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民间高手 > 管用和先生的诗、书、画
管用和先生的诗、书、画
作者:雁在蓝天

管用和先生

      最近才知道,管用和是中国老一辈文人中能写诗作画和书法的全才高手。

       管用和在中国诗坛成名是五十年代的时候,当年他才二十来岁,便因在报刊上发表诗歌而出名,最让他名扬国内的是当年被全国文化界争论批判的《绕道》一诗:

       区委书记到县里开会

       额上流满了汗水

       他把太阳追下西山

       急步儿

       又把月色踏碎

       跨过银亮的小河

       向着桃花堤上飞

       猛一阵蜜语扑耳

       细微,细微

       望你好久不来

       把心儿也等累……

       男女相依花影动

       ——啊!分明是约会

       笑上霜眉

       甜上心扉

       老书记绕道堤下步轻微

       别惊扰这幸福的时刻

       ——由它甜醉

       多行点儿路算什么

       书记曾踏遍千山万水

       大渡河、雪山、草地……

       险山恶水没敢阻拦这双腿

       铁鞋踏破为了啥

       别惊扰,由它甜醉

       书记绕道远去了

       花更香

       月更明媚……

      就是这首写一位区委书记夜晚赶路到县里开会,在路上碰到一对青年男女约会,区委书记怕惊扰他俩就绕道走了的小诗,在《武汉晚报》和《诗刊》上遭到错误的批判,影响波及国外。说是抒发了资产阶级的情调,贬低了老革命的形象,宣扬了"革命的目的就是让后代青年在爱情中甜醉""幸福就是爱情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

       在围剿批判中,有些人并非一般作者,而是有相当资历的文化人和作家、文艺理论家。

       从此当地县级主管部门就把管用和更加当做“右派”看待了。

       这里说把他“更加当做右派看待”,也是事出有因。

管用和老家六角地

       管用和1937年深秋,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县一个手工业者家庭。1955年毕业于孝感一中师范部。17岁参加工作,先后在汉阳县沌口小学、汉阳县文化馆、汉阳县第一中学、汉阳县楚剧团工作。

       年轻时,特别爱画,18岁开始发表美术作品。21岁考取美术学院,但入学未遂,被汉阳县文教科某些人认定为个人主义严重有想成名成家资产阶级思想的人,倍受打击,无理降职降薪。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在学校工作,学校领导视其为思想落后分子,把他同右派分子一样看待。安排他从事体力劳动,在校内种菜,在校外支农,假期到文教农场开荒种地防汛抢险。不是劳动就是运动,参加“劳动锻炼,改造思想, “体验生活”……那时真是处境难难,生活困苦,欲画不能,只好忍痛割爱,放弃美术创作。

       激情出诗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管用和偷偷摸摸改写诗歌。23岁出版诗集《欢乐的农村》(与国翰合出)、《公社儿歌》(与李作华合出)。以后相继出版诗集《山寨水乡集》(与刘不朽合出)、曲艺集《一包茶》、《一担新箩筐》、诗集《公社大地》。

       此后一直写诗不断,使其最终在中国诗坛成名。

管用和与夫人

管用和的诗

      管用和的诗,都是有灵感而发,虽然诗句很短,却韵味无穷。管用和在谈到他的创作经验时说:诗人灵感的触发,一星之火便可以燃起整个诗的诗情,使作者的情感思绪智慧显得特别饱满、活跃而敏锐,迅速地产生新颖别致的构思,轻松生动完美地将整个诗篇表达出来。

       一次,他在汉口的河边行走,河岸的草木都被污染腐蚀枯萎了。在一棵枯槁的柳树上,居然残留着一个鸟巢。当时的场景,激发了管用和的灵感,似乎听到鸟巢里还有刚孵出的小鸟在叫的声音。(事实上巢里没有鸟儿) 脑海中立刻联想到在地震中有的母亲怀里死死地护卫着婴儿的情景,想到一些仁人志士,虽然死去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依然鼓舞激励着活着的人们……于是,一行小诗流出:

       《枯 柳》

       体态婀娜,

       却不能迎风婆娑。

       已生长不出翠条了,

       还稳稳地托着鸟窝。

       几只雏鸟喜见云霞,

       “唧啾”地唱着儿歌。

       ——它死了依然站着,

       支撑着新生的欢乐。

       ——载《武汉晚报》

       管用和的诗也是随时都关注着身边的生活,他常常以身边发生的事件入诗,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像表达出当时的感情:

