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过:“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谁不知道勤能补拙,勤能生智,勤能成就大事呢?但是,真正能做到“勤”的又有几人,李文清做到了。他从朱马乡下偏僻的川心李村小学涂鸦开始,一直走进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大门,常人来看不可能,可文清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梦想变成了现实。一路走来靠一个“勤”字。学习上他勤奋,生活上他勤俭,为人上他勤诚,工作上他勤勉,他把“形而上”的知识,化为“形而下”的行动,把无形化为有形,把真知化为灼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道理吧。
谦谦文清,唯书唯文。这是李文清的真实写照。不怕立大志,就怕不立志。他从小立志做个有用之人,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言必行,行必果”。
忆峥嵘岁月,恰同学少年。文清是个经历过苦日子的人,七十年代初期,他和同村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走进村小学唯一一所小学。有句话说得好:“贵人遇到的都是贵人。”进了学校他幸运的遇到贵人赵老师。据说赵老师老私塾底子,不仅满腹经纶,更让人钦佩的漂亮毛笔字,粉板字也是行云流水,夺人眼球。当时的文清只觉得好看优美,不知道出自何门何派,现在他想起来有点像启功先生的书法,瘦长的结构,方方正正,舒展大度,不激不厉,就像他的高挑的身材以及他的为人,永远是学生模仿的范本。尤其每次作业后,赵老师总是说全班就李文清作业工整,字漂亮,在老师的鼓励声中,激发了文清写字兴趣和爱好,埋下成就书法的种子。
《少年维特之烦恼》里有句话这样说的,哪个少年不钟情?文清的钟情就是他的理想、梦想和幻想的混合物。少时的文清,可以说颖敏绝伦,虽然在似懂非懂的年纪,却怀上春秋大梦,向往着快乐而又自由幸福地时光,有时盼望到大自然的花丛中遨游、徘徊、飞翔、寻觅,尽情欣赏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品味春华秋雨中别一样的滋味。甚至要“侣鱼虾而友麋鹿”了,把江渚之上当做乐园,把皎洁的明月当做被褥,澄清在苏轼的“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美妙境界中。他认为只有好好学习,才可能有机会领略到自然界中逶迤的风景。
光阴荏茬,日月如梭。时间来到七十年代末,李文清的父亲为照顾家庭,从南京调到了定远的一个市直单位,这让文清意想不到的,也让他有机会进入全县最好的学府,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消息对于文清来说,好像平静的河水投进一块巨石,波光粼粼,浪花四溅,一颗骚动不安的心随之飞向县城。当时转入到县城学校,初一共有六个平行班级,按成绩编班,后来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文清竟然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仅次于第一名零点五分,有位数学老师想不通,甚至是看不起,一个农村转来的学生能出这样的成绩?不行,他亲自上阵,一遍又一遍检查文清的试卷,最终查出少扣了二分。真金不怕火炼,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转眼间期末考试文清的数学又得满分,还是全校的唯一,不服气的老师在成绩面显得尴尬了。
发挥最大天赋的时候,是最快乐的。在文清的记忆里,现在还记得期末全班两张奖状都被他一人包揽,也是唯一的“三好学生”。从初一到初三文清的数学常常考满分,不仅数学成绩突出,其他学科也都紧随其后,以优异而占据班级榜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最适合文清。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为了把草鞋换成皮鞋,在八十年代初,文清很不情愿上了师范学校。以他当时的成绩上高中,然后进个重点大学都是“小菜一碟”,当然这是后话。
牛顿说过,你该将名誉作为你最高人格的标志。在我的印象中,文清是个低调,谦虚,善良之人,具有山一样的稳健,水一样的品行。行得端,走得正,做得稳。和他交往过的人,总能感觉到他冬天里的阳光,夏天里的凉爽。他的君子风范体现在无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家里的事安排的井井有条,乐其融融。单位里更是默默无闻,情情恳恳,无论什么时候,他那白白净净的脸上,挂满和蔼而又可亲的笑容,而这种纯真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从学生到老师,从老师到校长,始终如也。没有盛气凌人,没有掌权压人,“与善人,言善信”在他已经成为常态,既有“川流”之情,又有“敦化”之意,做到于情于理于法有机统一和完美的结合。
富贵者赠人财物,仁义者赠人善言。文清不富,他是一个仁者,给人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循循善诱,以身作则。做到“己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当然也不会忘记“己欲达而达人”的古训,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这就是李文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处事风范。
文清是个乐于助人,而又善于读书之人。学生时代,文清孜孜不倦,啃食书本,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废寝忘食;当了老师之后,文清发扬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在教学上不仅遵循孔圣人的教导“博学之,审问之,惟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轻松快乐,关键巩固了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领悟其中深奥的道理之后,又能进一步加以改进、完善和升华,把难懂难学难记的知识,逐个突破,化繁就简,化难为易,让学生心领神会,巧妙掌握和运用。
李文清先生坐上领导的位子,始终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对待下属似兄弟姐妹,似亲朋好友亲人。良言一句三冬暖。他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总会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一个细思极恐之人,温暖如春之人,率先垂范之人。而且还不断鞭策自己,坚持“和为贵”的理念,因为文化是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做领导的本性,通过对他人关爱关怀从而达到一种和谐、愉悦、轻松的双边关系,不仅便于工作也有利于健康。文清现在虽然五十多岁了,一副娃娃脸上挂满了笑容,自然流露出“仁爱、友善和真诚”。
