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人生,66岁的吕燕群说:自己把喜欢的事情都做到了极致,对得起了自己的人生。
下乡当兵路:
1968年12月的一天,天空灰蒙蒙的,雪花不时地飘零,阵阵寒风割脸刺骨,令人止不住地总想打寒颤。吕燕群这个十五岁的孩子,因父亲的问题被学校的“工宣队”和父亲单位多次规劝,离开北京下乡去。
这一天,他跟公安部的子弟,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们,揣着自己的“革命理想”,背着沉重的包袱,蹒跚着登上了一列开往黑龙江方向的火车,就这样走上了“革命的五七道路”。
黑龙江省笔架山劳改农场就成了他们人生的第一处”五七“战校。
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吕燕群伐过木种过田,烧过砖挖过煤;1970年底到云南省第二炮兵某基地当兵。对于那段永生难忘的艰苦生活,吕燕群在他的回忆文章《“五七”路上的逃兵》一文中有过生动的记录。
十五岁孩子,第一次伐木就累得晕了过去。
刚到笔架山五七战校,时间已进入了1970年的1月,正是北大荒最冷的节气,战校领导安排我们去山里伐木。一大早就让我们集合。
“听好了!”干部甲开始训话,“你们每人一天要砍倒8棵树!砍倒后,把树拖下山来!你们过去没有干过?不要紧嘛!干中学嘛!你们这些脑后长着反骨的给我记住,这是对你们的考验,也是给你们一次改造世界观的机会!”他是在提醒我们,要明白自己不是一般的知青,是“脑后长着反骨”的黑帮子弟!
我边砍心里边琢磨:董存瑞勇敢地手举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碉堡,王杰忘我地扑向拉燃了的手榴弹保护了战友,欧阳海奋力拦截惊马抢救了将要颠覆的列车,他们都算是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是,今天在我面前没有敌人,也没有手榴弹和惊马,只有沉重而锈钝的板斧,只有必须砍倒8棵树的任务,只有被人监督劳动的屈辱。
低头认罪,完成砍树任务就算经得起考验!真不明白,我一个15岁的孩子犯了什么罪需要如此改造?自从爸爸被打成“走资派”后,我的灾难就接踵而至了。
考验!考验!我吃力地挥动板斧向树上砍着。累了,靠着大树上悄悄地喘上几口气;热了,脱掉棉袄,扔下皮帽子,捧上几把洁白的雪往通红的脸上擦擦。一旦发现有人用鹰隼般的目光盯着我时,我就赶紧举起了沉重的板斧。“砰!砰!砰!”木屑四溅,汗水、泪水顺着脸颊流过嘴角,滴落雪中。一棵、两棵……五棵,我的眼前渐渐模糊,天地倒转。当远处传来“顺山倒——逆山倒——”的呼喊声时,我也终于伴随着一棵砍倒的树晕倒在雪地上······
去双鸭山挖煤差点没被矿车削去脑袋。
1970年底,战校领导安排我们去双鸭山煤矿帮助完成当月“抓革命促生产”的挖煤任务。
下井挖煤是最具危险的工种之一,我们一天没经过安全培训的一群十六七岁的小青年,在井口发套工作服,一顶安全帽和一盏矿灯,腰里系块干电池就被赶去了井下。 坐在下井的矿车里,眼前漆黑一片,耳边风声呼呼作响,我们蹲在车斗里双手紧紧抓住车帮,由于一个车斗里挤了很多人,想坐下又没空地,只能蹲着。车颠簸厉害,我又个大身子长,蹲着的腿开始哆嗦起来,我想,咱干嘛要蹲着呢?坐在车帮上不就行了嘛。我刚要抬身坐上去时,从前面的车斗里就射过来一道强光,照在我的脸上。“你找死咋地?给我蹲下!”工人师傅这一声吼叫把我吓得半死,我赶紧麻溜儿地蹲了下去。
等车停下后,那位吼我的工人师傅对我说:“你把矿灯打开抬头看看,(不到掌子面不让开灯,怕我们的电池过早消耗完在四通八达的巷子里走丢了)你的头离顶上面的枕木有多近,你的身体稍微偏高一点,你的脑袋就会被头顶上的枕木削下去知道不?”我打开矿灯向车斗上方一照,我再次吓了个半死,工人师傅所言极是!我的无知险些让我在“革命的五七道路上”命丧黄泉!