       有一年,他回到沌口走访血吸虫病的地方,在大涧口的一个学生家里。学生向他反映,这里是个年年涨水年年淹的地方,而今办农场,可苦了渔民。世世代代靠渔业生活,不会种田。修堤围垦改农场以后,不准捕鱼,好不容易种水稻,可是一淹水,颗粒无收。这里原本家家有渔船渔网。现在,渔船有的没有了,有的船破桨烂,搁在房前屋后。那捕鱼的渔网,也挂在屋梁上。这种领导上瞎指挥的作风,在湖区学大寨时很普遍。

       看着他家渔网挂在屋梁上,不由得想起这里过去渔民捞捕的繁忙的场面,以及渔村里到处晾晒着鱼虾的景象。看见挂在屋梁上沾满蜘蛛网和灰尘的渔网。管用和想以这个题材写一首诗,茫然中,看着挂在屋梁上的渔网,突然想起“悬梁自尽”这句话。心中一动。自然想到这渔网在捞捕时,纲举目张,网眼张得开开的。而现在,却闭目悬梁。就像人想不通,悬梁自尽一般。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废湖歌》:

       昨日造田废湖荡,

       水产无收田也荒,

       鱼网有眼不忍看,

       闭目吊颈高悬梁。

       ——载1980.7.《布谷鸟》

       只用28个字,就形象地记录下了当年学大寨运动中不顾实际情况,一刀切,瞎指挥的恶果,连渔网都不忍张眼观看,最后拟人化地悬梁自尽。

       细品诗中余味与唐朝诗人聂夷中的《咏田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管用和在谈写诗的体会时说:生活的现象是散乱的,是错综庞杂的,如何从平凡生活中的千丝万缕中,抽出一线经纬,织出美丽的诗篇,就取决于诗人构思的本领。

       诗要概括地反映生活,完美地表达思想情感,就得创造深远的、耐人寻味的境界,将读者带入浓郁的艺术气氛,感受到诗美,从而使人的情操和心灵都得以陶冶。这种诗的境界的营造,就决定于一个优秀的艺术构思。同一个题材,写出不雷同的诗来,就需要在构思上下功夫。 同样是钓鱼一事,管用和就写出了不同的意境。

晚霞垂钓

       《晚钓》

       手把鱼竿送夕阳,

       晚来犹自恋微光,

       多情似我蛾眉月,

       也下金钩入水塘。

       《天池垂纶》

       四壁青山夹镜池,

       水清鱼寡自心知,

       乾坤万象浮沉景,

       独钓烟云入我诗。

       《初春雨钓》

       河边柳下钓丝垂,

       水色蒙蒙带雾霏,

       休笑无鱼空往返,

       一竿烟雨得春归。

       《河边垂钓》

       竿头静歇小蜻蜓,

       午后风平水更清,

       无物上钩蛙笑我,

       呱呱啩啩一声声。

       管用和的诗,不仅写青山秀水,草绿花红,更多的是关注百姓的生活,他翻用千百年的古调,唱出了当代农民工的艰辛。

       请看他近几年的新作《打工竹枝词》:

       《离家》

       妻子种田热汗流,

       我来城里建高楼,

       挣钱赚得相思苦,

       一处打工两处愁。

       《思乡》

       哪条汉子不思乡,

       又想妻儿又想娘,

       每到中秋翘首望,

       一轮明月泪汪汪。

       《回家过年》

       年终结算返家门,

       怀揣工资心也沉,

       不信你来拧一把,

       每张钞票汗淋淋。

       真把农民工的生活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

       管用和先生不仅写了一辈子诗,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余韵隽永的名篇诗作,也同时留下了指导诗歌创作的理论教程《管用和诗谈》。

管用和的画

      管用和从小热爱绘画,21岁时考上美术学院却被县级文教主管部门挡在了门外,从此中国诗坛多了位诗人。

       管用和自己曾说:我平生的志趣在于绘画,但现实生活身不由己,从公开美术创作,到偷偷摸摸写诗,以致成为一名作家,实非本人初衷。故61岁退休以后,将主要精力致力于绘画,2009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了儿童诗画集《小玲玲的诗》。2010年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管用和诗画集》;2013年由新加坡出版传媒集团出版了《诗书画管用和作品选》;2017年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管用和画梦录》。

