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绝碑“《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之三十四
作者:《大河报》首席记者于茂世
改编:韩中清
图文:网络
编发:槐卿
2024.10.24
《初拜先坟》
宋· 韩琦
未交符竹展先坟,肃肃秋天雨半昏。
荣入松楸虽动色,感深闺闑复伤魂。
山川望远平如日,父老欢迎识旧恩。
白昼锦衣人已骇,更留旄节宿郊村。
故事起源
四绝碑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碑刻文化。古代的碑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用于纪念和记录重大事件、人物或成就。在某些碑文中,四个人或物被同时纪念,因为他们在某一领域中的成就是无可比拟的,被誉为“四绝碑”。
成语结构,四绝碑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词组成。
三韩拜庙
2013年8月8日,我和天津崔庄韩中义、韩中革专程到安阳拜谒了昼锦堂和韩王庙(韩琦庙),并参加了祭祀韩琦公诞辰1005周年的系列活动,瞻仰了韩琦公新墓地。
御撰墓碑
说起“昼锦堂”,必须介绍北宋时期三朝宰相韩琦和大文豪欧阳修。韩琦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词人,仁宗天圣年间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熙宁八年(1075)六月,韩琦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岁。宋神宗皇帝为他“素服哭苑中”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书令,配享宋英宗庙庭,备极衰荣。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熙宁六年二月,韩琦还归相州,第三次为官家乡,修建住宅,取名“昼锦堂”。
辅佐三朝
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包含了韩琦的两札纸本墨迹。其中,《信宿帖》是为答谢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一文而作。欧阳修的文章千古传颂,使得昼锦堂声名鹊起。“昼锦堂”甚至成为后世对韩琦的代称,文人们常以此为题凭吊韩魏公。那昼锦堂、韩琦、欧阳修等这几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与渊源?
宋仁宗至和年间(1054),韩琦因病自请回家乡相州任职。在此期间,州署后院置原为“官蔬之圃”修建了昼锦堂,堂后为忘机楼,东有狎鸥亭,西有观鱼轩,后为书楼和康乐园。这座雄伟秀丽、古朴幽雅的庭院是当时全国四大园林之一。
思报君恩
昼锦堂建成后,韩琦作了一首五言诗。此诗表达了韩琦修建昼锦堂的意义和自己思报君恩、为国为民的决心。不久之后,韩琦被召回京,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宰相。而此时的欧阳修任副相。二人同朝为官,关系密切。而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推动者的欧阳修已是有名的大文豪。韩琦便请了这位老友兼同僚为他的“昼锦堂”作文一篇。
《相州昼锦堂记》成文后,韩琦很是满意,随即请当朝著名书法家蔡襄书丹,勒石刻碑。蔡襄是书法史上的“宋四家”之一 ,其书法在当时备受推崇。欧阳修曾评价其书法说:“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苏东坡对蔡襄的书法极为推崇,认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韩琦、欧阳修、蔡襄交相辉映,一篇作品汇聚了当时的政坛、文坛、书坛的领袖,被传为千古佳话。昼锦堂碑额有“昼锦堂记”四个篆字,此为邵必书丹。邵必是仁宗景祐五年(1038)进士,官至宝文阁直学士、权三司使,以善篆隶著称。有些金石著录中对《昼锦堂记》碑的“三绝”又有欧阳修文、蔡襄书、邵必篆额一说。加上碑阴刻有司马光颂扬韩琦的文章,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绝碑”。这“四绝碑”代表了宋代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展示了中国古代书法和碑文的独特魅力。
[下一篇] 贤良方正《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之三十四
[上一篇] 胆破心寒《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之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