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小说作品 > 《21号小院的故事》之《随笔•盘盘书记一》
《21号小院的故事》之《随笔•盘盘书记一》
作者:路庆


四十五岁到乡间,

且向山中干几年。

为民解困皆圆梦,

第一书记责任重。

                                                    ——题自

   学院掌门人看着省委组织部发来的文件,沉思着。这选任村第一书记可是件大事啊!抽硬人,硬抽人。年轻优秀干部在脑海里过电影一般掠过,心中有了数后,便号召大家自愿报名,名单中,“白文盘”的名字,让掌门人眼睛一亮。在乡镇政府宣布的第一书记进村名单中,白文盘被分派进北岸村。

   北岸村,在距县城两百六十多公里的大山里,村委会在一面向阳的山坡上,百余户人家、农舍分布在周围的七沟八梁中。

   村委会的小院里,老支书郝仁里率领支部成员,焦急的等待着乡上送第一书记驾到。村委门口,晒太阳的老人们,左看看右瞧瞧,拉呱着家常;村妇们手中干着针线活,嘻嘻哈哈的议论着即将到来的第一书记;模样俊俏的郭亮媳妇儿,因为县上有亲戚,权威的发布可靠消息:“听说这回来的第一书记是个官二代,生在城里头,在城里头长大……”

   正说着,“嘟…嘟…嘟…”从坡底上来了几辆摩托车,乡代表领着一身材微胖的生人,向村委走来。走近一看,这人嘴角紧闭,慈眉善眼,头上顶着一黑色小礼帽,一副学者模样。不笑不说话,句句话有趣,且心平气和,城里长大的人,对山村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山多、树多、草多,天也亮堂,老书记问:“在市上当啥官呢?管钱吗?”“在大学工作,没钱管。”一旁的会计顿时拉下脸来:“那你来干啥?干脆回去算球了吧!”

   白文盘一时懵住了,满头一片空白,妈呀,这第一书记……

   在距北岸村三十多里的土路边上,一小刀削面馆里,白文盘拿出酒仙网上购买的四瓶红盖汾阳王酒,和老支书、会计闲聊起来。当明白来人的父亲五十年前在当地工作过,当过会计的老师,还和自己老爸认识,后来在县上当了干部后,两瓶酒下肚,会计眼含热泪:“盘盘书记,对不住啊!对你说那么不敬的话,原谅!原谅!常听我爸说你爸白老师人多好多好的,今你来咱村,你说啥我听啥。”

   白文盘每天新鲜,走村串户,拿个本本调查社情村情、山区气候。当了解到当地适合庄稼玉米生长,核桃树,苹果树满山遍野,且品质优良,名气大,就是包装运输销售困难,都让外地人用人家自己的箱子装上,打上人家的品牌,销往国内外了。

盘盘书记很着急,走在道上各种思考,吃着村民用衣角擦了擦递过来的苹果,水大、脆脆的、口感香甜,这北岸的苹果,真是名不虚传,“北岸苹果好,北岸苹果好,谁吃谁说好”对!这两句话印在箱子上不就是最好广告词吗?如果和酒仙网、中通快递联系上,这好苹果,好核桃不愁销不出去!

   面对村里的困难,盘盘书记昼思夜想,常常无法入眠。睡不着便看书思考,把村里能人调动起来,上省城,去北上广深,去找酒仙网郝鸿峰,找中通快递王睿老总。天蒙蒙亮,出了村委小院,在坡道上走路思考,享受城里的没有的良好空气,天上明亮的星星忽隐忽现,仿佛在笑他这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盘盘书记”咋当。

   正在想着如何融入乡间,如何赢得乡亲们的信任,如何获得村民们的理解支持时,隐约听见对面山圪梁梁上传来唢呐凄凉的哀号,同时伴着阵阵哭声,心中一惊,村里有人去世了吗?是谁家呢?老书记进城看病去了,怎么办?视而不见,装不懂?

