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历史国学 > 栾城两县令 忠烈一脉传
栾城两县令 忠烈一脉传
作者:卧龙老农

栾城(今石家庄市栾城区),古称栾邑,有着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这方热土自古有形胜之地的美誉,古往今来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栾城县志》记载着明清时期两位县令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变,一心为民忠诚为国的慷慨悲歌。

       一家三十余口为国捐躯的陈县令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国号为,史称后金。后金经济以农耕为主,同时保持狩猎、采集业,文化上采取多元政策,吸收中原文化并保留女真族特色,国力逐渐强大起来。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名为大清。已面对中原地区富饶的物产觊觎已久的大清,开始频频侵扰大明王朝。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十月,皇太极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南征,清军突破长城防线,入山西,破直隶,屠济南……直指中原腹地,所到之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在多地发生屠城惨案。这一年正是岁次戊寅,史称戊寅之役。

为了确保北京的安全,当时崇祯皇帝命兵部尚书卢象升统大军御敌于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一带。当时的栾城县属战役外围,其卫所兵营早被卢象升调集于麾下,这时的栾城既是孤城,也是空城。剩余守军兵卒除衙役捕快外,就是为数不多的老弱残兵,更无武职统领。清军来犯之时,栾城知县陈心镜正在病中,只有主簿潘可举(山阴人)和典史杨可挺(陕西人)等几个文职官员守城。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陈心镜带病亲自上城日夜指挥防守,抵住了贼兵一次又一次攻城。怎奈敌我力量太过悬殊,敌军猛攻北城,北城起火。危急之中,城西南又被敌攻陷!陈心镜见状仍大声鼓励随从兵卒:“贼兵虽多,大家也不必害怕,务必努力杀贼,守城护民……”。然而入城贼兵越来越多,潘可举、杨可挺俱已殉难。眼看不敌,众随从只好掩护陈心镜退入县衙。陈公急忙奔赴后院叩见母亲,劝母及家眷们尽快逃生。年已七旬的陈母,含泪对儿子说:“如此危局,唯望我儿你无忘‘心镜’二字,速到前庭应对,后院家事,娘有主张。”听罢娘言,陈心镜心如刀绞,满怀悲凉地涕泪下跪,拜别母亲火速赶往前院去了。无奈之下的陈老夫人自知大数已定,为不落于贼手以遭凌辱,含悲忍痛先催逼两个儿媳王氏和白氏自缢殒命,老夫人挥泪举火焚烧了儿媳之尸,然后独自来到库楼以上,投缳自缢而亡。陈心镜的侄儿陈奏堂带领十余名家丁保护着陈心镜的次子陈濬堂、尚在襁褓的幼子陈法堂,拼死突围,怎奈面对如狼似虎的贼敌,陈家三十余口尽皆命丧于刀枪之下。县城内,陈心镜率众与敌拼力厮杀,终因力竭而被捕,敌贼刺破陈心镜的双唇,陈仍然骂不绝口,贼敌恼羞成怒,连砍陈七刀,陈气绝而亡,年仅五十岁。

陈心镜,字衷白,山西省徐沟县怀远村人。天启五年(1625)举人,后奉旨到栾城县担任县令。为政之时,“心镜”明悬,政事、民事、国事,事事赤心以待。劝农励商,兴教弘学,惠政之明,德行之远,学识之精,点点滴滴,尽在民心。治下百姓,饱受其德。……

事后,陈心境家乡徐沟的陈家侄辈陈湛堂和陈沁堂兄弟二人,虔领阖族同愿,为其行奠葬之仪;迎得旅榇归来,一路素车白马之状,行人无不挥泪相迎。当时在京为官的翰林院编修李士淳亲笔为其撰写墓志铭,以虔虔钦仰之笔,状述逝者生平政绩。后人有联叹曰:

莫问是忠是烈,殉国殉子殉父殉夫,自然心镜可明,汗青可照;

当铭于古于今,得义得仁得贤得孝,终竟云麾不坠,气节不磨。

为救全城百姓被连射十四箭的唐县令

清同治版《栾城县志》记载:唐盛(1800-1853),字际虞,山西朔州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进士,咸丰元年任直隶栾城知县。栾城县县城北关外,建有一座唐公祠,祠堂大门两侧一副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诚无双双忠臣”说的就是唐盛的事迹。

清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林凤祥、李开芳率精锐两万余人,开始了北伐战争。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三个月内攻陷600余座城池。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北伐军兵临直隶永年城(今河北永年县),攻下临洺关后长驱直入,二十八日,至沙河。二十九日,至顺德任县。三十日,陷隆平。九月初一,入柏乡;初二,就攻下赵州。这天,恰好有两名唐盛的同科举人又是山西老乡逃亡途中,久闻唐盛为政之道的胜名,躲进栾城县城求见唐盛。唐盛接待他们,劝他们说,战乱即将降临栾城,非久留之地。九月初三一大早就亲自送二位老乡出城。唐盛刚刚送老乡回到城内。县衙内,已经七十多岁监生李郁死死拉住唐盛的手,说道:大人,你快换上我的衣服。兵乱在即,你是一城之主不可有闪失呀。说话之间,天平军已经攻入城来。李郁身穿官服昂身走出,言辞凌厉的质问天平军的扰民杀民行径,太平军恼羞成怒,当场杀死了李郁。唐盛在县衙内听说李郁被杀后,立即出来,站到街口,大声说道:我是本县县令,何必杀我子民。天平军将士见状就有意劝降唐盛。唐盛遂说:要让我投降,请答应我一件事,不允许再杀黎民,不能伤害我的子民。太平军答应了。唐盛又说:现在你们团团围城,栾城城小没有粮食,老百姓就要饿死了,你们打开城门让百姓去讨点吃的吧。太平军也答应了。唐盛就在县城东大街和西大街奔走相告,让城内的老百姓赶紧出城逃命。直到城内的百姓都走光之后。唐盛才换上知县服装,坐在大堂之上,一件件细数太平军北伐中的种种扰民罪行。只骂的太平军恼怒不止,将唐盛绑在大堂之上,割掉了唐盛的舌头,唐盛口中含血仍大骂不止,盛怒的太平军连射唐盛17箭,砍下唐盛的头颅,挂在了大堂外的旗杆之上……同时遇难的还有一百五十多人。

“九月初四日,察哈尔都统西凌阿追粤逆于藁城。”《栾城县志》《藁城县志》此处记载的“粤逆”就是北伐的太平军。战乱暂时平息后,栾城人民找到唐盛的尸首将其收敛下葬,赵县、鹿泉、藁城等地百姓自发前来,“吊奠者日盈千百,妇孺来观者,潸然泪下如雨”。

栾城百姓为感念唐盛为救一城百姓而殉难自身,奏请朝廷予以褒奖。咸丰四年六月,栾城在北关城外建唐公祠,供奉唐盛、李郁。同治六年(1867)九月朝廷又恩旨将遇难的一百五十多人配祠纪念,允许每年农历九月初三当地百姓进祠祭拜。

两个忠烈人物都是面对突然事变,为了保护人民临危不惧,以身殉职,荡气回肠令人叹婉。随后政府的善后却迥然不同。陈心镜是明朝的官员抗击的是清廷,他殉职二年后大清就统一中国。自然不会对其进行褒奖。唐盛面对的是反击大清的太平军,为大清的江山浴血战斗,为了笼络人心,当然要大家表扬一番。不管清廷政府如何对待这两名忠臣,栾城人民从没有忘记他们,栾城县志有记载,民间故事有流传,他们的事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传颂。

[下一篇] 封龙山寻古:梁祝读书洞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