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93年11月25日,北宋诗人苏轼来到定瓷产地定州任职,马不停蹄,他立即巡视了当时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瓷窑厂。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后,苏轼派人把一件馏合(蒸饭小甑)和一件刷瓶(煮饭用具),送给身在远方的弟弟苏辙,当时一起送去的还有一首诗《寄馏合刷瓶与子由》:
老人心事日摧颓,宿火通红手自焙。
小甑短瓶良具足,稚儿娇女共燔煨。
寄君东阁闲烝栗,知我空堂坐画灰。
约束家僮好收拾,故山梨枣待翁来。
由此可以推断,苏轼十分喜爱定瓷瓷器。据考证,苏轼曾至少在三首诗中提到定瓷,其他两首诗分别是《试院煎茶》和《独酌试药玉滑盏,有怀诸君子。明日望夜,月庭佳景不可失,作诗招之》。后面一首诗的题目很长,实属罕见。
定窑始烧于唐,盛于宋金,衰于元。宋代是定窑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瓷器“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
瓷器的前身是陶器,原始的瓷器就是由陶器发展而来。
人类开始使用火之后,在用火取暖或烧烤食物时,偶然发现火堆下或旁边的粘土结成板块状,质地非常坚硬,于是就出现了最原始的陶器。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
瓷器是中国先民在长期从事陶器生产的基础上发明的。在夏商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瓷器,直到东汉完成了陶器向瓷器的过渡。瓷器用瓷石和高岭土为原料,制成各种形态的坯在高温中煅烧,形成坚硬耐用的瓷胎,然后在其上涂刷一层釉,再次进行高温煅烧,使得釉与瓷胎紧密结合,最终烧成的瓷器表面光滑,且不宜吸水。
原始青瓷是中国瓷器最古老的一个品种,它是用含高钙的石灰釉,并且用铁作为着色剂。在入窑烧制的过程中,若空气流通,窑内产生氧化反应,烧制出来的瓷器为黄绿色;若空气不流通,窑内产生还原反应,烧制出来的瓷器呈现青绿色。由于前期的工艺不成熟,烧制出来的颜色不纯或不艳丽,因此被称为原始青瓷,也就是粗瓷。
到了唐代,人类在高温下烧制瓷器,与原始青瓷相比,瓷的胎质更加细腻、致密,釉面更加光滑、坚实,因此被称为细瓷。
自古以来,陶瓷同时具有实用和精神审美两种功能。从陶器到瓷器,然后陶器和瓷器并行发展,在历史上曾经取得无数辉煌成就,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陶瓷艺术产品,构成了中国的陶瓷艺术传统。回眸观看,认真体会陶瓷艺术在不同朝代的特点,惊讶地发现原始社会的质朴清新、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严谨有序、战国的生动活泼、汉代的浑厚豪放、六朝的清秀空疏、唐代的雍容富厚、宋代的理性雅致、元代的雄浑雅丽、明代的端庄敦厚、清代的华丽精巧。然而在进入现代工业化以后,陶瓷的实用功能走向了极端,逐渐形成无个性的工业产品。大量的、无个性的陶瓷器具,无论多么美观,都不属于艺术陶瓷,因为陶器和瓷器不仅应该包含生活意蕴、生活美学和生活习俗,而且还应该渗透着创造者对人生哲理的详细阐述。
在闻名全国的陶瓷之乡,闫玉伟适应时代潮流,经过不懈努力,在传承定瓷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终于成为粗瓷烧制的领军人物。
走进闫玉伟的孝木窑衔泥坊陶艺工作室,立即被货架上陈列的一件件各具特色的陶瓷样品震惊了,其中有粗瓷茶具、粗瓷摆件、粗瓷雕塑、粗瓷酒具餐具等系列样品,当然还包括一些细瓷样品。整体看来造型简洁,柔中寓刚,清新之感扑面而来,彰显敦实之风,极其符合中华民族含蓄淡泊的文化内涵以及追求器形之外所囊括的审美意蕴与精神满足。
闫玉伟不仅是雕刻高手,更是烧制细瓷、粗瓷方面的专家,但他好像对粗瓷更是情有独钟。粗瓷细作,点土石成金,靠的是他对产品设计精致的艺术处理和恰当的工艺加工。
自2011年孝木窑衔泥坊陶艺工作室成立以来,闫玉伟研发了曲阳粗瓷,形成人物、婚庆、宗教、民俗、茶具五大系列,包括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粗瓷产品和日常使用的民用粗瓷产品。
闫玉伟不断细化分类粗瓷产品,于是就有了将错就错、子非鱼、岁月留痕、随形卷塑等系列产品,它们或者是盘、盏、杯、觚等,或者是人物、石雕等。将错就错——因爱包容,用心将错误点化为亮点,尽情拓宽思维视野;子非鱼——不是鱼,可以不知鱼的快乐,却不可放弃利用辩证法,尝试体会他人的情感;岁月留痕——在过往的经历中,既使伤痛、徘徊和踌躇,都是上天的恩赐,值得用感恩的心认真体会;随形卷塑——敬畏自然,将天赐之形稍加雕琢,归档珍藏。
那天去孝木窑衔泥坊陶艺工作室参观,闫玉伟见到我们第一句话就是:“来,我给你们砌壶茶。”
粗瓷茶壶有韵味,粗瓷茶杯各不同。茶滋于器,茶有茶道,器亦有道。
第一眼看着闫玉伟异常淡定,就感觉这个定力十足的男人一定经历过异乎寻常的苦难,读过田英的文章《民间工匠》,证实我的猜想没有错。苦难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修炼;苦难是高温火苗,帮助锻造一种智慧的坚强。茶杯里的茶水平淡却韵味十足,制作茶杯的匠人经历苦难后,更有可能具有如茶一样的品格。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段话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经历无数艰辛的闫玉伟,最终担当起了拯救定瓷中陶艺和粗瓷失传的重任。
仔细听闫玉伟讲话,说到效益时,他感觉十分满意,而当谈及技术工艺时,他认为欠缺很多。必须承认,一个淡定从容的人,一定是一个谦虚且心怀大格局的人。
闫玉伟从来不担心技艺外露,他坦诚地告诉大家粗瓷的详细制作过程,而且把煅烧温度说得清清楚楚。我的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物理中的纳米材料,我很清楚,在制作纳米材料的过程中,煅烧温度是关系实验成败最关键的一环。历史记载显示,因为保守观念的影响,1946年唐家窑最后一代传人田子丰去世后,封闭式的唐家窑的精湛技艺从此失传。闫玉伟手中掌握的粗瓷技艺属于开放式的,他希望更多人有兴趣跟他一起努力,争取把粗瓷技艺推向历史高峰。
闫玉伟怀揣“粗瓷梦”,努力推进粗瓷与环保、古朴有效融合,使它更加适用于生活或收藏,助力人们实现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活。
文章结尾,特别想把宋代谢景初《观上林垍器》中的一句“发窑火以坚”送给闫玉伟。
坚韧的窑火生生不息,匠心之韵在于精湛技艺以及执着情怀。
[上一篇] 父亲的老酒
[上一篇] 雾锁灵山寻秘钥 魂系定瓷弄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