采煤的地方被称为“掌子面”,其实就是挖煤挖出来的一个个通往不同方向的坑道。要进入“掌子面”,我们先上到支在铁轨旁的梯子上往上爬个七八阶,到了坑道口后再半蹲式地往前一步步挪进去。这“掌子面”不高,距离地面大约也就1米5左右,上下左右全是煤,随着“掌子面”不断向前伸展,为了安全每隔2米就用圆木将头顶和左右支撑起来,防止“冒顶”。(塌方的意思)在我们的脚旁有一溜儿两边向上微翘约50厘米宽的U型铁板,(当地工人叫它溜子板)这铁板从作业面一直通到“掌子面”口下面的铁轨处。煤就是通过它作为传送带运到“小火车”煤斗里的。
我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把板儿锨,间隔一定距离顺着“溜子板儿”一字排开蹲好,即便是个头儿1.85米的我也不得不老老实实跟那儿蹲着。工人师傅蹲在最前面,他从事先炸下来的煤堆里铲出一锨煤往“溜子板”上一扔,他身后的第二个人立即将这锨煤搓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再搓给第四个人以此类推,直至将这锨煤给搓到“掌子面”下面等待着拉煤的车斗里。
搓煤这活没什么技巧就凭力气。只要你前面的人不断地把煤搓给你,你就得不停地把这煤搓给你后面的人,假如你累了想喘口气,想休息一下酸疼的胳膊时,瞬间你眼前的煤就会堆积起来,这时前面的工人师傅就会用板儿锨急促地敲打“溜子板”,虽无言呵斥,但行云流板似的击打声就足以让你立即挥起板儿锨来而不敢再继续怠慢。
胳膊酸了倒个手换一个姿势;蹲不住了就索性双腿跪在地上,但无论你怎样也不能停止手中的板儿锨,直至将“掌子面”下面的车斗装满煤方罢。装满煤的“小火车”终于走了,我们也终于可以休息片刻了。我喘着粗气,任凭汗水顺着脸颊肆意滴落,背靠着煤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关上头顶上的矿灯,听着四周时不时往下塌落的煤声,闭上眼揉一揉酸疼的腿,时不时还要把手伸进怀里,去摸摸那两个可爱的面包还在不在,它可是我下井的动力,是我在煤窑里的精神支柱!
在笔架山战校这两年多,吕燕群从事过烧砖、出窑、脱坯、盖房、烧锅炉、耪地、收麦、上山伐石头、赶马车,连扑荒火的危险活儿都干过。为备战珍宝岛,还在冰天雪地里摸打滚爬练过一个月的单兵战术。在干校当知青期间,吕燕群吃过苦、受过累、挨过饿、受过伤,吕燕群从一个懵懂少年锻炼得成长了起来。
1970年底,吕燕群“逃”出了笔架山“五七”战校,在父亲老战友的担保下到云南第二炮兵某基地当了兵。
在新兵连的三个月里,吕燕群一封信没敢写,直到下了连队,被班长发现,问他为什么跟家里没有书信往来?他如实讲了从干校逃离的事情,怕公安部来抓。班长安慰他:这里是部队,跟地方不同,你不用害怕,给家里写封信报平安吧。于是才给北京的妈妈写了一封,给干校睡一个炕头的哥儿们慕平写了一封。结果,给妈妈的信被公安部扣了,并根据邮政编码找到了部队的位置,随即派了两人持盖有红色大印章的公安部介绍信,到云南去准备抓他回去!
