,石家庄9 ” 5000公斤,71321-9小麦种500公斤。据中清了解,当年沧州市对享受粮食补贴的215万亩小麦进行了招标,17家种子公司中标,沧县种子公司是其中之一。国家规定,中标单位必须向农民出售国家规定的小麦良种,否则不允许中标。据沧州市农业局官员介绍,每亩地补贴10元,即每公斤补贴1元。沧县种子公司出售的小麦良种捌号不在补贴之内。 

       中清将稿子写完后通过领导审查,决定第二天见报。但当晚8时许,某县宣传部负责人带领农业局官员一行6人找到韩中清要求撤稿,他没有答应。晚9点左右,沧州晚报记者赵某给中清打电话请求撤稿。中清与这位记者同在一个采编大厅办公,天天打头碰脸。中清畏了难:撤稿?农民的利益难以维护;不撤稿?与赵某的关系会搞僵。一面公理,一面私情,怎么办?中清一咬牙:罢了,得罪就得罪吧!他说:赵老弟,实在对不起,事关群众利益和职业操守,稿子实在不能撤,你们骂我吧! 

      当晚11时许,该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和宣传部长来到采编大厅,找到值夜班的副总编要求撤稿。中清执言仗义,坚决不同意撤稿,双方发生争执。就在中清去厕所的几分钟里,稿子竟被撤了下来。他看稿子撤掉了,顿时大发雷霆:老百姓选你当县长,你为什么不为老姓说话办事,你与种子公司是什么关系?你得了多少好处?你们有权撤稿,但是我有权替老百姓说话!明天我将稿子投送到北京的大报上去,摘不下你的乌纱帽我韩字倒着写!说罢,韩中清一拍桌子拂袖而去。 

       午夜12点,韩中清被请回采编大厅。值班领导说:中清,稿子恢复了,明天见报。你还有什么意见吗?中清说:我提三条建议:一是某县要立即查清假种子的来源、数量;二是将假种子全部送面粉厂磨成面粉不再坑农;三是为农民换回真正的优种!面对韩中清的凛然正气,那位副县长表示立即照办。农民的利益保住了,人他得罪了,但他心里也平静了!

加入新媒体续写正能量 

      2008年韩中清离开《沧州晚报》来北京加入新媒体人民网,其主要任务是发行《网络舆情》。日后他被受聘到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除了搞发行还兼写新闻稿件。

201411月韩中清在沧州市肃宁县采访7天,6000字的通讯《裘皮之都,肃宁一年淘金超百亿》发表在《民生周刊》杂志和民生网上。1126日,《农民日报》配上5张照片,转发了一个整版。面对图文并茂的大稿中清高兴极了。
近几年网络媒体发展很快,中清抓住机遇同中国新教育网、中国每日时讯网、人民在线网等新媒体取得联系,发表了若干正能量的稿子。2010113日,中清在中国新教育网上以《感动中国人的学生》为题,介绍了河北青县中学生吕希庆多年来背负残疾同学上课的故事。这篇通讯发表后,引起亿万读者的关注。2010825日,北京奇百文化传媒公司专门来到青县,拍摄了以吕希庆为原型的电影《亲爱的课堂》。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河北电视台、《燕赵都市报》等媒体记者来到青县现场采访。《亲爱的课堂》在全国上映后反响强烈。 

      2010918日,吕希庆被评为沧州好人,并得到一所中学的资助。吕希庆曾入选中国好人榜,入围中央电视台候选人名单,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中****局委员、国*****理刘**东曾作出批示,要求总结宣传这样的青少年道德榜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生中扎根。2013年吕希庆光荣参军,2015年吕希庆考入火箭军工程大学,并成为一名优秀军校学员。前不久,青县人武部组织相关部门赴西安拍摄了吕希庆,将其事迹制成《追梦少年》《追梦军旅》宣传片,在家乡等电视台播发。20166月,央视七套《军旅人生》栏目记者,专程到青县采访吕希庆的家人和他当年背着上学的残疾同学刘晓。日前记者看到吕希庆的事迹已在央视播放。韩中清对吕希庆这个典型,跟踪报道十几篇稿件。

      20148月,韩中清应中国新教育网总编王永胜之邀,自己带着手提电脑来到山东潍坊采访。20天后的918日,8000字的《成功之舟在崇文中学起航——走访研究实施人生规划教育的焦宗芳校长》的长篇通讯,分别在中国新教育网、新教育报发表。在潍坊的20天里,他还发表了7000多字的通讯:《新六艺国学教育的践行者——访山东省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国富》。以上两篇文章均在当地教育界引起轰动…… 

      在韩中清的书房里,笔者见到一副他自撰并书法的对联:三寸丹心九丈胆;一箱剪报半房书。他自豪地说:这是我一生的财富!笔者数了数,他的剪报有20本,每个大本上密密麻麻贴满一篇篇他发表的文章剪报。时间从19762016年,共计4000多篇(含诗词)。全国《农民报》好稿获奖作品证书、《中国晚报》新闻大赛奖证书、河北省新闻奖证书等30多个。每张剪报,每份获奖证书都凝聚着他的辛勤汗水和敬业精神!

他告诉笔者:几十年如一日,他每天5点起床读书。他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增加书卷气。书卷气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一种气质! 

      现在步入花甲之年的韩中清依然笔耕不辍,坚持写作、采访、种地、经商。他怡然地说:如今儿女成家立业住进县城,我和老伴种着二亩地,机械化耕种,吃粮不花钱。我最多的时间是用在读书写作上,这是我终生的爱好!一枝秃笔关民瘼,二亩良田御岁寒,这是我的座右铭。我这样生活颇有情趣,挺好玩儿的。说罢,中清高兴地哈哈大笑……

作者:韩仲义

改编:颜培江

 

 

 

 

[上一篇] 画坛才女刘兰亭

[上一篇]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读田冲老师的诗集《守望家园》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