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孙犁有感
——读《回望岁月深处的美好》
一
我阅读孙犁《回望岁月深处的美好》一书的《报纸的故事》一文时,用笔画了不少,感触不少。
比如,“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因此,我异想天开地想到订一份《大公报》。”孙犁的这一文学阅读岁月中的一个行为,我经历过,有过这样的经验。投稿就要征订相关的报刊杂志,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读,而是为了看看自己投去的文稿发表了没有。文学写作已经走进第十四年的我,订阅了河南省文联的文学期刊《奔流》,因为我成为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并享受这一份杂志,缘于交了一笔终身会员的会费,所以变相地订阅了这一份文学杂志。
当我收到这份杂志时,先看一看目录,有没有我的文章,如果没有,就丢在一边。河南省的一位文友问我:“这杂志,不好吗?”我说:“好,但我没有时间阅读,我阅读的是著名作家孙犁等人的书。”不仅我如此,其他作家也应该如此,有这样的文学阅读心理。
“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孙犁在失业时的这一心语,我感慨万分。
在学校读书,念书,是有目的的,而且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了就业。达不到这个目标的就是白念。然而,我读中小学时,我没有这个念头。真的,我读高中考大学,而且是第一次就考上,是自然而然的事。即使是我苦读,拼命的读,要把大学考起,不是为了就业,而是喜欢这样做。
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宛若我喜欢的文学,宛若我喜欢的文学写作,每一天早上六点写作,一年四季都如此。我没有这个念头,我的父母也没有灌输我这个念头,读书是为了就业,为了端上“铁饭碗”,否则就白念。书白念,失业在家,还要订报,看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天方夜谭。
这说明什么呢?订报看报,是在就业有了工资收入之后的事,是在解决了生存之后的精神享受之事,特别是文学。这是常理,但痴迷文学的孙犁却要违反常理,跟妻子要钱订报,妻子怎么说:“我哪里来的钱?”即使他的妻子有钱,也不会拿给他,拿去订报。这,我理解,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孙犁妻子的钱是用于生活的,是用来养家糊口的。这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文学精神的养成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文学精神是需要经济喂养的。这是我的文学经验,这是我的文学感悟。有个朋友问我:“你的书是用自己的钱出版的?”我说:“是的。”他说:“不容易。你可以寻找企业家赞助出版。”我说:“不可能,也不需要。”但文学青年的孙犁却要违反这一常规,最后跟他父亲要了钱订阅了一份《大公报》。从这一文学行为来判断,孙犁必然走向文学大师的道路,如同他说:“我对书籍、报章,欣赏的起点很高。”文学阅读起点的高低,形成了文学成就的大与小,这是从阅读角度说的,孙犁是一个典型事例,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文学起点,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值得研究。
二
在《黄鹂——病期锁事》一文中,我有感想。“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文章的好处。”这样的感受,我有过,阅读,相对同一内容的文章语句来说,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是多角度的理解。当然,还存在不理解。这都属于正常。理解的前提,是人生的阅历,是人生的经历。理解一个道理,需要用自己的人生事例证明。
这是常规,而不是一刀切的课堂理论教学。所以说,课堂内外是不一样的。课堂内,教师的传授是要一刀切的,因为有统一的课本,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有统一的考试试卷,有统一的阅卷标准;而课外,却不一样,每一个学生都还原了固有的本性,固有的人性,仿若山野的树木花草,自由的呼吸,自由的沐浴阳光,自由的向上生长。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极致,就是全部美丽的展现,“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这是黄鹂美丽极致的画面,让我兴奋,因为太美。
黄鹂的美丽如此,其它事物的美丽也如此,“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那么,极致与环境的关系又如何?孙犁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所以说,理解某一种极致,要在某一种环境中理解,否则就无法理解。
作者简介:马永欢,男,供职永平职中,教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东方散文》《回族文学》等多家刊物微刊专栏签约作家,《永平回族》主编。作品在《散文百家》《北极光》等报刊上发表,出版9部著作。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并荣获大理州2013年度公开出版图书奖等多项奖项。参加第八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踏雪寻梅》首发式在《东方散文》遵义笔会举行,奔流文学院第七期作家研修班学员。文学成就载入《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永平记忆》等5部著作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简约而不简单 —《夜雨淅沥》读后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