部队接待他们的白副团长,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当过林彪的警卫员,也是吕燕群入伍时的接兵领导。由于父亲老战友的担保,他对吕燕群家里的情况有所了解,坚信小吕和父亲都没有问题。公安部的人要求把吕燕群带走,白副团长问为什么?他们说吕燕群是“五七道路上的逃兵”!。
白副团长回答说:“逃兵?你们知道他逃到哪里去了吗?他是逃到我们革命军队里来了,是逃到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来了,他没有逃到国民党的部队去嘛!你们放心吧,我们会教育和改造好这个孩子的!”
公安部的人还是坚持要带人,白副团长不客气地拍了桌子:“人不会给你们带走,你们地方管不了我们军队的事情!你们还是请回吧!”公安部的人奈何不了部队也奈何不了白副团长,只好悻悻而去。
此后,吕燕群这个“逃兵”就在解放军的大熔炉里踏踏实实地呆了八年!最终“炼”成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解放军军官,为部队建设做出了贡献。
忆起这段往事,吕燕群平静地说:正是因为这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让我们这一代人过早的成熟起来,在之后的共和国建设之中,懂得了自己所肩负的重量,也有了必要的担当,使他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再苦再累再难的工作和问题,也都感觉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了。
郝连成 京津冀 香汐花园 2019-01-20
吕燕群做到极致对得起人生(之二)
十年预审员:
继2015年12月电影《老炮儿》上映两年之后, 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的《炮局---预审故事》在全国出版发行,该书作者署名是吕燕群口述;蓝向东执笔。
吕燕群1978年底从云南转业后就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当上了预审员。
《炮局---预审故事》中的预审员老卢就是吕燕群的化身。老吕在公安局预审岗位在上干了十年,在蓝向东的眼里,老吕高大魁伟,篮球打得好,成为预审员后办过不少命案,“啃”过不少硬案,立过不少功劳。为人直爽,满口京腔的“老北京”十分健谈。 是个把什么事都能做到极致,用完美标准要求自己的人。
“炮局”,当年位于东城区炮局胡同21号。这里原为清朝收存废炮和军械之处,俗称炮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这里曾关押过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于刑场上,从容捡起一根树枝,在雪地上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就义诗篇,严厉斥责敌人:“我为抗日而死,光明正大,不能跪下从背后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我要亲眼看到反动派怎样枪杀爱国者!”然后喝令其搬来一把椅子,正襟危坐,直面枪口,英勇就义。中共党员安子文、薄一波等人被捕后也曾关押于此。
民国时期这所清末“炮局”变成了“北平陆军监狱”。抗战胜利后,这里曾关押过日本头号女汉奸川岛芳子。建国后曾关押过在全国都有影响的重刑犯,如1960年冒充周恩来签字诈骗银行的王倬,八十年代犯下三百余起入室强奸案的“十八里店飞毛腿”李宝城,1982年驾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致多人伤亡的姚锦云。1996年杀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佩瑶的凶犯张金龙等。“炮局”也因曾是百年监狱而令人感到神秘和恐惧。
吕燕群就是在这神秘的地方工作了十年,他通过《炮局---预审故事》讲述了十四个办案故事。
曾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慕平在序言中说:“炮局”预审故事讲的是真实的案例,虽不比文学作品曲折刺激,但却经得住琢磨,评论的人也都是在一线办案的检察官,道理中透着经验和理论。读者在听故事和看评论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执法者与违法者的较量以及法律的缜密与威严。是一部对外可以普法,对内可作培训教材的作品。
《炮局-预审故事》的第六个故事《正当防卫》中,吕燕群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多次前科的罪犯嫌疑人“骚包子”出于好奇心看热闹, 不料被围观者是个更狠的街头“混混”几句言语不合,便回屋操出砍刀追杀“骚包子”。在”骚包子“连续躲闪并制止无效情况下,也掏出防身三棱刮刀,捅在混混的肚子上,造成混混的不治身亡。
此案在炮局内形成了两种意见:领导认为应以流氓罪判处”骚包子“。而办案的预审员老吕则坚持应对骚包子定为无过正当防卫。老吕几次结案上报,领导几次发回重审。最后领导把卷宗摔下并高声呵斥:“我让你改,你为什么不改?”
