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柳哲帮我找到97岁剧作家鞠盛先生
柳哲帮我找到97岁剧作家鞠盛先生
中讯社记者韩中清专稿
作者: 韩中清


俗话说,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咫尺难相逢。世界上“无巧不成书”的事确实是有的。最近,姓氏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华姓氏大讲堂创办人柳哲先生的一篇文章,帮我找到了20年前,现年97岁高龄的诗词前辈鞠盛老先生,这就是一个“有缘份”的故事。

鞠盛何许人也?20181017日,我应邀来到山东日照世界韩氏文化园,参加韩氏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活动。会后,我在朋友圈里偶然看到一篇介绍诗词名人、北京剧作家鞠盛的文章。“鞠盛”!是不是我要寻找的那个“鞠盛”呢?

我立即打开文章朝下看:《洪湖赤卫队》源自《洪湖母子》——原创作者鞠盛埋没半个多世纪。这篇文章是由鞠盛口述,柳哲整理。文章介绍:“我是一位97岁的老诗人、剧作家,中国电影出版社离休干部。1922年出生在江苏靖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结婚成家。作品有《洪湖母子》、《孙中山诗传》、《李自成后传》等10余部。”

“我是最早全面反映我国洪湖地区革命斗争的作者,1951年9月,我考进原来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编剧班。 “土改”中,1951年下半年至1952年上半年,我先后八个月在湖北洪湖深入生活。回京后,我所在北京电影学校编剧班布置暑期作业,首先要求提交电影剧本作业,我即根据在洪湖地区所了解的生活素材,最初创作了电影剧本《红军的儿子》,先后修改成《洪湖水》、《苦难的历程》、《洪湖母子》。1957年,我把剧本《洪湖水》以及另外一个剧本《苦难的历程》两个电影手稿,交给了当时前来参加整风会议的文化部负责电影剧本的陈荒煤(后任文化部副部长)。1957年反右,我被划为“极右”,送往劳教,后又被遣返老家江苏靖江“改造思想”。 1962年,《洪湖赤卫队》歌剧电影公演后,才得知我的剧本已改编成电影。我曾上书时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陈荒煤,询问提交他审阅的两个电影剧本的流向。但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柳哲的文章接着说:“1956年8月15日《解放军文艺》对《苦难的历程》(后改定为《洪湖母子》)的审查意见:“《苦难的历程》收读了。我们认为这一部作品内容还是很丰富的。这样长期斗争、这样复杂的代表各方面的人物,作品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反映,这是很难得的。但也正因为这样有些情节、有些场面也就刻画得不够细致,有些人难免得不到彻底的发展和描写。因此使作品不能一贯的始终如一的吸引住读者。加上这部作品的篇幅过长,我们意见还是出版单印本较更为合适些。”

“1991年3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部编辑部的回复:“《洪湖水》电影小说已拜读,这部作品时间跨度大,内容好,对于我党领导下早期洪湖斗争那段特定的历史作了富有教益的艺术概括,众多人物,性格各异,不乏动人的章节。作者在解放初期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感到时至今日,雷同的电影作品已有问世。我厂不拟拍摄。作者可否考虑与电视部门联系以寻求拍摄的可能性。感谢您对我厂工作的支持。”

“2004年5月5日,我曾写信给中共洪湖县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对于我们了解该剧的创作背景与来龙去脉,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信是这样写的:“我是一个原新四军的战士,中共党员,现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北京千载文化艺术中心法人、总经理。1951年秋至1952年夏在洪湖地区参加土改。该期间,我曾经遇到一位赤卫队长的妻子。她的丈夫在斗争中惨遭杀害。她为了避免地主恶霸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遂怀抱着婴儿逃难至武汉,历经苦难,把婴儿哺育成为码头工人。武汉解放前夕,当得知解放军已进入洪湖地区,便带着儿子一起回到洪湖,迎接解放。国民党反动派这时正阴谋破坏洪湖大堤,使武汉周围成为一片汪洋泽国。当地人民展开护堤工作,她也英勇地参加了这一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取得了护堤斗争的胜利,解放了大武汉。”