管用和的画梦录

       看管用和的学画经历,与史上画家王冕有些相近。都是少年贫寒靠自学绘画成功。

       管用和画得最多的题材是自己故乡的山光水韵,是江南的春江帆影、山野人家、湖汊村庄、秋野曲溪。这是与他的乡土诗歌一脉相承的故园之恋。他笔下的山野人家:“时有白云擦屋过,常听泉瀑入窗声”;“门前绿树用红花,屋后高峦日弄霞”。他心目中的故国山川:“高峦峻岭八百里,尽在春花锦绣中”。那火红的枫林掩映的小村,轻柔的白云缠绕的山乡人家,那涓涓的流泉、疏淡的林野、袅袅的炊烟、暖暖的暮色……都渲染出了诗人心中最深沉的乡土之爱。

管用和作画与中国古代文人作画一样,喜欢在画上题诗:

       《巴东人家》画面是:群山叠嶂,溪水湍流,几户人家,隐居山丘。

       管先用配诗:

       远峰半隐山霞,

       翠林红树交加,

       危岩下,

       巴东深山人家。

       《南湖春色》画面:一片山崖,几抺绿色,湖水微波,山村静谧,远天霞光。

       题诗:

       春林带湿散芳菲,

       水色湖光入翠微,

       正是虹消逢雨霁,

       村庄山廓尽朝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援引一句古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就出自王冕的《墨梅》图上,原诗是: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再看管用和的画作《渔归一叶舟》诗画一页,合则珠联璧合,分则相映成趣。

管用和的画《归舟》
       野水蒹葭外,

       渔归一叶舟,

       波光凌日动,

       网影带烟流,

       潮落沙痕出,

       云消风未收 ,

       湖村横断岸,

       红树几枝秋。

       管用和的画作题材,多取自于家乡的山水,配上他那清丽的诗词,自有一种传统文人的书画风格。

       管用和画画没经正规学院的学习,少了些学院派的羁绊和束缚,多了些师天地,法自然的自由挥洒,把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倾注笔端,使他的作品自有一种天然的妙趣。管用和在画画上能有如此的成就,首先得益于他的勤奋。

       据管先生回忆他当年一有机会就画速写,画速写工具简单,一支笔,一个速写本就行,等车,等船,听报告,开会,都可以就地画速写。

       有一次武装部的政委在电影院作政治报告,他种用这时间又偷偷地画起速写来, 不料,被邻座的一位正人君子发现,偷偷地递了一张纸条传了上去。政委在台上当场念出第几排第几号有人在画伢脑壳。顿时,场里响起一片呼声:“站起来”“站起来”……管用和只得十分尴尬地站了起来,当场示众,事后,照画如故。

管用和当年速写

       也是在那个时期,县里将一些当时认为有问题的人集中学习批斗,管用和早就是“右倾思想”挂号的文化人,在劫难逃。每次开会时,管用和都坐在靠边的二层床上,手拿笔和笔记本,别人以为他是在做笔记。其实是在画速写,一个月下来,他居然画了一本人物速写。

       有一幅画的是在批斗右派分子的速写。事后给大家看,都笑着说画的真像其人。被画者是县文教局教研室的人员,家庭出身地主,又是右派,是文革中当然挨批斗的对象。

       就这样,管用和在人生命运最低谷时,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脑子闲时琢磨写诗,手中闲瑕就画速写,有时还可以看些文艺理论书籍。

       管用和的作画虽然没进正式学堂,可古人的作画理论也看了不少。他最受益的是王维说的“胸次洒脱,中无障碍,如冰壶澄澈……故落笔无尘俗之气。”他理解这话的意思是:

       山水画家讲究因心造境,心中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将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选撷其内美神韵,将其升华为一种境界、气象、格调。

管用和作画《青莲湖畔》

       王维在《山水诀》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早年读的这些书画理论,让管用和受用了一生,所以他的画技虽然不是出自正规画院,但却是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真传,所以他的画作不失有传统书画之风。

       著名作家李建刚评价管用和的诗画说: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管用和是诗即是画,画即是诗其,间有细微的差别,他们前世今生,也只能有细微的差别。王维的诗画咱生得太晚,没有见过。举目今日文坛,能诗者有之,能画者有之,诗画皆有一手者亦大有人在。但真正能把诗与画合而为一,融会贯通,情景交融,文情并茂,相得益彰,达到一种高度完美的统一者,吾所见不多,而管用和无疑是其中佼佼者。…”

       牛年春节,管用和先生发来一篇他的散文作品《老牛》里边配着他自画的老牛图,旁边配诗文:

