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传说故事 > 121明者远见于未萌《韩氏大家成语故事》
121明者远见于未萌《韩氏大家成语故事》
作者:韩中清

    编者:韩中清

图文: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发:槐卿 

司马相如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因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出处

见微知著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 

该成语的意思是指见到细微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能透过微小的现象看到本质,推断结论或结果。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见微知著”。 

 故事一

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年少时,天资聪颖,气力过人,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他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但到了统治后期,王朝生活渐渐变得奢靡。一天,大臣箕子向帝辛汇报工作,看到帝辛的生活出现了一点小变化,帝辛正在使用一双象牙筷子。 

箕子联想了很多,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将用犀牛角或玉做成杯盘;餐具改变了,食品也会随之改变,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会进一步升级到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将成盘中之物;食物改变了,将不满足穿着,麻布为衣将不再流行,朝中之人进而会穿绫着缎;穿着改了,下一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之风会很快盛行起来。 

后来正如箕子所料,商朝出现了“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如此昏庸残暴,难怪最后会被西周所灭。后人也将帝辛称为纣王,意为残暴的帝王。

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把箕子这种联想,说成“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故事二

楚汉相争时期,韩信的谋士蒯通曾经劝告韩信背汉自立,韩信不听,最终为吕后所杀,追悔莫及。然而,他的智谋也可谓“流泽深远”了,数百年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陈宝应那里找到了知音。只是陈氏所用不当,成了自取灭亡之道。

梁武帝末年,发生了“侯景之乱”。当时,名士虞寄正在梁朝廷内做官,当京城被侯景攻陷后,虞寄便逃回到家乡。后来,他的朋友张彪往临川,强请虞寄与之同行,不料中途发生变故,虞寄便被劫持到晋安郡(治今福建福州)。其时,占据福建地区的是豪强陈宝应。陈宝应听说虞寄有才,便将他留在自己手下陈霸先起兵,虞寄劝陈宝应响应,陈宝应从之,后来,朝廷要召虞寄为和戎将军、中书侍郎,陈宝应爱虞寄之才,便以道路险阻为由,留住他不放。 

陈宝应是地方上的豪强,其家为闽中四姓之一,势力十分强大。他的父亲陈羽,有才干,为郡中雄豪。萧梁之时,晋安郡数次发生反叛朝廷的事情,陈羽先为叛乱的煽动者与参与者,后又为官军向导,帮助镇压叛乱,因此掌握了一郡的兵权。梁末陈初,地方豪强势力崛起,朝廷对他们控制不住。陈羽自觉年事已高,便将郡守之位传给儿子陈宝应。

陈宝应大权在握,渐渐地生出了反叛之意。对此,虞寄已经有所察觉,他多次利用一切机会,向陈宝应暗示叛逆必亡的道理,但陈宝应都当做耳旁风。有一次,陈宝应让左右之人为他念《汉书》,他自己斜卧在床上闭目聆听。正好念到《蒯通传》中的蒯通劝韩信造反一节,只听人念道:“蒯通知天下权在信,欲说信令背汉,乃先微感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陈宝应听到这里,猛地坐起来,连声称赞说:“蒯通真是智士。” 

虞寄听了他的话,知道陈宝应的心思,便严肃地说:“蒯通在韩信身边,一番话使郦食其丧生,又一番话使韩信骄狂,使得二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算得上什么智谋之士!”陈宝应虽口上没说什么,心里却不高兴。虞寄察知道陈宝应反意已定,自己劝也无用,为避免陈宝应祸及于己,便辞别陈宝应在东山寺中隐居。陈宝应多次派人前来请他,他都推说脚有病,不能走。陈宝应认为虞寄佯装,便派人在他的屋外放了一把火,告诉下人说,只要虞寄躲避,便说明他能走,立即将他带来。放火以后,眼看着燃着了虞寄的卧室,亲近之人都劝虞寄避一避,虞寄说:“生死有命,我能逃到何处?”仍坚卧不动。放火的人见虞寄没有动静,只得将火扑灭,返回去复命。陈宝应这才认为虞寄真的有脚病,没有什么用处,不再强求他了。 

后来,陈宝应果然举兵造反,被朝廷军队打败。那些与陈宝应有关系的人全都受到株连,只有虞寄免于祸难。

寓意

 见微知著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微小的细节,预知趋势的智慧。要学会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样,通过发现微小的不足而采取措施改正,避免酿成大祸。要改正就事论事、浅尝辄止的做法,提高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这需要长期读书学习,积累古今中外的知识,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

[下一篇] 120根深蒂固”和“根深柢固《韩氏大家成语故事》

[上一篇] 122优柔寡断《韩氏大家成语故事》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