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作者:任之柱

退休后,我有了充裕时间,便拿起了手中的笔,开始记录下身边的人和事。每日里爬在书桌前埋头写作,笔耕不辍,先后写下了200多篇近50余万字的文章。有的文章被新闻媒体刊载发表,有的文章还获了奖,我看着一篇篇散发着油墨芳香的铅字文章心中充满了无比激动和自豪,而最令我欣慰的是做了一件很值得又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我将部分书稿文章整理归集后,由环球出版社出版了《难忘的黑珍珠》散文集。全书共有16万字,收录了8 0余篇文章,配有了3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再现了当年真实的宝贵镜头,可谓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说起出书这件事情,还得要感谢周振清师傅(铁路对领导尊称均为师傅),周师傅退休前曾在《北京铁道报》社工作,是一位资深并很有影响力的编辑记者。如今已是九旬高龄老人,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宝刀不老,笔耕不辍,隔三岔五地在报刊或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令我十分敬佩。

出于对文字的的共同喜爱,我与周师傅接触机会比较多,周师傅不仅是我的兄长好友,而且还是我的文学写作的启蒙老师。我俩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学习心得体会、写作方法等,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近三年来,因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我们见面机会少了,大多采用电话或微信联系,而在每次电话联系中,周师傅都曾不止一次地鼓励我说:“你写的文章、诗歌大部分我都已看过,语言朴实,文字简练,题材角度选得很好,赞扬了家乡,歌颂了祖国,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铁路所发生的变化及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很接地气,若能集结出本书那就更好啦!”同时还给我寄来了他写的《从水牛到耶利亚》《善良如花》两本专著文集。说句实在话,我是一名“文革”期间毕业的中学生,虽说是高中毕业的牌子,实际上只是小学的底子,文化基础知识很差,对出书一事信心不足,但在周师傅的不断劝说和鼓励下让我有所心动了。

1981年5月,我退役后分配到沙城站当上了一名普通铁路工人,很快就被火热的运输场面和一线铁路工人无私奉献精神以及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所感动,及时写了一篇反映运转职工《教育子女结婚不讲排场》的消息,很快就在1981年9月19日的《京铁工人》报(后更名为《北京铁道报》)刊发,正是这条不足五百字的短文消息,在路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坚定了我今后写作的决心和劲头。

三十多年来,我的工作岗位几经变化,由一名普通工人走到了铁路基层领导岗位。在此期间,无论我的工作多么繁忙,身体多么劳累,但写作的脚步从未停歇。先后写下了《塞外明珠沙城站》《鸡鸣古城下花园站》《湖光山色官厅站》等上百篇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有力地宣传了企业文化,展示了铁路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了铁路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而且也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退休后,我更是笔耕不辍,坚持写作,先后多次获得路内外新闻媒体授予的“优秀作家”“优秀通讯员”等光荣称号。

我自幼生长在铁路家庭,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公安战士,为保卫京张铁路运输安全付出了青春年华。根据工作需要,父亲与他的战友集体转业到张家口车辆段当上了一名普通铁路工人,直至光荣退休。1981年5月我从部队退役后也被分配到了从小十分熟悉的沙城站工作,因此对京张铁路及沙城站充满了特殊的情感。在我《难忘的黑珍珠》一书收录的80余篇文章中,其中就有60多篇文章是反映京张铁路方面的人和事。如《京张铁路三代情》《乘坐第一列京张高铁》《我坐高铁去吃烧麦》《沙城铁路宿舍》《购买车票带来的思考》《餐车好大厨》《这里有个雷锋班》等文章都详实地记录了百年京张铁路的沧桑与辉煌,见证了京张铁路昨天的辛酸与悲哀以及今天京张铁路的繁荣与富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河北省委保密机要局原副局长、河北省采风学会会长张炳吉先生也以《钢轨做笔写天下 大地为纸记衷情》为题目,为我《难忘的黑珍珠》文集作序,依然也没有脱离开外人们对铁路这一“高、大、半”行业及特点的熟悉和理解。在全书开篇序言里,热情地将京张铁路的文化内涵及精神风貌展现给了读者。张家口市作家协会韩风舜、张文欣等著名作家读后也都写下了热情洋溢的感言,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我的散文篇章大多都是写铁路上的人和事,写我家乡的山水风情。在我的书里,在我的心里,家乡的一草一木是亲切的,家乡的铁路人更是亲切而又善良美丽的,他们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大爱感动了无数的人。其中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今后的写作道路还很长,我要永不停步地一路坚持走下去。 

[下一篇] 战地记者

[上一篇] 消失的铁路车务工种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