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做到极致,万象方寸之间
——内画传承人李国锋
认识了李国锋老师,我才了解了内画这门独特的艺术世界。李国锋老师是一位80后,生于河北饶阳,于2000年才开始跟随叶派大师李炳雷老师、师爷王纪奎、师伯李广立学习内画,短短几年就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在2002年12月,被省轻工业厅授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15年加入北京西城区世纪传承传统文化协会,2016年开始就出国参加内画非遗展示活动,至今已经出国交流了多次。
河北衡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内画高手云集衡水,李国锋老师也在衡水拜师学艺,和各位大师切磋交流,提高技艺,寻求内画新的发展方向,他对艺术精益求精,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艺术的完美,他的作品也不再局限于画在传统的鼻烟壶上,这毕竟是小众人群的需求,他把作品画在可以佩戴的饰品上,画在用来装饰房屋的摆件上,把内画作品向实用化方向发展。
李国锋老师创作了以下内画实用性作品:①内画钢笔 伴随着自己内画技艺地精进,作为内画手艺人,不但要熟炼地掌握内画技艺也要把内画技艺向大方向发展。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非遗文化地重视以及宣传力度地加大,以此为契机内画手艺人也有了今后明确地发展方向,内画手艺要想发展就要拓展更多地实用功能,内画工艺的实用化、生活化是一个重要地发展方向,为人们美好生活添加一抹非遗文化的亮彩,经过对内画工具小型化改进,使内画手艺人绘制更小空间的作品更加流畅和从容,在此背景和前题下,李国锋老师经过不断改进,最终完善了这款内画钢笔。这款成熟地内画钢笔非常有特色,体现了非遗文化的精美。
李国锋老师除了向我讲述了他的独创作品外,还向我讲述了内画的兴起和发展,让我一步步走进了内画这门非遗传承艺术。内画艺术的产生起源于鼻烟壶,鼻烟壶盛行于清代,它是用来装鼻烟的。在明末清初,鼻烟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吸闻鼻烟渐成风尚,装鼻烟的小壶也越来越精美,集各种工艺之大成,成了名副其实的袖珍艺术品。小巧玲珑的鼻烟壶造型多种多样,除了扁圆型还有圆形、筒形、四方形,象征福禄的葫芦形,喜庆的灯笼形,瓜瓞绵长的南瓜形等吉祥形状。鼻烟壶成就了京、冀、鲁、粤四大内画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也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李国锋老师也给我讲述了他一步步走上内画这门艺术的过程。李国锋老师的一位叔叔喜欢内画,跟着大师学习叶派系的内画艺术,叶派内画的特点是创作题材广泛,花鸟、山水、人物、草虫世间万物皆付笔端,叶派内画注重色彩,国画原理再融入油画的技法,所画之物颜色浑厚、层次分明,现在的内画艺术又在高光的地方加入丙烯,使得作品更加透亮。李国锋老师的叔叔回家小住时,看到辍学的李国锋无所事事,就让他跟随自己学画内画,没想到李国锋老师很有画画天赋,短短时间就把国画的技法学透,有了绘画基础又进一步学习油画技法,慢慢尝试着在透明的瓶子里画内画。
画内画看似简单实则要有深厚的功底,制作过程更是需要耐心和细致,光滑平整的玻璃和琉璃器皿是他们的画布,特制的细毛笔是他们的画笔,整个作画过程都是倒着画的,比一般宣纸作画增加了难度。他们先绘制轮廓线,再逐渐填充细节,最后进行刻画。画内画线是内画的精髓,线的粗细起落曲折变化要精准,勾线要轻柔流畅,疏密相称,如此图案才更真实。传统内画的艺术品多是鼻烟壶,冀派内画鼻烟壶的选题以人物肖像见长,特别是婴戏图和百子图最能反映出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点。明清时期的马少宣所画鼻烟壶就侧重于肖像,他书画并茂,笔法精湛。曾经的内画流派各有所长,独门绝技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手艺,养家糊口的手段。现在的内画艺术蓬勃发展,各派之间互相交流,各取所长,内画艺术更加完美。
通过近些年的学习,李国锋老师深深地爱上了内画这门艺术,他通过参观展览琢磨技法,通过和内画前辈大师交流提高艺术水平,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在网上观摩、学习各大内画爱好者作品的丹青妙笔,来完善自己作品的不足。李国锋老师致力于传承和守护内画这门独特的艺术,致力于将内画这门传统生活美学引入寻常百姓家。
王玉霞,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邯郸市作协会员。 作品《雁阵九万里》荣获邯郸市共青团“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征文一等奖,《济南市有“亲人”》荣获山东省“齐鲁杯第一届医师节”征文一等奖,《夏游滏阳公园》荣获全国第一届采风大赛三等奖,《鬼峰拾趣》荣获第二届河北文艺“彩凤奖”大赛三等奖,《岗亭静思》荣获邯郸交通随笔征文一等奖。
[下一篇] 爱新觉罗·兆瑞 书写大清宝谱人
[上一篇]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