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记住乡愁 > 禅道企业家
禅道企业家
作者:雁在蓝天


       初中没念完的文化,靠自已领着老婆打拼七年,成了世界知名品牌化妆品在浙江省的总代理,又投资百万买下沉睡千百年永宁江的五十年水上旅游开发权,在这商家如鱼的时代郑子明一步步地走到今天,全凭他对商机的敏感和把对禅道玄机在企业管理中的结合运用。


郑子明参禅有近十年的功夫了,在他办公室的大书柜里除几本企业管里方面的书外,多数是养容保健的资料,再就是佛经和道德经及六祖檀经。书不少,但他很少看,文化基础低看起来也费劲,但他一旦看下去还真能有所收获。

一次他在看《六祖檀经》时把我叫过去,给我看一张他写的感想:那是从一本活页记录本上撕下来的纸头。只见上边示意地画个小人盘坐在那里,头顶上有一圈缭绕的云雾,旁边笔划很粗硬地写着几行字:“用心看用心,用心在哪里,哪里是用,哪里是心”。

 “你看看,你看这是什么意思?

他的普通话讲得不是很好,我听得有时费劲。我是正在搞一个年终总结材料被他叫过来的,一时还真不知他写的是什么意思。边看边沉吟着,没有什么表示,他告诉我:我在用心看书,书也在用心看我。我用心看书时,知道了书里的内容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错字,排版有没有错误······……书在用心看我,就是看我能不能读懂书里写的东西,能不能记住,能不能把书里写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说得对吗?”

 说实在的,我真没想到我这个文化不高的老板脑子里能想得这样深刻。

我不由得又仔细地看了看他光秃的大圆脑袋,浑圆无缺,相书上的话叫天庭满,地阁圆。鼻直口阔,双目透神,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看他的长相感觉象西藏的班禅大师。有一种大富大贵的神态,又有一种近佛的感觉。以后熟悉了知道他虽不信佛,但是坐禅坐了近十年了,有时生活中或工作上有不解的问题,他就会把自已锁在办公室里想上一天,甚至两到三天,实在想不出了他就去寻访高人,非得弄个水落石出。为这他可没少跑路。

一次, 有个问题想不清楚,就一个人开了8个小时的车到了安徽黄山的一个有名佛寺,求教那个主持大师,大师问:

是出家弟子吗?

“不是

那佛门里的东西有些可以和你说,有些不可以和你说。阿弥陀佛说完闭目合什不理他了。

他当时那个气呀,什么普渡众生?我这大老远开了8个小时车来请教,他一句话有些可说,有些不可说就完了

他也来了禅机,回了一句:

谢谢大师,有些可听,有些不可听。 转身就走。

大师睁开双眼:施主,慢,何为有些可听,有些不可听?大师边递茶边问他。

郑子明重新坐下,开8小时的车真的口渴。一口饮下,说:当听者可听,不当听者不可听。就这样和大师谈了起来,郑子明很少看佛书,也看不太懂,但他天生的聪悟,听大师讲法一点即通。

此时旁边已聚上了一些人在听讲。最后大师问他:还有什么要问的?“没有了?”这么远来的肯定有问

真的没有了

 “你看这些施主也是很远来的,也都想问呢

那就以后吧

大师端起茶杯将茶水一饮而尽,放下茶杯看他一眼,又双手合什,阿弥陀佛,转回后堂。

围观众人不解其意。问郑子明大师怎么了,郑答:我问大师以后,大师回答以后就是什么也没有。众人莫名其妙。哪答了?大师不是走了吗?大师的意思只有郑子明领悟了:以后就是茶净水干,灰飞烟灭,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他参禅近佛的过人之处。

郑子明的家境很苦,17岁时就和村里的大人们跑到新疆去打工。春节回家时舍不得买火车票就先混上车,怕乘警查票就钻到餐车上帮助洗碗摘菜,因为勤快,眼里有活,很受餐车师傅的喜爱,一路上不仅省下路费。还吃得很好。从此他和那趟车交上了朋友一直保持多年。

他做生意成功应该得益于他的人品,当年他在新疆闯荡回来就选中了经营美容化妆品这个行当,可前期投入就要几十万的资金。于是他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一个民企老板。那老板问他如何做生意,他答我不会做生意,我只会做人。能把人做好,还能做不好生意吗?那位大老板认可了他的人品,从此郑子明的企业就踏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郑子明管理他的企业讲究无为而治。下边的员工来请示他问题时他就问?:你要是老板这事应怎样办。听了下属的想法后,他就是三个字:好,可以。问他怎么这样简单,答:人人都从老板的角度想问题,不就是过去说的主人翁嘛。让他们想老板的问题,我提供实施的保障。最后的成功不还是企业的成就吗?他就是这样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出新意。

可能是近佛的关系,郑子明对什么人都持有一颗善心,当地所有的老板雇用员工都交押金,唯独他不用,他说,人家本来就没钱才出来打工的,你再让他交押金他哪来的钱?他不仅不收押金,还经常问新来的员工有没有钱吃饭。没钱就先借你,连欠条都不用你打。每年就这样对不上帐的“糊涂”钱也得有几千。

一次一个员工在他家吃饭时说没钱看病了,他就给拿了500元让去先检查,第二天他去了香港,回来时听说那员工用他给拿的500元坐飞机去广州跳槽了。他平淡地一笑:该去的就去,该来的会来。

在常人的眼中他办事有时很怪。他的小儿子不到三岁,正是嬉戏玩耍天真烂漫的人生阶段,南方人喜欢喝茶,泡茶离不了开水,他家的开水壶就在茶桌的下边。每天孩子围着茶桌跑来跑去的着实让人担心。一天,又说起这事,郑子明说看我的。他把正在地上踢一个大气球的孩子拉到开水瓶那里,将瓶塞拔下,抓过孩子那小嫩手就捂了上去。热气熏得孩子大哭,把个孩子他妈急得脸色都变了。从此以后,那孩子再见到开水瓶早就远远的绕开了。

后来他到天台山去和一个大师谈佛,大师就问他《楞严经》《莲花经》《般波若经》他不能应对,就问大师怎样才能让小孩子远离开水瓶。和尚没有孩子,说不出教育孩子的方法,在他面前尴尬了半天。

他是个善于发挥自己长处的人,他的禅境也越悟越深。 一次他听人诵起六祖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两般皆无物,何处惹尘埃。他脱口接道:无才便是才,非台就是台,乾坤本混沌,何处无尘埃。

    参禅若此,实在是一种天性。 

郝连成   2008-06-29 

[下一篇] 张联的情趣

[上一篇] 侯大哥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