血气方刚的老吕也火窜脑门:抓起领导摔过的卷宗狠狠地摔了过去:“我操*奶奶,老子不干了。”
随即辞职。
后来听说法院在审理骚包子案件时,判定无罪当庭释放。
再后来老吕还听说烧包子出来后领着媳妇拎着一大提包香烟连着两天去炮局感谢老吕,最后听说老吕调走半年多了,谁也不告诉他调哪去了,骚包子才拉着媳妇跪在大门外朝炮局“咣、咣、咣”磕了三个响头,拉上媳妇头也不回地走了。
老吕则说:“辞职,是我己的选择,正当防卫其实在生活中也会出现,你说领导对我摔卷,我也对他摔卷是不是也是一种‘正当防卫’?你说,当你面对错误时不去顺从,而反其道行之,这种抗争是不是‘正当防卫’?我不与之同流合污而选择活在自己内心那片干净的世界里,这种抗争是不是一种‘正当防卫’呢?
执笔人蓝向东评价:吕燕群是个特别有血性的人。《检察日报》文艺副刊部主任刘梅评论《炮局 预审故事》一书写得“真实,真诚、真情”所以成功。
老吕是学法律出身,做了十年预审员,最后退休了弄出了一本轰动社会的纪实文学是不是把文学做到了极致。
一生慈善心
说到慈善心,老吕是与生俱有的,即使在当预审员时也还是同情那些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为犯罪嫌疑人的今后人生着想。
给人侠义之感的是审讯烧包事件中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与公平,为了不冤枉嫌疑人,为了能使嫌疑人能对人生有个希望而不破罐子破摔,老吕不惜以善良之心去辞职抗争。老吕做的善事不只是在法律上对嫌疑人的公平公正。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从关心弱势群体做起,并一做就坚持八年。
最近有网络报道:北京吕燕群爱心团队连续8年对利民小学献爱心。报道中说:2018年10月18日,北京吕燕群爱心团队一行10人不辞辛劳、冒雨来到四川资中县利民小学,向这所贫民创办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捐款、赠书、讲课,此次共捐赠现金3.73万元,吕燕群的小学同学捐赠了专门为利民小学购买的2400余元的图书。
2010年,时任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副总经理的吕燕群先生,倡导发起爱心团队资助四川省资中县利民小学,今年是北京吕燕群爱心团队连续8年对资中利民小学奉献爱心。这次与他一起来的有他北京的朋友高桂广、孙文世、牛建华、朱胜利和美国华侨刘姣,有他四川的战友赵预生,有他大千在线的朋友李刚,资中县侨联主席邹敏和曾秀玲,他们代表着包括张良基、乔卫等几十名北京的爱心人士的共同心愿。
八年来,吕燕群先生每年向利民小学捐赠一万元,平时还关注学校的教学和师生们的生活情况,得知校长陈平的身体不好,今年还特地给带去了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并当场。得知一个做饭校工得了食道癌症后,当场与爱心团成员孙世文一道掏出二千元,请其转交。
吕燕群还还帮助联系中国红十字会援建了“亲基金未来教室”。老吕说:扶贫助教奉献爱心,不能靠个人的单打独斗,要形成团队,更要借助国家的红十字会的力量。
老吕把慈善事业当成了他今后的长期事业之一,他通过爱心团队建议,利民小学可以建立接受爱心捐助的学生档案,跟踪记录这些学生的成长轨迹,比如有多少学生上了大学,有哪些学生学业有成并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希望这些学生懂得感恩,当他们成功之后能回过头来帮助后来的学弟学妹健康成长,形成良性循环和良好的助学济困的社会风气。当老吕知道我想写篇有关报道时,特别发来信息告我:慈善事业是他们团队做的,他自己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但是对留守贫困儿童扶贫是他心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人生中一件长久的事儿。人生苦短,善心永恒。吕燕群发出了如是感慨。
郝连成 京津冀 香汐花园 2019-01-20
