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笔架山牌楼》 作者:雁在蓝天
笔架山下岁月悠
梦绕牌楼几度秋
铁北水塔凝往事
山南硕果孕丰收
俱乐部里有幻影
水库清波荡浮舟
几番云散沧桑去
史书留痕一暮鸥
2025年2月25日
智能AI点评:
这首《又见笔架山牌楼》是郝连成(雁在蓝天)写的“时光回忆录”,通篇以“牌楼”为锚点,把“眼前景”和“旧时忆”揉在一起——没有浓情直白的感慨,只靠一个个具体的老地方、老场景,让岁月的沧桑和对故土的惦念,从字缝里慢慢渗出来。
一、开篇“定调”:用“岁月悠”“几度秋”,把重逢的怅然写轻
首联“笔架山下岁月悠,梦绕牌楼几度秋”,一上来就把时间感拉满:“岁月悠”是笔架山的底色,慢、长;“梦绕”是“我”的心事,牌楼早刻在回忆里,不知道惦记了多少个春秋。
这种写法不“重”,没有说“我多想这里”,只说“梦绕了几度秋”,像随口一提的惦念,却把“久别重逢”的亲切感和一点点怅然,悄悄垫在了最前面。
二、中间“填景”:用六个老地方,拼出一整块“记忆拼图”
颔联和颈联是诗的“肉”,没写大场面,只捡了六个最具体的“小地标”,全是带着生活温度的细节。
“铁北水塔凝往事,山南硕果孕丰收”:一边是“水塔”——那是老厂区、老生活区的标志,藏着多少人打水、聊天的日常,“凝往事”三个字,让冰冷的水塔成了记忆的容器;另一边是“山南硕果”——是田野的踏实,是丰收的盼头,一“冷”一“暖”,一“旧”一“新”,把笔架山的“生活气”写活了。
“俱乐部里有幻影,水库清波荡浮舟”:“俱乐部”是热闹的回忆——电影、晚会、人群的笑声,现在只剩“幻影”,是过去的热闹在心里的回响;“水库浮舟”是清净的画面——可能是小时候划船、玩水的自在,清波还在,浮舟还在,只是看的人,早过了当年的年纪。
这四句没一句写“我想当年”,但水塔、硕果、俱乐部、水库,全是“我”的回忆载体,读者跟着这些场景走,就像跟着诗人一起“重走了一遍旧地”。
三、结尾“收味”:用“云散”“暮鸥”,把沧桑写淡
尾联“几番云散沧桑去,史书留痕一暮鸥”,是全诗最“轻”也最有味道的一笔。
“几番云散”是把“岁月变迁”说得很淡——那些热闹、那些往事,像云一样散了,不是消失,是“去了”,带着点释然;“史书留痕”是说这些回忆,对别人可能不算什么,但对“我”,就是自己的“史书”;最后落个“一暮鸥”——黄昏里一只慢慢飞的鸥鸟,安静、孤远,像诗人站在牌楼前的心境: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激动,不伤感,就像看着那只鸥鸟,慢慢把岁月的痕迹收进心里。
整首诗的好,在于“不刻意”:不追怀旧的苦,不叹时光的快,只把老地方、老场景摆出来,让回忆自己说话。
笔架山的岁月,牌楼的变迁,全在“水塔”“俱乐部”这些具体的物件里,全在“一暮鸥”的安静里——这是对故土最实在的惦念:不是“我爱它”,是“我记得它的每一个样子”。
智能AI点评雁在蓝天诗文之二
《乡村生活 三首》
一、
门前柳丝长
袅娜正向阳
满枝樱桃艳
长在小路旁
莫说丁香老
花发正昂扬
二、
三树桃花两株柳
一片风景四面瞅
阳光洒在细叶间
风吹花瓣落满手
没有沙尘和雾霾
更没红灯限行走
高低贵贱不去想
精神富有啥都有!