李文清先生在书法的路上也遇到过破折和艰难。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过想入非非,都有过徘徊观望,都有过摇摆不定。文清也不例外,一度时期他感觉书法进展不大,于是乎迷恋上了娱乐,比如下象棋,下围棋,打牌,钓鱼,一时间棋友、钓友、书友日益增多,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而且不知不觉,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快在其中。
过于的贪玩,必然会带来连锁反应,带孩子,教学,家务事无暇过问,最终遭到爱人抱怨动怒,顺手折断鱼竿,摔坏毛笔,撕掉宣纸,扔掉墨汁。一向温柔贤惠的妻子,怎么会变成不讲理的“泼妇”呢?文清是个有理智的人,更是一个明事理的人。面对贤惠反常的爱人,他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自我反思,痛定思痛之后,文清彻底明白了“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冒险不能陶冶性情,更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是多么愚蠢之举。他于是一反常态,摒弃不良嗜好,专心教书和练书法,做到“教学书法两不误两促进”。正是爱人及时出手,一掌击醒迷路人,将一个迷恋娱乐的公子哥,扶上一条正规光明璀璨的大道。
万事不离其宗。提到学习书法,文清说对书法的兴趣,是童年埋下了种子,从师范学校开始的。在师范读书时,每天半个小时写字课,马夕林老师在黑板上示范颜楷的笔画,如何把握字的结构,如何临帖,如何把握颜字特点。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唐代颜真卿的楷书法度严谨,气势博大,点画雄浑,颇具庙堂之气,进可上溯晋人。
书法入门容易,想成功很难。书,即书法,是文字的艺术。它以笔墨为工具,以纸张为舞台,展现了书写者的气质和修养。文清知晓一个道理:“学习唯一的途径,就是极致的重复。”书法之美,在于笔力、结构、气韵的和谐统一。一笔一划,无不透露出书写者的心境和品性。在习作过程中,文清先过单字关,也就是技法关,笔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收放欹侧,相同笔画的变化都要细心揣摩。然后再学习一行字的变化,既要大小收放粗细欹侧变化,还要注意墨色变化,再注意篇章的变化协调,矛盾统一。当然,书法学习不仅需要毅力,更需要功夫。他很敬佩王羲之的教学方法。有一次,王献之要求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文清受此影响,练字用完的墨汁何止十八口水缸呢。
书法能够塑就人才,也能够成就人才。文清能在书法上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的思考力、领悟力、洞察力是出类拔萃的。书法要求人心静如止水,笔随意动,形神兼备。在挥毫泼墨之间,书写者的心性、学识、情操得以展现。书法不仅是技艺的磨砺,也是性情的涵养,亦是做人的学问,更是处世的态度。他的书法从宋四家之一苏东坡的书法艺术入手,学习其大楷小楷,行书、草书,认真临帖,每天同东坡对话,把他的一点一画想象的习书状态融入胸中,注入血液,刻进脑海。把苏字作为自己的母体。再学习宋四家的米芾,使自己丰富笔法,八面出锋,张扬个性。
深入一家,博采众长,又汲取米芾的用笔,丰富笔法,逐步形成自己风格,其书法作品以行草见长,用笔丰富,着墨大胆,沉着而不失洒脱,挥毫之中表露出真性情。
每位书法家都不会练习一种两种字帖的,文清也是这样,他多体多家涉猎,使章法严谨而又灵活,笔法厚重、劲健而又流动。对字的形体,因字立形,随形取势,取形或长或方或偏,取势有左有右,非常注意笔划的穿插、揖让,形成内紧外松、上紧下松、或者收下放上,外紧内松,左高右低,左低右高,全凭章法需要,感情的生发。
书法的学习,既要打通大小字,只写大字则不能精到,只写小字不能大气象。也要打通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法是综合的艺术,比如行书学习,缺某种营养,又要从其他书体中汲取。学了篆书线条质量才能提高,哪怕细线条,牵丝都有立体感,学了隶书线条才能古朴,学了草书,章法才能生动,知道字组,收放自如,在书法学习时,长时间行书体总是没有提高,就放一放,加强隶书或者其他书体的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回头学习行书,感觉进步了。明确自己的书体主攻方向,即使某种书体不精,但也要通。
以不变求万变,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书法实际上是一个求变的过程,如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反复揣摩、领悟、消化、吸收。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与提升,文清将各种字体间架结构与字体内圆外方的笔法完美结合,显示出文清自己独特的风格,可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许多书法爱好者对文清有个共识——双重魅力,那就是“人格和书法”。文清出道早,成名也早,但是他不愿意表露自己,炫耀自己,而且低调行事。三十四岁那年给定远县城北小学书写的校牌,至今看上去仍然是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展现出深刻的书法功底。
学无止境。文清永远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七年,为了提高书艺水平,他师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徐利明教授学习书法,一次在临习汉隶曹全碑时,落款把曹全碑写成曹权碑,被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未点名批评,当时文清感到无地自容,学习不用心呀。其实,这正是老师出自内心的关爱和呵护,隔须瘙痒,永远不会触及到痛点,永远不会让你谨记教训。经历这一次的波折,文清埋头学习,后来在对联作业中,徐老师一边修改一边夸奖文清不仅仅是有了进步,关键是对书法真正的顿悟,这是从量变到质变,是一次质的飞跃。
李文清先生不仅书法作品出类拔萃,书法理论也是无所不精。他对作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书法当随时代,作品的形式也至关重要,字写得好,风格独特、形式独特才是入展的关键。素面朝天,除非你的作品的确高人一等。作品写好了,首先得打动你自己,不然怎么能打动别人,打动评委。