吕燕群做到极致对得起人生(之三)
2018年10月13日 稻香湖五十年聚会活动现场
回望笔架山
2018年10月13日,北京稻香湖会议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五十多名老人正聚集在这里,聚精会神地观看墙上大屏幕投影的记录片《稻香湖相聚五十年》《共同的回忆》和《我们这一代》三部展现当年北京知青去黑龙江省笔架山农场战天斗地练红心纪实短片。屏幕上出现了五十年前的北大荒知青岁月,这群六七十岁的老人们被那幅幅当年生活,劳动的画面、一曲曲回肠荡气的音乐带回了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被当年在笔架山的战友之情、“荒友”之情感动得潸然泪下。
沉浸在对当年知青生活的回忆中
大厅里回荡着充满激情的画外音:
2018年10月13日,是我们这群当年的北京知青,回眸自己五十年所走过的道路进行盘点的一天。五十年过去了,无论我们曾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过,今天,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自豪地说,我们这一生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这是当年北京知青下乡黑龙江笔架山农场五十年的一场聚会,此时他们还不知道这场聚会过后会在海内外的知青界引发怎样的反响和蝴蝶效应。但是做为这次活动的筹备组长胡延安在会后的一次小结上说,为办这次聚会,我们这个筹备小组真的是做到了用“真情实义”办的我们这一代的最后一次相聚,希望这次相聚能给我们今后的几代人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吕燕群在整个活动的前前后后的工作经历全都装在了胡延安大姐心里。胡大姐说,老吕的工作是筹备小组的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
从最初开始突出一个“情”字的主题确定,到脚本的策划,去笔架山的故地重访外景采拍、旁白字幕的撰稿,画面配曲的挑选,外部协作单位的沟通协调------
还是来看看胡延安大姐介绍的一些具体数字吧: 筹备时间,从2018年5月开始,至2018年 10 月止,共5个月计 150 天。
老吕从北京到笔架山等地行程了约2000多公里。
采访当年知青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近20个。
访问当地职工、老乡、邻居近30余人次。此期间老吕还去美国参加了一次环境考察。
胡延安大姐说,这次活动也得到了全体知青的热情支持。收集到当年的老照片800余张。
征集到的诗词30余首;书画作品12幅,录制视频素材400多分钟,这些林林总总的资料汇集到吕燕群的手中,就像宾馆大厨面对一堆高档食材,如何能将这些食材烹调出一桌色、香、味俱佳的大餐,则是考验筹备小组的综合智慧和能力,此时老吕又拿出了做甚事都要达到完美的劲头。400多分钟的视频素材,他一分种一分钟去看,去进行主题调整,动员起全部知识积累去寻找适合当年场景和时代气息的音乐曲目,然后分秒地画好分镜头脚本。
他根据主题需要把战友尹明为聚会写来怀念当年的战斗生活的诗配在了字幕中:使人们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年的春天:
《临江仙·春》
人没林深闻杜宇
萌芽草拱无声
麻鞭响脆满山青
羊群流过岗
眺望地忙耕
依旧寒衣身上裹
浩然霁月临风
怀揣语录壮豪情
鸿鹄志高远
骏马一川平。
诗人经过知青生活的洗礼更有了《水龙吟》的豪情诗句;
“修身洗炼,真容破茧,绳其祖武。笑对苍穹,抚心吐哺,共为臼杵······”
当年下乡劳动锻炼的笔架山场景
于少林的知青画像透着当年那一代人的稚嫩和思考。
刘小聪参照当年的照片加上50年的回忆画出了当年的笔架山山水乡情。
刘颖的书法: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表达出了这代知青虽然到了沧桑之年却依然生活在人间的正道。
高二兵的 怀念诗
悠悠岁月逝如光
