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什么?其实就是写生活;生活是什么?我说就是我们生长的一天天,生活之中的一点一滴。
在这里首先我们要感受生活。感受生活就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我们生活中应该会有许许多多可以让我们感动、感悟、感恩的故事;还有可以让我们牢记的故事,稍微加加工这些就是可以写出的故事。譬如,退休后有了自己的时间,我就想把自己小时候住在北京西单,看到的、学到的、享受到的写出了,于是《梦回西单》的故事就开始在头脑中酝酿了。
我没有想最早写那篇还是写这篇,我的写法是哪段故事记忆最牢、故事最让我感动就写哪篇,这样会大大提高写作效率。如果是事先拟个写作提纲,事先有个具体打算这就费时间了,因为拟好了提纲不一定就有充足的故事,就是说盖好了房子没有人住就空房了。我是想起哪段故事就写哪段,今天可能是自己生活中的游戏故事,明天可能就是上学的故事,后天没准就是打雪仗、堆雪人的故事。而且我写不拘一格,也不是必须得花言巧语的装扮一番。就是直扑评述,有什么说什么,怎样想就怎样说。
这样每天要完成两三千字,二十多万字的书很快就写好了。而且我周六日都不休息,一口气的连轴转。
我写作的力量来自哪呢?其实就来自身边一位普普通通的盲人作家张骥良的身上。这位老师打小眼睛不好,最后他的眼睛只有0.01 的视力,他就是靠着自己这点残存的余光,背负着下岗没有生活来源的大包袱,托着自己还有些残疾的双腿,冒着酷暑,顶着雨雪,迎着寒风采访了上千位的名人、作家、红二代和战犯等,而后发表在报刊上挣上自己的这口饭钱。
当然让我感动的不仅仅就是这些。他经过多年的采访积累,走访了末代皇帝的家族成员,自费去了东北“7.13”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沈阳故宫等与末代皇帝生活有关的地方。最终完成了末代皇帝一生的《溥仪 终结一个时代的人》这部享誉海内外,有四十多万字的巨著。
张骥良是位盲人啊。他不会电脑、但又不会盲文,就是靠着眼睛仅有的一点点的余光,自己在稿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吭哧吭哧的用手写出来。他自己规定每天完成一千字的任务。如果有什么事情今天耽误了,但他晚上一定要补回来或者是在第二天完成。
......
其实,这都是生活,是我们写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