       奋蹄耕日月

       负重犁乾坤

       但得众生饱

       甘为汗劳奔。

       这也正是管用和的自身写照。

管用和牛年画牛
管用和的书法

       管用和的书法是游离于中国传统书体之外的独具个性的书体。

       看管用和的书法,第一感觉是:

       一群大妈广场舞,

       陕西汉子打腰鼓

       莫高窟里飞天女

       两军对阵挥刀斧。

        被那种凌乱美的气势所震撼。

      管用和曾自谦地说,他读小学的时候也临摹过柳体字帖,没人指导,自己依样画葫芦胡弄了几天,不久就用铅笔和蘸水钢笔写字了。后来读中学,做作业考答卷用钢笔,直到参加工作,也一直没有跟毛笔打过交道。

       但看他的书法作品的用笔和着墨,无不暗合古人的法度。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说:“作书必先识势。”

       管用和的书法作品就以势夺人。

       他的苏轼词《大江东去》作品就以波飞浪涌一泄千里的气势,很好地表现出了苏东坡“大江东去”的汹涌和“惊涛拍岸”壮观。

       管用和的此篇作品大字浓墨入笔,虽不注重点划小节,但线条逶迤点划腾挪,给人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之感。

       清王虚舟论书说:,“束腾天潜渊之势于豪忽(笔端),乃能纵横潇洒……”“须是字外有笔,大力回旋,实际盘绕,如游丝,如飞龙,突然一落,来去无迹,斯能于字外出力,而向背往来,不可得其端儿(头绪)矣。相信管用和这样的作家肯定看过古人的这段书法论述,所以作品中也在往这方面倾斜和靠拢。

管用和书法

       看管用和先生的书法作品,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起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乱石铺街体有些相似。据说,郑板桥早年学书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终觉不足。有一次,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妻子不耐烦了,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这无意间说出的一语双关的话,使板桥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别人的体格上规规效法

       评价一幅字的好坏,主要看他是否具备了笔法、结体和笔势,而这一理论,也是张怀瓘在《书断》当中所强调的,对于书法家创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纵观郑板桥所创作的乱石铺街书法作品,大多给人一种古拙之美,恰好是因为他具备了以上三要素,与那些丑书大师们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这些特征。

       正是郑板桥的这个学书故事,使管用和才感觉到不应在别人的体上写来写去,最后创出了茅草体。

       当代书法家楹联家爱新觉罗•兆瑞先生曾说过没有新意,能不能刺激起读者的感官意识,最关键是能不能表现自我。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百花园中独创一体。管用和的茅草体与郑板桥的乱石铺街体,有种殊途同归之妙。

       细品管先生的作品,整体的章法布局,单字的结体造型,线条的柔劲对比,墨色的浓淡变化,无处不给人以灵动飘逸的美感。

       从书画同源上讲,管用和的书法有很深的绘画用笔基础,有较深的艺术理论。又有涵盖天地的诗人情怀,所以他的作品,放浪潇洒,笔势如狂风入林,巨石坠空。

管用和先生的书法作品

       管用和法茅草而自成一体,在书法创作上不墨守成规,师法自然而不泥古,匠心独运巧妙用笔,以鲜明的个性、别样的风格,在艺坛上留下了自己永恒的印记,形成了独特的“茅草体”,可以说,他探索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新体。

       我感觉管用和的“茅草”书法是:

       马踏飞燕天卷云

       犹如秋风入竹林

       茅草一片成何体

       前朝徐渭迹可循!

       管用和介绍自己是怎样写起书法时说:

       我本来不想给别人题字写字,但又不好意思拒绝朋友的要求,怕他说我摆架子,便用画画的秃笔随手写了一幅字给他。他看了看说,字写得好,就是毛糙了一些。我随口开玩笑说,这就是茅草(毛糙)体。于是在朋友中传开管用和写茅草体字的笑柄。这也引起我的兴趣,不妨创一个独特的字体,尝试一番。便写了一些茅草字发表在微信群里。说好的人有之,否定的人有之。我不是书法家,也不怕人笑话,心想这是个试验,不论成败,也学学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知我无厚实书法功底,成不了气候。也许有着书法功底的人,步我之后,会有所成就,也是一件幸事。

管用和先生的一生,就是中国文人在诗、书、画的道路上探索的一生,虽然坎坷,但实现了梦想。

       郝连成 2021 3月 京津冀 香汐花园

[下一篇] 集团搭平台 实干添光彩

[下一篇] 于连成 愿与山水伴一生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