靓姐才哥历雪霜
戏语欢歌沾有泪
回眸一笑誉流芳。
吕燕群的旁白字幕:
巍巍笔架山
浓浓战友情
漫漫人生路
这里开始行
当年的生活中也有欢乐的时光。小靓妹在工作的闲暇拉起了手风琴唱上一曲《红梅花儿开》
吕燕群在组织活动中,发挥着一个编导的全部才华,用图、文、音、画来全方位地调动人的感知器官把人们带回了当年的回忆。
在回忆当年生活的记录片里,吕燕群选择的配乐都是非常的贴切,既有前苏联风味的情调,再加上荡气回肠的歌词,带人们走进记忆的隧道而唏嘘难语。
如今我们变了模样
依然对生活充满了渴望
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
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吕燕群与老战友慕平又回到了当年改造中国的时代
吕燕群做到极致对得起人生(之四)吕燕群与50年聚会组织者胡延安
稻香湖相聚五十年,做为总编导的老吕特意留出时间采坊一部份人对当年知青那段生活的感悟,被采坊的人都激动地对着镜头表达出了最真实的心里话:当年的知青生活,锻炼了我们的筋骨,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有了对人生的担当,知道了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胡延安在接受采访时用朴实的话语告诉记者:笔架山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岁月,难忘的记忆,难忘的友情,在那里的劳动锻炼使我们定型了世界观,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学会了怎样联系群众心里永远忘不了群众。笔架山给我养成了吃苦耐劳,助人为乐,乐观向上的性格使我们成了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此后的人生路上,再大的困难也都有克服的勇气。
从北大荒回来后学了法律,做了一辈子律师的沈志耕说:人的青春岁月是最值得怀念的,所以笔架山是我一生难忘的地方,经过笔架山的锻炼洗礼,再艰苦的生活也无所谓,但是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念,我们现在回忆当年的下乡生活,也是对那时的青春理想和信念的怀念。我一直坚持做人要正直的信念,我从1985年做律师,打了三十多年的官司,从来没打过昧心官司,正直、正义、公平是我的从业底线。
白京生说,在笔架山期间下过大田,剪过果树,开过拖拉机,下过煤窑。那段艰苦的磨炼让我有了理想和信念,回来后,读了医学院,做了38年的医生,没有坑过任何一个患者,就是那时学会了应该怎样做人。白京生激动地流着泪说,今后不管多少年,我都会坚持
张怡宁也告诉记者,在笔架山的那段生活使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认识了社会,知道了人生的艰苦,学会了生活。
诗人尹明边说边撸起紫红色半袖讲起了他在笔架山养羊班,临过年的冬天在冰天雪地里为一只难产母羊接产羊羔的动情故事,尹明说,通过这件事,使他理解了生命的伟大和来之不易。
慕平说:当年我们年龄不大,没有人生的经历和生活经验,经过几年的锻炼我们的皮肤黑了,心志更成熟了,从离开家时的不黯世事少年成长了起来,这段生活和经历对我们的人生都是宝贵的财富,知青的经历让我们在那里结下的战友之情将延续永远。
潘立萍,刘延宁,胡援朝,赵小燕,颜定均,王长军,陈燕生,尹铁林·····等战友也都满含激情在回忆了当年的知青生活的人生的感悟。
于少林专门讲解了为本次聚会设计50年相聚纪念章的构思和修改过程,使观众感觉到了任何一个环节的成功都需要各个操作者的细心努力,而这些担当和责任心都是来自于当年的知青锻炼。
老吕就是把这些散件素材组装能成能让听者动情,观者流泪,使人增友情,促团结,鼓干劲的专题大片,一个非专业人士能做到这样,凭的就是他当年知青生活养成的做到极致,无愧人生的坚定信念。
郝连成 京津冀 香汐花园 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