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发:槐卿
出处
“辞必己出”的提出者是韩愈。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主张在写作时要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避免使用现成的古人词句,强调文学创作中的创新和独特性。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他推崇儒学,排斥修老;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继承发扬先秦、两汉散文的优长;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韩愈因此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诗歌也颇有成就,笔力矫健,境界雄奇,在唐代诗坛别立一格。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主要影响:
韩愈的古文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发展,开辟了唐宋古文的道路。确立了古文的语言风格和写作规范,成为后世散文的典范。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复兴,使文风与道统结合,形成唐宋文化的主流。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除了韩愈外,唐宋古文运动还有其他代表人物,包括:
唐代:柳宗元;北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达标途径
谁都愿意将自己的文章写得精彩,那就从“辞必己出”做起吧!看起来这好像是个文字问题,实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之道。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先生总结了4条达标途径:
1.勤于练笔;2.掌握修辞;3.反复修改;4.认真读书。
一、何为“辞必己出”?
刘国昌先生说:“辞必己出”,说的是作为一个写手自己要有自己的文字个性、自己的文字面貌。换言之,即甲作者不同于乙作者,乙作者有别于丙作者。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大家知道,目前常用的文字有四五千字,这四五千字在每个写手的运用是不一样的。这“不一样”就是个性,就是自己的文字面貌。画家作画讲求有“自己的面貌”,记者写稿也要有“自己的文字风格”。为此,需要记者们练好自己的文字功,形成自己的文字特点。
二、需要纠正的都有哪些毛病?
形成自己的“文字风格”,达到“辞必己出”,首先要纠正行文中的一些毛病。
时下在报道、文章中都有哪些毛病呢?笔者结合报刊的一些实例梳理如下——
1.概念化表述过多,不够通俗。
在一些科技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概念性表述过多,不够通俗。有些记者写稿时怕说“外行话”,使用专业术语、概念过多,致使受众看不懂不解其意。
其实有些术语不是不可以用,但要注意加点解释即可。然有些记者忽略了这些环节,直接影响传播效果。
2.不讲修辞,缺少味道。
注重修辞是把文章写好的一大秘诀。因为我们很多修辞方法有助于把文章写得有味道、有力量。古往今来一切有作为的写手,都十分注意文章的修辞。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有些记者的修辞功能退化了,他们懒于琢磨多种修辞手法,疏于用最有力的手法把文章写得精彩。有时图省事,写一些空话套话。如此情形是需要努力改变的。
3.语言艰涩,令人看不懂。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因此一定要通俗易懂。通俗易懂并非“低水平”,相反倒是高水平的体现。
现在有些记者写稿子故作“高深之态”,把文字写得艰涩,好像只有这样才是“水平高”。其实这是一种浅见和误解。你写的文章人家都看不懂,有何“水平”而言?再说了,作者与读者是平等的,让人看不懂,本是就是不平等的表现,当尽快改正。
4.平铺直叙多,缺少生动性。
写报道离不叙事,而叙事讲究的是清楚明白、准确生动。时下有些报道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其具体表现是平铺直叙多,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一一列来,让人看得打瞌睡。
人们为什么爱听故事?就是因为其生动。我们写报道叙事时也应注意这一点,用自己的文字把事情叙述得生动有趣,引人爱看。
以上四大毛病是亟须纠正、改掉的。不如此就达不到“文从字顺”的要求,更谈不上向“辞必己出”的目标迈进。
三、达到“辞必己出”的路径都有哪些?
刘国昌先生介绍,据不少老报人的经验,他们做到“辞必己出”一般有以下路径可寻。
1.勤于练笔。
说起来这似乎有点“老话常谈”,其实这恰是重要的路径。笔不常练就会生疏,一生疏就写不成文章。再说了,文字功夫是“用进废退”。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连续数日不动笔,文字功夫怎么能提高呢?
2.掌握修辞。
文章是由词语、句子组成的。要把这些文字组织好,使之准确、生动、有味道,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方法甚为重要。
比如:
比喻能让我们的叙事、状物更加具体、生动;
拟人能让我们的描写更加形象、亲切;
夸张能让我们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充分;
排比能让我们的文字更加有节奏感、有力量;
对偶能让我们的文辞更加工整、有力;
反问能让我们的观点更加鲜明、雄辩;
设问能让我们的文章更加吸人眼球、引人入胜。
以上这些修辞手法,是使文章生鲜的“味精”。每一个为文者都应很好地学习掌握运用。
3.反复修改。
著名报人邓拓曾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文不改就难于是成品,因为写文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在不断斟酌、修改中完成。
时下有些记者疏于改稿,甚至有的还等着让领导去改。殊不知如此做法是害了自己。改文章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文字水平的最佳途径,只有自己动手去修改、去字斟句酌,才能使自己不断有所进步与提高。
4.认真读书。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谭文瑞说:“写稿与读书是一块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要写好稿子必须很好读书,只有勤于读书,才能把稿子写好。读书有熏陶、匡正自己文字的作用,有益于自己文字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切有志于为文者当在读书方面做出计划、见诸行动。
[下一篇] 130“唯唯诺诺”韩氏大家成语故事
[上一篇] 一赋十万《韩氏新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