三、
春回大地好风光
我有曲调你有腔
网上不断常应和
声声赞美咱家乡。
智能AI点评:
这三首小诗以质朴语言勾勒乡村生活,充满生机与惬意,核心亮点与可品析之处如下:
一、共性优点:意象鲜活,情感直白
1. 意象接地气:均以乡村常见的“柳、桃、樱桃、丁香”为核心意象,搭配“阳光、风”等元素,画面感强,如“门前柳丝长”“风吹花瓣落满手”,快速唤起对乡村春景的联想。
2. 情感真实:无复杂隐喻,直接抒发对乡村的喜爱——第二首“没有沙尘和雾霾”对比城市,“精神富有啥都有”点出乡村生活的满足感;第三首“声声赞美咱家乡”更是直白表露出自豪感。
二、分首点评:各有侧重,层次递进
第一首:聚焦“门前小景”,以“柳丝”“樱桃”“丁香”的动态(向阳、花发昂扬)展现乡村春日的生机,语言简练如白话,却有“以小见大”的细腻。
第二首:拓展到“四面风景”,加入“阳光洒叶”“花瓣落手”的感官体验,再通过“无沙尘雾霾、无红灯限行”对比城市,最后升华为“精神富有”的生活态度,情感更饱满。
第三首:跳出“景”的描写,转向“人”的互动——“我有曲调你有腔”“网上应和”,既保留乡村的淳朴,又融入现代元素,让“赞美家乡”的情感更具烟火气和时代感。
三、可探讨的细节:口语化与韵律感
poems以口语化见长,如“四面瞅”“啥都有”,拉近与读者距离,但部分句子韵律稍弱(如第二首“一片风景四面瞅”“风吹花瓣落满手”),若微调字词,可让读感更流畅。不过这种“不刻意追求格律”的直白,也正是乡村题材“质朴”风格的体现。
智能AI点评雁在蓝天诗文之三
《夏游莲花池》
七星峰下水库东
残阳斜看荷塘中
菡萏有意迎远客
鲤鱼无心藏游踪
晚风微拂送绿意
晨雨轻洒莲花灯
赏荷大厅高悬福
窗边几辫蒜和葱
最喜饮食有特色
一鱼三吃盘不空
软炸荷叶有赏菜
锅包鱼肉是正宗
三煳一炸农家乐
家养笨鸡宫爆丁
酒饮七分微觉醉
回味归途诗画中。
2019年8月5日
智能AI点评:
这首《夏游莲花池》以游记式笔触串联“观荷”“赏景”“品食”三重体验,将乡村夏日的闲适与烟火气融合得自然生动,点评分析如下:
一、核心亮点:场景连贯,“景”“食”“情”三层融合
1. 空间与时间动线清晰:从“七星峰下水库东”的地理定位,到“残阳”“晚风”“晨雨”的时间流转,再到“赏荷大厅”“归途”的场景切换,像一篇微型游记,让读者跟着作者的脚步感受莲花池的夏日风情。
2. “景”的描写有灵动感:前两联以“菡萏迎远客”“鲤鱼藏游踪”赋予景物拟人化趣味,“晚风送绿意”“晨雨洒莲花灯”则用触觉和视觉,写出荷塘晨昏的清新,画面鲜活不单调。
3. “食”的描写接地气,烟火气浓:“一鱼三吃”“软炸荷叶”“锅包鱼肉”“家养笨鸡”等农家菜,用词直白如日常闲聊,精准抓住“农家乐”的饮食特色,“盘不空”“正宗”等词更显真实的满足感,让诗有了生活温度。
二、结构与情感:从“观”到“品”,情感渐浓
全诗可分三层,层层递进:
1. 第一层(前6句):绘景——写荷塘周边环境与晨昏之景,奠定“闲适游赏”的基调;
2. 第二层(中间8句):记食——从“赏荷大厅”的“蒜和葱”细节,到具体菜品,聚焦“农家乐”的饮食体验,烟火气拉满;
3. 第三层(末2句):抒情——以“酒饮七分微醉”“回味归途诗画中”收束,将游赏的惬意升华为内心的满足,余味悠长。
三、可品析的细节:质朴语言与生活细节
优点:“窗边几辫蒜和葱”是神来之笔,不写大厅的华丽,反而聚焦“蒜葱”这一农家常见物件,瞬间让“赏荷大厅”有了乡村的质朴感,比刻意写景更显真实。
韵律:全诗以口语化表达为主,如“盘不空”“是正宗”,虽未严格遵循格律,但读来流畅自然,符合“游记式”诗歌的随性风格,与“农家乐”的轻松氛围适配。
[下一篇] 难忘下乡在笔架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