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义,汉族,1944年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6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历任石家庄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艺术评论
我对中国笔墨山水画的视觉形象,视觉美感有独特的感受与喜欢,那是艺术生命力跃然纸上,蓬勃于眼前的画面。那日,在一家画廊,欣赏到王生义先生的写意山水画,对其山水画章法的构成、形体的拓展与紧缩、色彩的呼应和相互渗透方面,有了另一种认识和启示。
苏东坡评价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我品读过王生义先生的山水画后,有如是所感。先生的画作具有西方现代绘画与东方审美相互吸取、融和,继承与发展,突破与创新的特点。墨色深厚处,可达到黑而发亮,神采闪烁;淡逸处,但使人感到淡而见神,韵味醇厚,其以平远法布局画面,对传统水墨语言,有突破性的见解。
吴冠中先生说过一句话:“美术最怕无病呻吟,拾人牙慧。好作品是有感而发,是神思后的妙得”。北方山水画家,多以点、线、块、面构成画面的造型手段,用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王生义先生的山水画作不依赖传统的皴、擦、点、染,在构图上有新意,有个人的思想,在笔墨收放的把握,对浓墨淡墨的大胆运用,以及对色彩准确的调控,都十分老道。在空灵的白与画面的大块重墨虚实处理上,阴阳刚柔和粗犷灵秀处相得益彰,不断拓展中国画的表现能力。笔下的线条看似举重若轻,实在雄浑厚重,厚而不板,犹如铜墙铁壁,大山巨岭,荒坡乱石间,仍蕴含一种清新秀美的气息。这是先生具有画家的眼,文人的心,通过笔墨来完成对景物形象的塑造,在笔意和笔势,构成与创造上,有自己超强的驾驭能力。在表现趣味和画面风格上,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及独特情思。
王生义先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科班出身的他,经过严格的传统中国画基本功训练,毕业后又都经过长期深入生活的磨练,在艺术漫漫长途上,对绘画艺术美的追求已有五十多年,是跋涉过万千山水的苦行之僧。他的山水画作品既有传统功底,又有北方山川生活风貌。特别是对大块墨和色彩的运用,在取舍、提炼后,巧妙的融入画面之中。
由于对山水画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他的画作列为写意山水的范畴,其作为艺术形态的一种,由写实形态分化而出,写其意象,得其意气,来抒发胸臆。在技法上付出个人情思,追求上是“寓秀巧于厚拙”的艺术特质。在笔墨的线条上,点,面方面有独到之处,破墨与积墨的运用更是驾轻就熟的表现出景物的复杂层次,使人有深厚感,在水墨交织中,再点缀些黄色,青色,绿色,素雅又不失厚重。并通过笔墨相叠、相间的对比互相识、破,形成笔中有笔,墨中有墨的效果。努力做到笔与墨浑然一体,层次多而不乱。笔下的北方山水便有巍峨雄厚,烟云蒸蔚、草木丛生的感觉,这出类拔萃的视觉效果,源于他在平时技巧娴熟的灵活应用,实践与文化的积累。
世之论画,谓其形似。真正的好画作,是画中的景物与笔墨浑然一体,气脉疏通,气韵生动,有自然超妙之境。王生义先生的绘画即有北方大山的雄强阳刚,又不乏南方山水的细秀肌理,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精髓的东西在里面。这和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有很大关系。王生义先生深知,笔墨要出彩,必须从大自然中去采撷提炼。他每年春夏都要去太行山写生,不但踏遍燕赵大地的山山水水,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也去的不少,祖国山川的秀美,太行山的巍峨险峻,群山万水,西山萦带,林屋映蔽,都令他心游神放,胸中氤氲了山水气象。这是他与美景相遇后,他不断受到启发,不断去实践和积累,发现属于自己绘画语言后,扑捉、生发描画出的令人信服的事物景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王生义先生坚信,绘画的开展应该与自然创作同步,胸有沟壑,心神澄澈,把潜藏于自身天性和自身的灵感相结合,做到神授心有得,信手笔已忘的境界,心神合一,才能达到绘画的至高境界。
王生义先生性格耿直,心胸坦荡,不求与人,不媚于人,低调坚韧。退休后,他在北京居住了六年之久,闲暇经常去各大美术馆看展,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石鲁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山水画家的真迹给他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超高的眼界,让有深厚传统功底的他,有了较高的学术修养,让其从个人狭隘的的空间跳出来,在风格意蕴上,有了自己的面目。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突破需要传统文化学养做积淀,王生义先生在水墨山水的认识和把握上一直在挣脱传统山水的窠臼,在艺术理念和规则的不断置换和融合中,表现出一种现代意识和思想,在平面的处理上表达出一种精神的张力。在艺术形式和精神,形象和情感的对应关系上,引发观者的无限想象。这种艺术风格,文化现象,意味着其创作思想在不断的探索和超越。
[上一篇] 画坛才女刘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