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画家 于连成(图1)
辽宁阜新,历史文化悠久,是历史上契丹民族的摇篮、因出土世界第一玉和华夏第一龙,被誉为“玉龙故乡和文明发端。”
史书记载契丹人喜欢绘画,皇太子耶律倍便是契丹国著名的画家。出生在这样历史环境中的于连成从小就喜欢绘画也是此地的风气使然。
于连成,1955年生人,自幼酷爱美术,1979年在鲁迅美术学院进修,下过乡,当过兵,从事过司法工作。五十多年对中国画山水的追求,走遍了祖国名山大川进行写生采风。多次参加省,市,及各部门举办的画展并获得奖项,作品被葡萄牙,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际友人收藏。
现为辽宁省博雅书画院院聘画家,辽宁省公益事业书画院会员,中央教育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华夏之星成员,辽宁省阜新市书画家协会会员,阜新市海州区书画家协会副会长。
喜欢画画 天性使然
从小就喜欢画画是于连成的天性,八岁前,小连成有一次看到一张包装香皂的花纸,被上面的彩蝶图案深深吸引,拿起铅笔就画了出来,被父母称赞,说画的像,让小连成高兴极了,从那以后便对画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直到今天,连成的父母也不知道,正是当年他们不经心的一句赞美,让画画成了孩子的终生乐趣。
上初中二年级时,一天邻居大妈让连成给她家画个门斗,连成一会功夫就在一块大玻璃下画了一个韶山日出的风景画。大妈高兴得夸这孩子真有才,还买了二斤旱烟叶送给了连成的爸爸。那天一家人都很高兴,小连成更是高兴得不行。暗下决心,以后还要让老爸抽上两头一样粗的烟卷。这也成了他坚持画画的又一动力。
此后不久,有人给送他一张《天女散花》的图片,让他十分喜爱,上课时都想着回家怎样把那幅图案画下来,可晚上放学回家一看,那张图片被弟弟给剪坏了。情急之下,就把弟弟打了一顿。小连成也边哭边一片一片捡起被弟弟剪破的纸屑,小心地拼了起来。从那以后,他就特别注重对资料的保存。
1976年在于连成当兵的第二年,看到军报刊登解放军艺术院校招生的消息,当时很是兴奋,找首长报名,可首长不同意,说部队看你是个人才,不能放你走。于连成回去大哭一场。
通过这件事让于连成体会到,一个人的命运,很多时候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能掌握的只有不懈的努力。
于连成作品《眷恋乡音》(图3)
进修鲁艺 开拓视野
于连成先生对绘画的不懈追求,在部队时就小有了名气,当年错失了上解放军艺术学校的机会,使他更加感觉到了通过正规艺术院校学习和向中国历史上著名画家学习的重要。1979年,于连成有了一次去鲁迅美术学院进修的机会。
于是,他除发狠地勤画以外,利用这个时机,找来那个时代能找到的画作理论书和艺术理论书。
他先后学习过元代黃、王、吴、倪的“披麻皴’干笔皴擦法, 构图法并专门研究过黃公望的水墨变化,可是怎么也画不能前人的那种效果,后来发现是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足,画作缺乏古人那种书卷气。
一次他看到明代画家李日华说:“绘事必须多读书,读书多,见古今事变多,不狃狭劣见闻,自然胸次廓彻,山川灵奇,透入性地,时一洒落, 何患不瑧妙境?”古文难懂,于连成当时就知道学画得多读书。
后来又看到清代松年道:“画师处处皆有,须分贵贱雅俗。不读书写字之师,即是工匠。”就一下子全明白了。
他后来查到了与这些古代大师的差距所在。黃公望当年曾做过元朝的官吏,皈依过道教,以道法自然为指导思想。又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律,受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的影响,画风自然清新秀丽,超凡脱俗,而又透着文人的高雅。
此时于连成早已掌握了中国画以墨为主要原料,其中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体现出中国水墨画“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的特点;更使其别有一番韵味――墨韵。但是至于怎样表现出绘画的“意境”还是不得要领。是在鲁迅美术学院进修的系统正规学习,才使他找准了自己的学画方向。
此期间他认识到,要想提高作画的艺术水平,光靠硬画不行,还得对自己的美学理论和文学修养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于连成开始读各种文艺理论书籍,每有感触便牢记于心,在陆游的《示子遹》中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让他更加认准了想提升作画水平,必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看刘熙载的《艺慨》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花树写之。
从《文心雕龙》中他把对刘勰文学写作的描写方法也移植到了绘画上。“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这种说法,应用在绘画上就是一种“墨韵”的表现。可見艺术之相通。
这一时期于连成感觉自己的画作有了明显的提升,一些作品也连续在省和国家各部门的专题展览中获奖,那段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云宵万壑》《砬石山》《 烟霞山色》等作品。
这一时期的作品借鉴了黃公望的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技法,使山石境添了云气蒸腾,模糊蓊郁的效果。
对于清初“四王’的画风特点,于连成也是细心揣摩。对王时敏和王翚的作品常加临摹。从中体会这些前古大师们的运笔用墨和作画时那种超然的心态。
此外,对于中国当代的大师他也虚心研究,他深知艺无止境,凡在某一绘画技法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的,都得经过千百次的探索和试验。都得有突破前人成功画法的胆识的勇气,他对这些大师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
对冰雪山水画大师于志学,黃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自己家乡走出的画家张仃等当代大师都有研究,从他们身上受益最大之处是知道搞绘画艺术要敢于创新突破,像于志学大师;要深入生活,像刘文西那样一生不离黃土高原;要博学而全才像张仃那样。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深入生活,写生采访。
中央美院的施云翔也是于连成敬佩的老师。特别是对他的中国画应恪守“笔墨当随时代”的原则,追求雄浑、苍茫、磅礴大气和厚重力健的境界,推崇具有正大气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倡独立思考,探索创新。追求“厚、重、沉、稳”的人格精神和笔墨品质合二为一的艺术风格的学术观点深表赞同,并且在绘画实践中也去不断追求那种境界。
1979年在鲁迅美院的一年学习使于连成的艺术理论和对中国绘画理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他以后的作画走上了正规。
踏遍名山大川 胸中自有芳华
五十年的学习,吸收,融汇,贯通最后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于连成自己。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画作体现中国画“深不可测,变幻无穷”的水墨情怀。为此他遍访家乡的很多山之后又走到太行山、华山、长白山、五华山、泰山等地去切身体会祖国大好河山并将其绘入画卷。
他的画作注重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模写”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那段时间,他多次参加省、市及各部门举办的画展并获得奖项,其中包括山东美展一等奖、大爱辽宁大连展二等奖、中粮长城杯三等奖等等。其作品也被葡萄牙,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际友人收藏。
有人评论于连成的画作有:以自然山川为师,传承古今名家妙法,探索契丹遗风。形成个性自我的独特风格。
于连成的写生作品 图7
读于连成近期画作更加大胆和成熟。他的画作或苍莽雄浑有,气象万千之象;或巉崖兀立,有顶天立地之势;或烟波浩渺,云气蒸腾有仙山琼阁之妙。
于连成的小品山水也都笔墨精到,主题突出,或山溪奔涌遇石而跌宕。或小桥隔岸,隐约有浣衣少妇。或山角有亭,林下仿佛有清越笛声。
据悉,于连成正在编辑自己的画集,他要把自己这几十年的绘画成果和学画体会,做一总结。然后趁着这身体尚好精力充沛继续画下去。
与山水相伴一生,是于连成的最大愿望。
郝连成 于京津冀 2019-09-22
[上一篇] 管用和先生的诗、书、画
[上一篇] 一个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