   事业心、责任感的驱使下,盘盘赶忙返回屋里,翻出500元钱,直奔对面的山圪梁梁上,奔着唢呐,哭声而去,下沟上梁,两个多小时,太阳升高时,到了二十多户人家的自然村,到有丧事村户家门口,如何进门,如何开口,如何介绍自己,盘盘站在门口思考着,正好过来一位帮忙的村妇,赶忙打问情况。“这家病世的老人,儿子名郭盖,父亲去世早,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三个娃拉大,老人勤劳善良,为人好,可惜呀!唉!还没享上娃娃们的福便远去了。”听了妇女的一番话,盘盘书记心里有了一些底,谦卑的说道:“大姐,麻烦你进去跟管事的说,门口有人找。”片刻,一精干的中年人走了出来,问:“你找我?”“对!俺是咱北岸村新来的白文盘书记,这家老人去了,我来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噢!是盘盘书记呀!听说过,听说过,这郭盖妈死了,没福气见您,可我见了盘盘书记真人了!”说着便跑进院子,又陪着一身穿重孝的年青人出来,“扑通”一下,年轻人跪在盘盘书记面前“您就是盘盘书记?你咋亲自来了!我娘走的太突然了呀!”年轻人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白文盘赶忙拉着跪着人的手,将其拽起来,一起进了门。只听管事的人大声喊道:“北岸村盘盘书记给郭老太太行礼来了!”乱哄哄的院子瞬间静了下来。哀乐、唢呐、如泣如诉,盘盘书记走上前,恭敬地敬香,三拜后,谁也没想到,盘盘书记又后退一步,跪在灵堂前的郭盖旁边,给老太太深深磕了三个头,起身再次拜了三拜。“孝子们回礼!”随着管事一声喊,跪在灵堂前的孝子们,在郭盖大声哭叫着“娘呀!娘呀!盘盘书记看您来啦!”的感染下,哭声彼此起伏,心底善良的盘盘书记脸上也落下了串串泪花,满院的人看在眼里,低声啜泣着。

   当晚,盘盘书记的工作日记这样写到:天下的母亲最伟大!母亲走了,真爱大爱也去了,上午灵堂前,在想,男儿跪天跪地跪父母,郭盖兄弟的母亲就是我们的母亲,今日一跪三叩头,使我这第一书记心中真正和村民融入在一起了,我是第一书记,我是人民的儿子。”

   在北岸村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上,男女老少们传颂着盘盘书记哭郭盖娘的故事。从那以后,人们争着抢着拽着盘盘书记去自己家里吃派饭,早上起来开门,门口苹果袋袋排着队。

   春节临近,给村委会准备对联时,一个大胆的想法促使白文盘骑着摩托回到学院,向大书记汇报,想给村里每家每户写春联、送春联。正担心大书记能支持吗?能同意吗?如不行,自己找钱也要办。正在忐忑不安时,大书记爽朗的大笑起来:“这个点子好,学院坚决支持,马上安排。”

   腊月二十八,中央、省、市、县、乡慰问北岸村一老八路时,看见村里家家户户大门、房门、厨房门、柴房门、鸡舍门、小狗屋门、茅房门等等所有的大大小小门,都贴着红红的对联,每家每户正房正中挂着毛主席、习主席画像。跟随的记者好奇,一家一家大门口看春联,“翻身不忘毛主席,富了不忘邓小平”“富了难忘邓设计,和谐不忘胡主席”……更多家大门口贴的是“翻身不忘毛主席,扶贫不忘习主席”“致富不忘邓大人,幸福不忘习主席”横批全是“人民不会忘”。省领导问学院书记“村民咋把第一书记叫的盘盘书记?”“噢!全名叫白文盘,村民亲切称之为盘盘书记。”

   中央首长拉着学院书记的手,动情的说:“你选的这个盘盘第一书记确实硬。”

创作于二O一七年二月四日早七点。

纯属创作,不可对号。






山东作家评论家老蒋点评:

    讲述了某大学讲师、四十五岁的白文盘同志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志愿到距城260多公里的贫困山区北岸村挂职第一书记的故事。通过作品,作家路庆先生成功塑造了一位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优秀共产党员、挂职干部形象——为了村民早日脱贫,盘盘书记在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中通快递经理王睿的鼎力支持帮助下,把优质农产品销往北京等大城市,给百姓找到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吊唁郭盖妈、给村民写春联的故事,写的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读罢令人潸然泪下。这些真实场景描写,刻画了盘盘书记真正撸起袖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把自己溶于人民群众中、与村民同甘共苦,血肉相连。

   作家路庆先生小说《盘盘书记》是一部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深刻诠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展现农村风貌,弘扬时代精神,对党员干部教育、培树优秀典型都会起到积极作用的优秀小说。期待早日拜读路庆先生再续《盘盘书记》的故事……



河南文友吕建国点评:

人民不会忘记!一句多么朴实的语言,不是任何人都配拥有的,只有那些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于人民的人才能使人民不会忘记的。共产党从创立的那天起,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战,为老百姓福祉而劳,党中央不忘初心,号召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实现脱贫,共同富裕。白文盘就是一个优秀青年代表,老百姓尊称他为盘盘书记,可亲可敬,这是白文盘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换来的称呼,动用一切资源为百姓脱贫而奔走,扎根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为他们排忧解难,文中截取了盘盘书记参加村民郭盖母亲的葬礼下跪祭拜感人至深,男儿膝下有黄金,他这一跪赢得了民心,相信北岸村有这样的第一书记掌舵,有象中通快递公司酒仙网这样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的支持,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脱掉贫困的帽子,走上一条致富的阳光大道的。历史会记着,人民不会忘记那些曾经,走进百姓扶危济困,真正为人民做贡献的人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人民不会忘记……。


广西作家评论家老保点评:

      路庆《盘盘书记》之盘。在行政事务中常将需要讨论决定的工作叫做"放进盘子里"。啥事一旦能放进"盘子"则事谐矣,而如不能放进"盘子",那事就极可能难得解决。人的脑子心思就是"盘",许多人放进去的都是自己的事,如票子位子房子儿子妻子等等,而盘盘书记放进去的全是村民。你看他踏进北岸村首先考察的是村里的经济如核桃苹果,如何联系酒仙网郝鸿峰中通快递王睿老总等。其次是与村民的血肉亲情,将去世老人当亲人跪拜——这是自发的亲情,学院慧眼如炬,将与群众心心相连的盘盘派来当书记真正是适得其所,因为农村工作非得动感情不能做好。有利他的品德基础,有真挚的情感动力,盘盘书的智慧得以萌发,给村里每家每户写春联,内容全是鲜艳耀眼的正能量,感动得中央和省领导激奋不已。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却余韵无穷:北岸村的经济面貌后来怎样了?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盘盘书记的硬气,肯定是大大变样。我试着总结盘盘书记的成功之处:利他,感情,智慧。这六字真言是路庆文章龙睛虎眼,更是做官和为人的圭臬。如果我们的"盘子″装的都是这六字真言,和谐富裕社会何愁不成,中国梦指日可待!


广东文友梅西点评:

读路庆新作《盘盘书记一》有感:路庆老师是一个多产作家,是一位描绘人物形象的大家,笔下的白文盘书记,让读者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过目难忘,民心是一种最简单而又最真挚的财富。白文盘书记亲民、爱民、敬民、为民已真心赢得民心,凝聚了北岸村人的心,感动了北岸人的情。盘盘书记,城里生.城里长.且官二代.初到山村,没有迂腐学究,而是紧接地气、紧贴民心,紧跟实情,从老百姓小事、琐事、家务事入手,很好地踢开第一书记的‘‘头三脚’’,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盘盘书记’,从早上开门门口苹果袋排队.说明大家已经从心里接纳了他。成功的塑造了一名党的第一书记形象。小小说.画面感强.人物感强,有血有肉有骨头,是拍影视剧的好题材。

西安交大文友李校长点评:

读路老师《盘盘书记》,这位身材微胖,慈眉善目的学院派盘盘书记,深入山村,积极融入百姓,大到努力利用自身各种资源为北岸村老百姓出主意想办法,依托丰富的山区资源脱贫致富,真诚的吊唁郭盖母亲,小到给每家每户送春联,真正是北岸村的福星,北岸村的老百姓都深深为有这样一位一心为百姓所思所想的书记心存感激和自豪,大伙都亲切的称他盘盘书记,是啊,老百姓的要求和愿望并不高,有一个好带头人,能俯下身子真正为他们做点实事,村里人淳朴啊,那用袖子擦过递过来的苹果,那早晨起来门口放的土特产,就是咱老百姓最淳朴的爱,能遇到这样的好書記也是咱老百姓的福气啊!

