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喜欢腊肉
喜欢腊肉
作者: 马占顺

      记得当年我在父亲下放的江陵“五七”干校,离着十多里路的岑河镇上,是我十多岁时第一次见到人家晾晒的腊肉!

      尽管那个年代很穷,可过年的前后镇上许多的门店或者住户的房檐下,都悬挂着块块腊肉,看得我真有点傻眼了!我问过父亲这屋檐下晾晒的是什么,他告诉我这是腊肉!我想父亲吃过他才知道哇,我什么时候才能尝上一口啊?

      当时我不知道这是腊肉,而这腊肉居然还能吃、还这样香!我以为就是看着玩的,或者挂在这里晒肉干。我当时也想过,我们住的简易牛棚里什么时候也能出现块腊肉啊?我不要说吃就是每天闻闻这香气足矣了!

      现在想起来小时候的梦想,直到今天我都不会忘记。

      现在说起来腊肉是中国传统的特色美食之一。特别是在南方的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腊肉。来江西住在井冈山脚下,早晨起来溜圈看见这里的居民,把熏好的腊肉大块大块地晾在栏杆上,透着丰衣足食的感觉;在云南云阳县的阿者科村,闻着飘来的香气,我一头就钻进了一间黑洞洞的房子里,这四壁的墙全都被烟熏的黑乎乎了,房子的尽头一个大大的炉灶里面有碳有火,上面吊着的大块肉肉似乎正在享受温暖的烘烤!

      在这间柴雾飘渺、香气氤氲的房子里,我真正享受到了腊肉的香气,有些让我垂涎三尺的感觉!当然中午的餐桌上这一大盘的腊肉自然是少不了的。可解了我肚子里馋嘴虫的叫唤。

     我知道这腊肉是经过腌制和熏制(或风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通常呈现出独特的色泽。比如,常见的腊肉可能会有暗红色、深棕色,甚至是近乎黑色的外表,这是长时间腌制和熏制过程中,肉中的蛋白质、脂肪与调料、烟火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其表面仿佛被时光赋予了一层厚重的色彩,就像一件古旧却又充满韵味的艺术品。

      切开的腊肉纹理清晰可见。那肥瘦相间的纹路,如同树木的年轮一般,记录着这块肉从新鲜到成为腊肉的历程。肥的部分洁白中透着微黄,宛如温润的玉石;瘦的部分则是紧实的暗红色,彰显着肉质的紧实与韧性。

      若是悬挂起来的腊肉,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呈现出自然下垂的状态,边缘或许会有一些不规则的弯曲,整体形状略显修长,给人一种质朴而又随性的感觉。

     记得在甪直、在同里、在木渎这些江南有名的水镇游玩,最令我难忘的是在一个个拱桥边边的房屋檐檐下,经常有不规则大块块的腊肉悬挂出来。每次走近这悬挂腊肉的户家附近,我的心好似都会被吸引下来。即使小桥流水的景色再美,即使这小镇上有再多的美女如云飘过,我都会驻足下来瞪大了眼睛,怎么也得多瞄人家房檐下的腊肉几眼。是馋嘴吗?还真是馋嘴啊!

      当我靠近腊肉时,首先能闻到一股浓郁的咸香气息,这是盐在腌制过程中充分渗透进肉里所散发出来的味道,那股咸味恰到好处,既能让人感受到腊肉的独特风味,又不会觉得过于齁咸。

      仔细嗅闻,还能在咸香之中辨别出淡淡的烟熏味(如果是熏制腊肉),这股烟熏味仿佛带着烟火的温度,混合着松柏枝、果木等燃烧后的独特香气,给腊肉增添了一份神秘而诱人的气息。若是风干的腊肉,则可能会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自然风干的清新味道。


      2025年2月18日

 

 

[下一篇] 温榆水悠悠

[上一篇] 江南人勤快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