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与岁月和解的五重境界
与岁月和解的五重境界
作者:许凯 宇文宏

春樱落尽,夏荷方擎雨;秋叶飘零,冬梅始傲雪。

生命的长河奔流不息,带走了昨日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却也为我们留下了成长的印记。然而,若一味沉溺于过去,画地为牢,把自己活成一个囚徒,便会被时光的洪流裹挟,迷失方向。

李叔同说:“人一定要有翻篇的能力……学会翻篇,生活会奖励你一个全新的开始。”

翻篇,不是否定,也不是遗忘,更不是逃避,而是以智慧为舟,以反省为楫,在时间的长河中自我救赎。唯有学会翻篇,放下那些无法改变的过往,将往事转化为成长的养分,才能在岁月的褶皱里找到永恒的生机,去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以相然之道解开“是非”之结

是非如同镜中花,过分执着只会迷失自我。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道出了化解是非的智慧。北宋名臣范仲淹面对政敌的攻讦,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用一颗平和的心看待朝堂上的纷争。就像太极中的阴阳相生,真正的智者既不会沉溺于是非的漩涡,也不会逃避现实,而是将矛盾当作磨砺心性的砥石。这便是中道自然的真谛:跳出是非的对立,在更高的维度实现纠结心灵的和解。

以淡然之眼看透“得失”之局

得失、顺逆、福祸、成败,是生命的常态。北宋文豪苏轼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从“乌台诗案”的贬谪到“东坡居士”的豁达,他始终以淡然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得失。在《定风波》中,他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无论是仕途的失意,还是生活的困顿,苏轼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将得失视为人生的常态。正如四季轮回,今日的播种,正是为了明日的丰收。这便是淡然之眼的智慧:在看透得失的表象后,保持内心的从容与安宁。

以泰然之怀包容“对错”之辩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提醒我们,人的认知是有限的,智慧需要谦逊。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将对错的争论升华为“心即理”的哲学思考。就像敦煌壁画,历经千年风沙,当初匠人的笔误早已成为时光的印记。对错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关键要在“对与错”的辨识中,不认死理,知道变通,拓展视野,才能持续向前。这便是泰然之怀的境界:超越对错的对立,在包容中实现自我提升。

以超然之姿跨越“荣辱”之卡

荣辱如同过眼云烟,不必过分在意。《菜根谭》中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这句话道出了荣辱的虚无。张骞开辟西域时,既未沉醉于“博望侯”的荣耀,也未因匈奴的囚禁而困顿。范蠡三次散尽家财,正如太史公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唯有超脱名利的智者,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淡然的痕迹。这便是超然之姿的格局:跳出荣辱得失的束缚,在更高境界上实现精神的自由与超脱。

以坦然之心跨越“成败”之河

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的必修课。曾国藩组建湘军时屡战屡败,却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打落牙齿和血吞。”就像钱塘江的潮水,真正的弄潮儿明白:潮起时要乘风破浪,潮退时要静待时机。成败不过是生命长卷中的起伏,终将谱写成独特的命运交响曲。以坦然的心态翻过成败的一页,是人生智慧的重要体现。这便是坦然之心的可贵:超越成败得失的豁达,在跌宕起伏中保持前行的定力与勇气。

宋人杨万里曾感叹:“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这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翻篇,是心灵的释放,以更开阔的胸怀拥抱未来。每一次翻篇,都是对自我的一次超越,是对未来的一份期许。

有人说: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当我们学会将昨日的是非得失、荣辱成败酿成陈年的美酒,便能如破茧的蝴蝶,在岁月的枝头绽放新生。毕竟,生活永远在下一站等着我们,唯有轻装上阵,才能遇见更美的风景,邂逅更好的自己。

[下一篇] 春天的雾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