路老师文笔酣畅,一气呵成,这篇小说人物描写,三言两语就活灵活现,模样俊俏的小媳妇,慈眉善目的盘盘书记;更让人心悦臣服的是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熟悉,描写充满乡土气息,圪梁梁向阳分布的村子,村委会门口晒太阳的老人们,朴实的袖子擦苹果的情节,丧事风俗……本小说给人呈现出一副生动的农村画面,只有作者深入生活,了解农村,熟识农村生活,才会有如此丰满的作品,佩服路老师在写作上的坚守,执着与寸心如丹的匠人情怀。


石家庄文友路东海点评:

    习总书记教人撸起袖子加油干;路庆先生教人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做。做官,先做人做事。白文盘是城里来的大村官,空降的干部,学院的精英,登高览众跳跃式的思维,把北岸村的苹果搬上郝鸿峰的网络平台,搭上了王睿老总的中通快递,站在北岸村七沟八梁,目光远及北上广深。小面馆里,四瓶汾阳王酒喝出了真心相交的洒脱舒心,喝的村会计“你说啥我听啥”。灵堂前俯身一跪,跪出了与村民患难与共的天地情怀。家家户户大大小小的盈门春联道出了党恩浩荡、国民情深。从白文盘到盘盘书记,叠音字的名字,在农村视为昵称、爱称,一声盘盘书记,把白文盘融入了北岸村,成了心贴心的自家人。


台湾文友张宏读后感:

盘盘书记是作家路庆在碗碗书记之后又一个新农村建设中下乡书记的典型代表。小小说中"我是人民的儿子"这句朴实无华饱含深情的话,让我们感概无限想到许许多伟大令人怀念尊敬的人…细节最能打动人心,文章从盘盘书记初到北岸的尴尬到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从干方百计为民所想为民所急爬山走坡访民生解民忧到怀揣爱民款震撼人心也是凝聚民心的那最质朴的一跪…用书记门前汇集的一袋袋的民心苹果这些最质朴纯良的细节表达出了下乡书记与村民心贴心的鱼水之情…最后,作者巧妙的用主席画像红色对联将一个正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北岸村展现在大家面前。

    

酒仙网诗酒文化研究院院士张文美点评:

认真拜读了路庆的小说《盘盘书记》,我认识盘盘书记,并认真聆听了小说的原型和作家路庆的谈话,我惊叹三个没想到:一个没想到是路庆的记忆力,盘盘书记娓娓道来,没有见作家用笔记录,但是小说里把当天的谈话基本都包含在内了!第二没想到,盘盘书记的故事都是在随便的谈话中一件一件说出来的,作家路庆把这些零零碎碎的故事用一根线给穿在一起,既有内容又有新意,加上一些民俗,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高!第三惊叹,作家路庆用简单的文字,朴实无华的语言,虽然没有去过临汾的永和县,但把农村的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人物的名字都有特色!锅盖!老书记!会计!神!佩服佩服!


太原文友杨旭东点评:

盘子,是老百姓用来端碗上菜的递餐工具。这个工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了党和政府对日常工作的总称。由此延伸出如:全局工作一盘棋,全盘考虑,纳入今年的财政盘子等等名词。其实,共产党员,不论官职大小,只要时刻牢记初心,那就是始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饭,为人民谋利,并且用情地用心地无私地公正地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会永远与这个民族和人民走在一起,永远走在世界和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上一篇] 烧过记忆的火

[上一篇] 《红军姨母》第八章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