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音乐会听后感
音乐会听后感
作者:刘康达


今晚去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欣赏了一场音乐会——《桃李归林——王宪林教授从教30周年纪念师生音乐会》,感慨良多,趁热打铁,在归来的地铁上写点儿“听后感”。

我今年76岁,少年时上过音乐课,青年时满耳红歌和样板戏,之后混迹戏剧几十年,而对西洋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和西洋歌剧接触很少,所以偶尔一听顿觉新鲜,但毕竟是门外汉,说不了内行话。

说今日感受,首先是好听。师生共28人,男女各半,男声漂亮干净,女声清亮甜润,可谓金声玉振,而且魏紫姚黄,各有精彩,青出于蓝,伯仲难分。全场只有两首中文歌,其他全是用外语演唱的西洋歌剧选段,虽然一句都听不懂,但能鲜明感受到其情感冲击力,或如泣如诉,或如扼腕长叹,或如高山流水、火山暴发、怒海惊涛……在喜怒哀乐中深感人性是相通的,人类感情是相通的。伴奏是60人的交响乐队,阵容相当强大,管乐、弦乐、打击乐,俨然是兵种齐全的军团,而指挥王琳琳却极活泼,在他那舞蹈化的、全身大小关节无一不极富韵律感的指挥下,优美、浑厚、丰富而又层次分明的旋律与合声回荡全场每个角落,沁入每个听众的心脾。真感受到音乐那直击人心的魔力。

再有是排场。铜管之锃亮,提琴之精美,昂贵却不张扬;乐手和男歌者清一色黑西装,女歌者都是一袭长裙,没有珠光宝气,却格外端庄高贵;灯光朴素柔和,绝无半点缤纷炫目。这样的剧场氛围,让人一下就安静下来,得以感受自己的呼吸心跳,并让自己的脉博与音乐和谐共振。这时如果谁的手机响了,必会无地自容,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还有,就是感动。音乐会的高潮是谢幕,70岁的王宪林教授率领他的27名学生齐唱《茶花女》的《祝酒歌》。歌罢,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动情地说,他这辈子最激动难抑的时刻有两个,一个是儿子呱呱坠地之际;一个是与这些30年、20年、10年的学生为排练这场音乐会久别重逢拥抱在一起之时。他由衷地谢谢学生们,是学生的成功成就了他教师生涯的成功。谢师恩常听,谢学生则罕闻。老教授这一谢极别致、极真诚,说尽师生关系的真谛和教育、传承的根本,让我看到一位师者的高尚情怀和那颗纯净闪光的心。那一刻我泪目了。

我写过《音乐有益健康》的小文,还听过一位社会学家的讲座,说他调查过,音乐人犯罪率最低。我想他说的音乐人主要是指搞高雅音乐的。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还是大音乐家,他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他身体力行“倡雅乐,习韶乐“三日不知肉味”。可见高雅音乐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和谐。从古至今,雅乐无论是对从业者还是聆听者都有此功效。我已感受到了。

我这次去听音乐会是因为偶得赠票,走出音乐厅时就又期待着再得赠票了。慢慢的老朽也许会向掏钱购票欣赏雅乐进步吧。

 

2024-11-06夜于回通州的地铁上




个人自介:著名广播剧作家刘康达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正高级研究馆员,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95年开始致力广播剧创作。创作《运河人》《向天歌》《共和国赤子》《走出草地的小红军》《扫雷英雄杜富国》《林则徐在新疆》等“主旋律”广播剧作30余部,尤其擅长“两弹”“载人航天”“长征”等重大题材和历史题材创作,由中央、北京和各省、市电台录制播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5项、中国和国际各种奖项20余项。出版130万字的《刘康达剧作集》。获北京市“劳模”称号,个人传略被辑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下一篇] 譚志诚词作《如梦令-夜不寐》赏析

[上一篇] 来自星星的你 (56——58)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