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记住乡愁 > 封龙寻古——李相“吟台”
封龙寻古——李相“吟台”
宋宰相李昉封龙书院吟诗台
作者:王仁君

(《封龙十咏·吟台》)


(民国志·封龙书院)


(今·封龙书院)


吟台即宋代丞相李昉在封龙书院建的吟诗高台,现已无遗址可寻,唯有从古人记载中寻觅蛛丝马迹。

金代赵时中《游龙山记》中对吟台有记述“钟磬互鸣于梵宇,金碧交映于琳宫,醮石突兀,吟台峥嵘。”文后辞曰中对吟台也有赞叹“高人逸客兮于焉道遥,吟台书院兮遗址昭昭。”

元代著名教育家、封龙书院主讲安熙对吟台著录最多。安熙在《封龙十咏·序》中写道“蒙泉、书龛、吟台皆在中溪书院,而敬斋置祠其间,今亦皆芜废,几为樵牧区矣。”安熙在《封龙十咏·吟台》诗前小序写道“吟台,在中溪书院。宋初李文正公昉于此受业。”诗中对吟台题咏“步上吟台荒,极目但平楚。四顾渺无人,持杯欲谁语。心期友招隐,自笑非梁父。抱膝一长歌,商声振林莽。”安熙在《中溪书院》中也写到吟台“吟台一以眺,动我怀古愁。”

元代纳新《河朔访古记》对吟台也有记载“李昉书院(吟台/附),元氏县封龙山龙首峰下,有宋丞相李昉读书堂及吟台皆在焉。李公书堂本三所,东溪者为浮屠所占,西溪芜没不可考。今建书院者,即中溪也。吟台在东北隅,垒石为之,高三丈馀,宋碑一通尚在。”

明代赵维藩《再游书院》诗中写到吟台幽寻踪步访吟台,仰止宫墙没草莱。”

据纳新《河朔访古记》记载与安熙《封龙十咏·吟台》小序记载可知,吟台为宋代丞相李昉吟诗的高台,位于中溪书院(即封龙书院)东北隅,垒石而成,高三丈余。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曾在封龙山创建封龙书院。李昉爱写诗词,崇尚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文集五十卷,如今已佚。现留存李昉诗有几十首。“自喜身无事,闲吟适性情。欲依芳树歇,更傍小栏行。地僻疏还往,年高倦送迎。临轩瞑目坐,神思当时清。”便是李昉爱诗的真实写照。

诗歌,诗、歌,早期诗都是可以歌唱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从《诗经》的雅乐范本、《楚辞》淳朴清新的地域民歌元素,到汉乐府叙事篇章中丰富多样的演唱、伴奏形式,再到唐诗中精雕细琢的音韵、结构特点,以及宋词曲牌中华丽绚烂的器乐化音乐语言的广泛应用、文体与曲体的高度统一等等,可以说,诗词艺术和音乐融合一体。

吟,《辞海》释为“吟咏、作诗”,就是依着一定腔调缓慢地、拉长了声音,像歌唱似的读,是一种不急不慢,韵律性极强的诵读。

因时代邈远、文献记录不足,对于古人究竟是怎样吟唱诗词,我们知之甚少。但可以想象到宋代李昉在吟台之上高声吟唱的场景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意境啊。

吟台封龙书院的胜迹,虽不复存在,但仍为多少读书人魂牵梦绕的圣境,永存心间。

[下一篇] 百姓“织娘”织出漂亮——走进“原村”

[上一篇] 牛山沟奇变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