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槐卿春赋》鉴赏
词作者:韩中清
鉴赏人:梁文峰
2024年2月15日
笔走沧州,墨染春秋,正气凛然。记“一台两报”,文章命铸;新闻岁月,弃仕孤寒。剪报千篇,诗墙百韵,敢为苍生鼓与喧。丹心炽,叹廉风两袖,直谏如山! 疾书伏案经年,痛骂了,蝇营狗苟延。念民生苦瘼,笔耕仗剑;曝光唾斥,勇挽狂澜。典籍捐藏,骚坛立命,文胆铮铮照大千。今犹盼,共桑田酹月,天地同篇!
注:1985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日发表我的文章《出售“人情果”,苦了种果人》《出售“人情砖”,苦了制砖人》。岁月不饶人,一晃40周年过去了。值得纪念,值得骄傲!为了百姓利益,我牺牲了个人政治生命。当年不后悔,现在不后悔,将来还是不后悔。我是地平线上的人,谁还能将我踩到地下去吗?
沁园春是常见的词牌名,通常结构分为上下片,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或议论。这首词上片从“笔走沧州”到“直谏如山”,主要描述作者的写作生涯和坚持正义的决心。下片从“疾书伏案经年”到结尾,进一步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文学贡献。
接下来,分析具体词句。“笔走沧州,墨染春秋’指作者在沧州地区的写作活动,用笔墨记录时代的变迁。“正气凛然”直接点出作者的正直品格。“一台两报”对应注释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两家报纸,说明他的文章影响力大。“新闻岁月,弃仕孤寒”显示他放弃仕途,选择清贫的新闻工作,强调牺牲精神。
“剪报千篇,诗墙百韵”,指他积累的剪报和创作的诗词,显示其文学成果。“敢为苍生鼓与喧”,明确表达为民请命的立场。下片中“痛骂了,蝇营狗苟延”批评腐败现象,体现他的批判精神。“典籍捐藏,骚坛立命”,说明他多次向沧州图书馆捐赠书籍,致力于文学,强调文化传承。
注释部分提供了重要背景,指出文章发表于1985年,揭露“人情果”“人情砖”问题,导致他牺牲政治前途。作者多次强调不后悔,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自豪感。在赏析时,需要结合词的内容和注释中的背景,突出作者的正义感、为民请命的精神以及文学贡献。同时,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增强赏析的深度。还要注意词的情感变化,上片豪迈,下片转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望。结尾“天地同篇”展现广阔的胸怀。
需要注意是否有历史或文学引用,比如“丹心炽引自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增强文化底蕴。同时,指出作者通过词作表达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希望,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最后,确保赏析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涵盖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作者情感,并呼应注释中的背景信息,全面展示这首词的价值和意义。
《沁园春·槐卿春赋》赏析如下:
这首词以沧浪墨客的浩然正气为骨,以四十年笔耕岁月为魂,铸就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文胆长歌。上阕"笔走沧州"三句开篇如金石掷地,墨色浸染的不仅是春秋青史,更是一位报人用生命篆刻的正义碑文。"一台两报"四句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剪报意象,将笔锋化作解剖社会的手术刀,千篇剪报层层叠叠,恰似为民请命的万言血书。
下阕"疾书伏案"如雷霆乍起,将批判锋芒直指蝇营狗苟之徒。而"典籍捐藏"三句笔锋陡转,在文化传承的星河中映照出铮铮铁骨。结句"天地同篇"如黄钟大吕,将个人命运融入沧海桑田的宏大叙事,使整首词在历史长河的坐标系中获得了永恒的精神标高。
注释中所述"人情果""人情砖"的往事,正是这首词最沉痛的注脚。作者以地平线自喻,既是向权力场中潜规则的庄严宣战,亦是对知识分子精神海拔的诗意诠释。真正的文人永远站在与大地平行的维度,用笔耕耘人间正道!四十年风云激荡,那些被权力踩入泥土的文字,终于在时光的淬炼中升华为照彻大千的文胆星辰。
[下一篇] 《扬州慢·赞白洋淀荷花大观园》
[上一篇] 《壶口瀑布》鉴赏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