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生活中的哲学
生活中的哲学
——读张炳吉散文集《路在门外》
作者:郭俊禹


      “生活处处有哲学,生活处处皆学问。”这是我读完张炳吉的散文集《路在门外》后最深刻的感受。

      我和张炳吉先生虽不曾谋面,但他的名字我早就熟悉。去年   三月,我在河北省散文学会衡水年会上有幸得到了他的《乡关路远》散文集。认真品读后,我深深地被他浓浓的乡情所感染,更被他的文采所折服,不禁对其产生了敬佩之情。近日,又从文友手里得到他的新作《路在门外》散文集,使我惊喜,忙抽时间阅读起来,更觉受益匪浅——这是一本开启人生智慧、指点人生迷途的书。该书古朴厚重,清纯素雅,全书分为《年少之辰》、《校园之忆》、《父老之辈》、《四海之友》、《山水之印》、《都市之记》六个部分,共98篇文。98篇文章呈现给读者的是98个生活中的普通故事,而每个故事又都是用朴实通俗的语言从不同角度传递着一个个深邃的哲理,每篇文章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回忆就没有文学。对于已经走过天命之年的作者来说,记忆中沉淀下来的是人生的支点、人生的选择和人性的本质。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哲理,都是散文,都是哲理散文。作者正是用哲学的眼去观察人生,用文学的笔去描写人生,才铸就了《路在门外》这样一部梳理人生、考究世间之理的散文集。在书中,作者以用唯物的观点、辩证的方法回首往事,观察现实,剖析世事,不断感悟、不断思索,以自己特有的洞察力、想象力和优美的文字构筑了一部带有思辨的文学著作。

      在我看来,该文集最大特点是亲切、真实、智慧。书中无论是思想还是内容,作者有什么写什么,有什么说什么,都是真话、实话、直话、心里话、有用的话;内容多半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个人感受,一件件日常小事,都是就地取材、信手拈来,反映的事件真实可信,如,小时候用臭球儿圈蚂蚁取乐、在水里摸鱼时被嘎鱼划破手指、老校长从泔水缸里拿出馒头自己吃、医生给人看口腔时发现他有痔疮、吃面条烫着脖子,等等,作者将这些家长理短、乡风俚俗、生活琐事都融入自己的笔下,写成一篇篇哲理思辨的散文,可以说篇篇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也让我这个读不懂哲学的人,感受到了哲学的奥妙和乐趣。

      《路在门外》的第二个特点是文风质朴、自然,每篇文章都是“大白话”,语言朴实淳厚,清新流畅,推心置腹,娓娓道来,没有过多的形容词语及华丽的修饰语,没有虚应客套,更没有那些僵硬、古板、枯涩的哲学术语,读起来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文章虽然在叙事,但没停留在叙述的表层,而是就事论理,深入挖掘故事背后更加深刻的东西,体现了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和哲学的启迪功效。如,《困难有时是一股气味》、《敢摸才能摸到鱼》、《成功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背的少才能走得远》、《盖住一个磨眼》、《寻找支点》、《方桌是这样倾覆的》,等等,作者将简单的故事哲理化、将复杂的哲学问题具体化,由事入理,由浅入深,使人在轻松、活泼的阅读中得到启迪。

      短小精炼是《路在门外》的又一个特点。该书中最长的文章1500字,最短的才500字,但小短文写出了“大世界”。每篇文章结构严谨、用语简练,行文短小,有故事情节,有哲理感悟,更有细腻情感,处处闪烁着智慧的亮点,教人一看就喜欢、就入迷、就获益,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温暖,得到幸福,获得力量。

      思想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灵魂。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来说,如果没有思想,再华丽的文字也是肤浅的、苍白的。《路在门外》是一部能助人修身养性的书,如同思想丰富的人生手记,字里行间饱含着许多有关修身养性的道理。“机会总是被有准备的人抓到,没有准备的人,即使机会来了也会和他们擦肩而过”,“低头弯腰是一种姿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策略而不是屈辱”,“人的很多潜能和极端是被逼出来的”,“自己最贴心的、‘剪不断’的、‘砸断骨头连着筋’的朋友还是自己的家人和亲戚”等等,这些为人处事的名言警句更能体现出作者智慧的心胸、平和的心境。总之,该书不仅彰显了作者散文创作的功底,也彰显了作者哲学理论的功底,令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

      《路在门外》根植于丰厚的生活沃土,绽放着智慧和艺术灿烂的花朵,愿更多的朋友看看这本书,采撷花朵回家。

                                                      2013425

[上一篇] 探索适合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