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蒙自,吃过最讲究的米线,叫过桥米线。叫一个人的盛宴,也一点不过!
只是那次在等待中,不多时服务人员就端上一个近一米长,一尺半高的木桥。这桥面的台阶上摆满了带着花纹的小磁碟,磁碟里分别放着不同种类的蛋肉、调料、蔬菜、水果。在惊讶之时,服务员又端上一个大大的瓷碗,氤氲的热气从大碗里飘出,里面盛着似乎刚刚落滚的料汤!
我数了数,这桥上的小瓷碟足足有二十五六个。桥一侧的小瓷碟里分别盛放着鹌鹑蛋两个、两片生牛肉、鸡肉、豆腐皮等;另一侧的小瓷碟中有红辣椒、蔬菜叶、菊花瓣、豌豆和葱花等佐料。在桥脊背上,正中间是一碗米线,两旁分别掰着摆着鲜菊花瓣和切好的两瓣橙子。
这米线怎么吃啊?服务人员的操作让我大开眼界。首先把这两个鹌鹑蛋蛋轻轻滑入大瓷碗里,我总觉得这碗不开的汤水不能煮熟这两个虽然不大,但又是极生的蛋蛋,可是过了一会,用钢勺一搅和,这两个鹌鹑蛋蛋硬邦邦的居然熟了!
还没等鹌鹑蛋蛋熟时,生肉、豆皮、豌豆就接着放;趁着这大碗汤还热呢,赶紧把桥上的这米线、葱姜、辣椒、蔬菜叶等放入大碗里一起“煮”,大腕上面不用锅盖,这米线汤的香味一会就冒出来了,飘荡在餐厅的上空,也融进自己的脾、肺、胃里。用筷子搅一搅,哇塞!香香的高汤、绿绿的菜叶围绕着这团细细的、白白的米线,还有这大瓷碗里漂浮着的红辣椒、小青葱,霎是美丽!
这两个带着多香味的鹌鹑蛋蛋先得进口!抿一口香汤、来一口米线。吃到肚饱这大碗里的米线、蔬菜还都在诱惑着自己......
为什么这碗米线,要这么讲究的用一个木桥盛摆上小瓷碟盛佐料呢?说起来过桥米线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呢。
据说过桥米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起源地是云南红河州的蒙自。相传清朝时,蒙自县城有夫妻二人,丈夫是个书生,为了不被打扰,他在离家挺远的县城外,找到一个湖心小岛,每日前去苦读。
书生有一个贤惠勤劳的妻子,除了操持家务她还准备好午饭给书生送去。这书生最喜欢吃当地的米线,妻子就经常煮一碗热腾腾的米线带过去。从家到小岛上还有一段路,为了让书生能够吃上一口热乎的,每次妻子都急慌慌地跑过去,即便这样米线也已经凉了坨了,看着书生毫不在意的大口大口吃着凉米线,妻子心里很是难过。
那次,妻子炖了鸡汤给丈夫补身子,鸡汤送到时,书生像往常一样端起来就喝,突然“哎呀”一声把妻子吓了一跳,原来平时的饭菜送来都是半热的,而这次的鸡汤因为上面有厚厚一层鸡油保温,依旧滚烫。这“哎呀”一声让妻子有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妻子在家里用肥鸡、筒子骨等煮好一锅浓汤,把滚烫的汤盛到陶罐里,上面覆上一层鸡油。然后把米线烫好后捞出,再把一些半熟的配菜切得薄薄的一起放在食盒里,就去送饭了。
到了地方妻子把米线和配菜倒进鸡汤里,滚烫的汤把米线和配菜刚好烫熟,丈夫一吃,鲜香滑爽,赞不绝口。后来这种做法慢慢传开,人们纷纷效仿,因为妻子每次到湖心岛都要经过一座小桥,而且把米线和配菜从盘子里移到热汤中也像“过桥”一样,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做法的米线称为“过桥”米线。
经过滇厨不断改进创新,过桥米线制作工艺逐渐完善,名气也越来越大,到现在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一道云南著名小吃。
2025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