柳哲文章接着说,“这位母亲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1952年夏天土改结束后,我回到当时的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编剧班,继续学习,当时领导号召我们创作电影剧本,于是我就写了《洪湖母子》(原名苦难的历程))曾受到领导同学的鼓励。当时的解放军文艺杂志社,准备为我出版单行本发行,后又承蒙中国作家协会给予我创作贷款,让我再去洪湖体验生活。当时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还准备将其推上银幕,可是由于我被错划为“右派”,受到劳动教养处分,上述一切都作罢论。这一剧本一直搁置今天,本不打算做任何努力。但有的同志鼓励我说,洪湖地区革命斗争,一直是我党革命斗争的重要一环,而反应洪湖地区革命斗争的,据我所知,只有《洪湖赤卫队》一部电影,而《洪湖母亲》的内容则涉及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农村合作化四个时期,比较全面,如能出版该剧本或将之搬上屏幕。他们认为仍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关怀和支持。”

“我将珍藏半个多世纪的《洪湖水》剧本手稿,重新修改后,定名为《洪湖母子》,希望能够出版或拍摄成电影或电视剧。我认为该剧本比《洪湖赤卫队》更全面,较能如实地反映洪湖地区伟大的革命斗争,电影《洪湖赤卫队》只是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

读罢全文,我确信柳哲介绍的“鞠盛”,就是我要找的“鞠盛”!文章最后还有作者柳哲的电话号码,以及“鞠盛”夫妇的照片。对!没错,就是这二位老人——鞠盛和他的夫人杜惠芳!我拨通柳哲先生电话后,他告诉我了鞠老的电话号码。

说起鞠老,我还得从1996年端阳节说起。那年我到北京参加由《华夏吟友》主编王成纲先生组织召开的“端阳诗会”。著名作家姚雪垠亲自到会并与大家合影留念;国学大师范曾先生为诗会发来了贺信!剧作家鞠盛在会上作了《孙中山诗传》《爱国名将张学良》剧本创作演讲。

我在会上讲述了《出售“人情果”,苦了种果人》的采写经过。1985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同日发表此文。这篇读者来信,点名道姓地批评了县、乡、村三级干部买卖“人情果”,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当日的报纸连同河北青县县委的调查报告一并刊登,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调查报告说:“经查情况属实,买卖“人情果”的问题,县委是有责任的。保证今后不再犯……”为了农民的利益,我牺牲了个人政治生命。当时在青县县委办公室工作的我,受到打击报复,被辞退回乡,从此弃文经商12年。大概是我的事迹感动了鞠盛先生,那年秋天,鞠盛与夫人杜惠芬,还有新华社记者谢政辉、实习生张锋萍,一起从北京来到我家采访。他们吃农家饭,睡农家炕,访农家人。三天后,他们返回北京,从此失去了联系。当年,我写下《人情果》改编电视剧两首诗:现抄录如下:

                                                                                   

正义风吹铁树开,梧桐引领凤凰来。

十年盼得青山绿,无限情思涌我怀。

冰天雪地腊梅妍,鸡报黎明辞旧年。

笔墨图章心相印,诗词曲赋脉通联。

求知学海行千里,探宝书山涉百川。

两脚踏平坎坷路,迎来艺苑艳阳天。

1998年4月,我考进《沧州晚报》当了记者,从此,真的迎来了文化苑里的艳阳天。

故事讲到这里,再说柳哲先生。柳哲,19704月生。原名遵喜,字守一,笔名有梅溪、柳志儒、柳香芹、未名湖客、香山道徒、香山野夫等,浙江兰溪乌蜀山人(原属浦江)。民间独立学者、谱牒学者、曹聚仁研究专家,世界姓氏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顾问、中华姓氏大讲堂创办人。1996314日,游学北大,漂泊京城,开始寻求梦想。至今已在海内外报刊发表2000余篇各类文章,著有《柳氏名门》等。

我从山东日照回到青县当天,拨通了鞠老的电话。说起当年的往事,鞠老仍然记得。鞠老告诉我,他现在住北京海淀上庄翠湖老年庄园。“我与夫人杜惠芬都已年逾九旬,我俩无欲无求,把惟一的一套房产捐献给社会,创办了鞠盛杜惠芬诗词事业工作室,将我的藏书、手稿以及与海内外诗友往来书信、研究资料全部归类整理,免费对外开放,为诗词爱好者提供学习、研究、光大诗词事业的公益文化场所。” 

鞠老在电话里再三邀请我到他那里做客,我答应了老人家的邀请。择日,我一定到北京拜谒他老人家。祝鞠老、杜惠芳夫妇健康长寿!

[上一篇] 画坛才女刘兰亭

[上一篇] 韩中清:柳哲帮我找到97岁剧作家鞠盛先生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