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怀念打土坯的日子
怀念打土坯的日子
作者:吕瑞杭
 

在冀西南的赞皇县一些农村,现在还可以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子。因为当时条件差,土坯价廉,做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盖那种土坯房子第一步是打土坯。打土坯要用到的工具是杵头和坯模子。杵头是用直径二十厘米左右,高十五厘米左右的圆形石头打磨光滑做的,用石钎子在上面的圆心处凿五厘米深的圆眼,然后按上一个丁字形的木把,便于提杵头。坯模子一般是用硬枣木做成,都是四块便于拆卸的木板做成,两块长木板在两边,前边的中间安装一块能够活动的横木板,在两块长木板两边前头刻出一条深沟,按上横木板,这叫卡子,后面是一块短木板。做好的模子大概有三十厘米宽,五十厘米长,十厘米高,还便于拆卸。其次是选土,沙土是不行的。找一块粘性适中的地块,太干了撒一些水,以土在手里握不散为宜。还要选择在晴天打土坯,雨天淋坏了得不偿失。在选好的地块边上找一块平的地方,按一块厚木头板做为土坯底子。

打土坯一般是两个人一盘坯模子。一人掌杵头,一人供土。供土的人先支好坯模子,撒上草木灰(防止粘连坯模子及坯底子),再将备好的土用铁锨供满,掌杵的人趁机踩上两脚,供土人继续填满土,掌杵的人用脚在四周荡平后,双手提起重重的杵头,把土反复砸实,顺序一般先两头后中间,最后掌杵的人用脚后跟在土坯的四角跺上四脚,用脚磕开坯模子的卡子,把土坯搬到预先选定的筑基,垒成土坯垛。成型的土坯垛弯弯曲曲,错落有致,好似一条长龙,层层清晰,优美动人。供土的人趁此机会清理残留的余土,放好坯模子,撒上草木灰,开始下一个土坯的打做。

正常情况下,一天打土坯二.三百块不成问题,好的时候一天能打四百多块。尽管大人们汗流浃背腰酸腿痛,但望着那高高垒起的一排排土坯垛,那种喜悦会流淌于大人们的脸上。

打好的土坯要晒上几天才能垒墙。晒土坯最怕下雨了,如果下雨,得用防雨布或者油毡盖好,万一淋坏就前功尽弃了。晒干了一块土坯三四十斤重,即使大人搬着也吃力,更别说小孩子了。那时候我还小,唯一干动的活就是在坯模子里撒草木灰,这就让父亲和二哥高兴的不得了,父亲说轻松多了,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有时候为了收集更多的草木灰,我和妹妹每人挎着一个提篮,扛着火铲,到左邻右舍的灶台下收集做饭后剩下的草木灰,有时还热热的。因为要挨家挨户敲门走动,会灰土飞扬的,走不了几户,身上的衣服便脏兮兮的。不到一个星期,我们便攒了四.五袋子了,保存好,足够盖一座房子打土坯的草木灰了。

老家的土坯墙是在石头的地基上,用一块块土坯垒成的,里面抹上黄泥,再抹上两层白灰泥,就显得洁净多了。外面抹上两层掺着烂麦秸的黄泥,可以阻挡风吹雨淋,多年不坏。

老家的土坯房子有的近百年了,历经风雨战乱依然不倒。还不透气,保温性能好,住着也舒服,我还住着好几年。

现在土坯房时代已经过去了,但父亲与二哥以前打土坯的那一幕,却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里,提醒我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会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吕瑞杭)

 

[上一篇] 卑微的爷爷

[上一篇] 小姨的天主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