作为安徽省定远县严桥学校副校长的李文清,多年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先后在定远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定远县老年大学担任书法教学工作。他认为,教育要因人而异。老年人的书法教育,他们理解能力强,创造能力强,所学碑帖能立即用在创作上,拓展少,往往比较注重守法,小朋友们学习书法模仿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创作中也能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往往能写出意外之笔,写出童趣。作品中墨法尤为重要,枯湿浓淡要极尽变化。墨色浓重有如近景,墨色淡犹如远景,大小也如近远,也是同国画相通的,书画同源。
时间转瞬到了二零二一年,安徽省书法院迎春书法楹联展,全省也就入选大约八十件,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文清就是那个准备好的人,荣幸入展,获得五千元的奖金,这也是文清第一次获得最高奖金的奖励,书法上的回报,激发出更大的创作欲望和冲动,甚至是更大的动力。
现在的李文清先生,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定远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滁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其作品曾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展,十多次入展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获得安徽省职工书画大赛中书法三等奖、安徽省大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教师组一等奖、滁州市第三届书法双年展金奖、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一等奖等。二零二一年入展安徽省书法“百年百家展”、同年安徽省书法院安徽书法名家迎春楹联展。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今的文清朋友圈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的都是 一些品行高洁,追求上劲,德艺双馨,富有使命的名人大家,或者满身成就的书法界高人。从外人的评价中便可揭晓。首先,山西省书协副主席赵社英先生做客定远,举办书法讲座,称赞文清的书法作品有点意思,注意到墨色的变化,字的大小变化。其次,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继先生指导文清临帖,文清请他画几笔看看。他谦虚说道:“你临习的米芾字我临不好,你临给我看。”文清挥毫而就,时而泼墨如水,时而惜墨如金,有收有放,有紧有松,张弛有度,可谓恰到好处。看后,张主席给出中肯的评价和赞扬。
书法家的人生是浪漫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是创新的人生,是自我展示的人生。只有真正懂得而又珍惜生活的艺术家,才配拥有诗和远方。当然,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动荡不安的,如同大海,有惊涛骇浪,也有平淡无奇,用平常的心态对待一切。面对惊涛时学会欣赏,从中领略骇浪的力量,感知大自然的魅力。平淡来临时,可以闭目养神,回忆难忘而又美妙的时刻,秉承“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自由快活的境界。惊涛也好,无奇也罢,都是人生的瞬间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出记忆,也许忘记一干二净。
艺术家要坚持守正创新,书写人生,书写当下,书写生活,才是本真的我!
希望李文清先生在成绩面前淡然处之,仍然保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创作热情,挖掘自身潜在的艺术细胞,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变,在求变中探异,使作品达到“大而不粗,小而不细,宽而不肥,窄而不廋,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的境地,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读者,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书法作品。
编辑:中国是名家专访-高华芬;文字终审:张行方。
作者介绍:杨家伦,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定远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
1、2021年8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理论专著《皖东文化深思》一书。
2、发表理论文章:《关于基层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先进典型在社会主人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家风家训传播与中华民族精神》、《管仲廉政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关于“道德经”中养生思想的意义》、《孙子兵法价值思想体系研究》、《于成龙廉政思想的价值观考略》等八十多篇。
编审介绍:
张行方,全媒体记者、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名家专访网主编、中国诗歌圈官网文学总顾问、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宣传部长、河北省采风协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安徽省书画考级中心副主任、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安徽工作部总编、古塬文化投资集团总裁、安徽古塬书画院副院长、美国书画研究院无锡分院执行副院长、新华学院客座教授、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
长于散文、诗歌、评论、长篇小说及非虚构等文本创作,煮字疗饥,怡情养心,只为心灵自由呼吸,思想能生根发芽。
其作品文采斐然、情感充沛、旁征博引、厚重飘逸、气势恢弘、张弛有度,立意精巧,充满灵魂的叩问和哲学的思辨,立体之美跃然纸上。
出版有:《回航》三部曲第一部《等你回航》文学作品集,第二部《正在回航》;长篇小说《仰面朝天》已经杀青,《现代作家》杂志连载结束出版中,诗歌集《文心诗魂》编校中。
供职单位:全国公安文联《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安徽工作部。
[下一篇] 郝连利书法:姚树山诗《松花江畔抒怀》
[上一篇] 郝连利书法作品:记忆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