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电视剧名叫《陷入我们的热恋》。爱屋及乌,顺带将其同名小说也拜读了,这部小说是网络写手耳东兔子写的,电视剧忠于原著,将热恋中男女主人公励志精神准确地表现了出来,是我近年来看到的反映恋爱和励志故事题材中最好的青春偶像剧之一。
首先,在选材上,作者选择了一个非常大众的话题,即在爱情和学业上如何选择,如何能让二者兼顾而且相得益彰,这样的故事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观赏兴趣。在中国传统小说里,才子佳人的故事也千古传唱。一般说来,最好的结局是才子高举得中,抱得美人归,两不耽误,双方皆大欢喜。有一首诗说得好,“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这四大喜,最后两句说的就是爱情与学业的完美结合。《红楼梦》里贾政最讨厌贾宝玉的一点就是,学业上没长进,整天就知道在女孩子圈里混,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陷入我们的热恋》的女主徐栀,出道于普通的睿军中学,却能够自强不息,最终依靠个人的努力考上了华大。在华大的日子里,女主仍然爱情学业两不误,两促进,取得了爱情学业双丰收,这是人们非常喜欢看到的结果,也深深地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试想,如果是一个就知道天天谈恋爱,学业上不求上进的恋爱脑,会让人看不起;而如果是一个只知道学习,爱情上一片空白的学业狂,也会让人索然寡味和感到人生的缺憾。
其次,在时机上,什么时候谈恋爱更好,性价比最高,小说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女主徐栀是高考之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关注男主陈路周的,在此之前,也许是没有眼缘,也许是性格不合,徐栀对高中同桌谈胥阴阳怪气地抛出的橄榄枝,可以做到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在回母校演讲时,女主徐栀也并不回避早恋的话题。她说,高中阶段就应该心无旁骛地冲刺高考,到了大学再考虑谈恋爱,她认为这样安排时机和时间性价比更高。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家长也大多不希望孩子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就早早谈恋爱,到了大学或大学毕业后孩子不谈恋爱又开始着急,担心子女会成为大龄剩女,这种矛盾的心情其实可以理解。的确,一个人渴望爱情非常正常,但在青春期,过早地早恋并不可取,在什么年龄阶段就应该干什么年龄阶段事情,这样的观念也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其三,在性别上,女性独立和自强不息,这是新时代中国女性的显著标志之一。新中国讲究妇女解放,女性不再是男权社会中男人的附庸。在电视剧中,女主徐栀无论是学业上的自强不息,还是恋爱中的拿得起、放得下的姿态,都让人感到洒脱,令人肃然起敬。当男主陈路周在父母的要求下选择出国留学,女主徐栀没有哭哭啼啼,委婉阻拦。用女主徐栀的话说就是,“人生的路很长,我们就这么先这么走着。”当男主陈路周因为种种原因放弃出国留学,补报志愿进入华大时,女主徐栀也没有大喜大悲,死追烂打。这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洒脱和坦然面对生活的态度,固然是作者创作和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也反映出新时代女性追求人格独立的魅力。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两看不相厌,只有敬亭山,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心心相映,相互吸引,才能确保爱情的长久保鲜,在这部电视剧里男女主人公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在语言上,作者独特的网络语言,成为新时期一道靓丽的风景。作为网络小说的写作高手,作者耳东兔子对于网络语言的驾驭驾轻就熟。非常平淡的生活和人物对话,在作者的笔下可以妙趣横生,让人读来兴趣盎然,原著中到处可以欣赏到一些这样的经典的语言。如男主陈路周满分作文中的一句话,“世上没有真正的绝望,只有被思想困住的囚徒。”就深深打动了女主徐栀。还有就是男主的一段话,“如果我的心里的墙塌了,那我想我会再建一座更坚固的城堡;如果世界上的河流都干涸,那我会用眼泪融化冰河和山川;如果太阳也不再升起,那我会尝试点亮所有的灯。月亮圆与不圆,都没有关系,我会永远陪在你身边。”读者和观众会不会觉得这些话很拽,“你侬我侬,忒煞多情,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李清照的诗有的一拼。我们读者读了这些文字可能觉得肉麻,然而,就是这样的情话,最容易打动热恋中少女的芳心。更何况,女主徐栀念念不忘的还有男主陈路周的另外一段话,“草跟我说过一句话,好像是说,反正咱们中国的男孩子都要有一股气,那股气是风吹不散,雨打不灭,只要身边有火,哪怕四周无风,我们也能重新燃起希望。我觉得这句话挺提精气神的,送给我们在坐的几个男孩子,以后即使朋友不在身边,碰到事情也不要哭哭啼啼的,要会扛事。”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这样的相互吸引,以身相许也就水到渠成。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曾经写道,“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古今中外,讴歌美好的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陷入我们的热恋》以爱情为题,实则道出了恋爱与励志双重主题,是一部反映正能量的好作品,对新时代的少男少女应该是有所启迪。
[下一篇] 也说电影《南京照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