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鹤壁印象
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相传殷纣王爱养鹤,殷纣王定都朝歌,就是今天的鹤壁淇县县城,鹤壁市区是殷纣王当时养鹤的后花园。
当然,历史上最爱养鹤的还是非卫懿公莫属。卫懿公玩物丧志,把鹤像国家官员一样,划分不同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职务最高的称为鹤将军,百般宠爱,导致民心尽失,国事荒废。有一次北狄来犯,百姓纷纷躲避。这些人对卫懿公说:“国君你只需要派鹤将军去杀敌就可以了,哪里用得上我们。”鹤将军既不能上阵杀敌,卫国也因此被北狄完全占领,卫懿公也被乱兵砍成肉泥。鹤壁在历史上属于卫地,鹤壁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鹤壁1957年因煤建市,辖两县三区和三个功能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7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淇河两岸繁衍生息,留下了花窝、大赉店、辛村等众多遗址遗迹。鹤壁还是姓氏之乡,林、石、卫、康、殷姓及韩国(朝鲜)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于此,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祥地。
所辖淇县古称朝歌,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城有摘星台(也称比干剖心处)、纣王墓、荆轲墓等,商代建都朝歌四百余年,是殷商文化发源地之一和《封神演义》神话故事的发生地,春秋卫国也在此定都。县城西北有灵山,灵山上有女娲殿,传说中女娲和伏羲是兄妹,后来结为夫妻,都是人面蛇身。女娲补天,捏土造人,是人类的祖先。女娲殿是殷纣王降香处,殷纣王也因为在此题淫诗而失掉了江山。可见,灵山是很灵的,蛇是亵渎不得的。正西有云蒙山,山上有中华第一古军校,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禅隐居于此开坛授课,培养出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等高徒叱咤战国风云。
所辖浚县古称黎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大伾山佛、道、儒三教遗迹和谐并存。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美誉,有道教道观吕祖祠,有儒家圣地阳明书院。浚县正月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浚县还是儒商鼻祖端木子贡的故乡,孔子周游列国,离不开高徒子贡的财力支撑,因此,子贡也可以看做是我们学贸易经济人的祖师爷。
鹤山区是鹤壁的源头,仙鹤栖于南山峭壁的南山,就在鹤山区,现有南山文化公园,宋代官窑瓷器遗址,宋代煤矿遗址,也是第一届鹤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山城区有石林会议旧址,刘邓大军出太行,千里跃进大别山,就是在这里吹响的冲锋号。淇滨区由老郊区变更而来,区委、区政府搬迁到淇河之滨后,是现任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境内有鹿台阁,是殷纣王举火自焚之地。现在的大赉店镇,是周武王攻占朝歌后,大赉天下之地。现存的封神台,是姜子牙灭商后封神的地方。境内有牟山,山上的中牟是战国时期赵国国都,赵国在此定都39年。
鹤壁这个地方,因为父亲在这里工作多年的缘故,小时候我经常来。从家乡高白塔村出发,向南5华里是鹤壁黑塔村,沿着汤鹤铁路向西15华里许,就到了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镇。再向南20华里许,就是鹤壁市山城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大湖村了。鹤壁市因煤设市,城市因煤炭开采逐渐南移,呈一字长蛇阵,从北到南依次是九矿、鹤壁集、中山、大湖、庞村镇、大赉店镇,长达40多华里。
我在长大点以后,曾在鹤壁集卖菜,卖冰棍,经商做小买卖儿,财经学院毕业嘛,总要在从小就培养经商的兴趣,有点感性认识才好。小学和初中毕业时,曾经到山城区的大湖照过毕业照。上高中时还从安阳县一中徒步走到了鹤壁集镇,徒步亲自丈量鹤壁大地的原因,其实那时是为了向父亲要菜金。那时对鹤壁市的印象就是个煤城,山城区中心有座主席像,一个红绿灯管全市,马路高高低低不平不说,路上还都是煤粉尘,打扫起来就能打煤球,倒是降低了生活的成本,只是环境有点差。我大学毕业分配到鹤壁,也算是献身煤城开发和建设事业了。
[下一篇] 蛇精灵(长篇小说连载22)
[上一篇] 蛇精灵(长篇小说连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