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创作理论 > 书者心语
书者心语
作者: 刘雪明


【个人简介】刘雪明,字雨白、别署德艺斋斋主。1958年生,河北无极人,曾任中学教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北省书法考级中心书法教师培训特聘辅导教师,河北省毛体研究会理事等职。

自幼酷爱书画艺术,青年时期开始潜心研习颜真卿,后改学欧阳询,兼学二王,深得古人之法。另在写意、工笔花鸟方面也颇多研究,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赛并获奖,被海内外友人及多家机构广泛收藏。于近期主编出版《翰墨情缘》大型书画集.


吾从事书法教育和研究相长。致力书法为信仰,以书迹为心迹。重视文脉传统,倡导艺道同修,坚志于书法征途,宽涉深参,悠然于笔情墨趣,明艺通心。书味浓盈理本于心境、翰墨载道当出乎学养。书法一事,实表情达意之雅事,亦修德通道之良径。然中华历史苍茫厚重,浩浩其籍饱涵富蕴,以数尺微躯之小,容纳千古广博之量,非一生清志笃行而莫之能至。易曰:君子终日乾乾、劳谦君子,有终吉。故利己利他、修己及人不敢懈怠。更时时祈得辅仁之友、助慧之师,则喜心谢天矣。

      书法是最简单也最深奥的、最大众也最高雅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汉字的抽象内涵,表达着书者诉求,流动着内心深处的细微活动,所有主观和客观的世界都可以汇聚于变化无尽的笔墨,神秘又丰满,恍惚见物精。如此,要求真正的书者,要时时心无杂念,事事无挂无碍,刻刻勿忘勿助。故知初学者宜选择平和的碑帖入手,先守平正,知正而守才能鼎新通达。
      抓住主笔是初学书法的捷径。楷书、隶书常常在一字之中分出主笔与非主笔。主笔有主要的、大的、分量重的、支撑的、放纵的等等几层意思,可以是横竖、撇捺、勾折。那些次要的、小的、分量轻的、搭配的、收敛的笔画,可以看作非主笔。这样去组合一个字,就会规范、错落、生动、完美。主笔不一定在字的中心位置,但是在全字中起到主导的作用,体现字的纵横体势,往往决定全字的状态,这是书法入门的一个关键点。清代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一书中说到:“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结败,故善书者争此一笔。”另外,在体悟和追寻各家书体风格时,抓住主笔做突破口,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学书法从习惯入手,成人学书法从字理入手,两者都是法门捷径,及其至者一也。
      初学书法者,选帖很重要。慎始得终、善始善终,始乱则终弃。一个好的开始是今后好的造诣的基础。宜根据个人的喜好、学书方向、人文环境等选择适合的入门法帖,一门深入,举一反三,跟频繁换帖的小聪明式的学习相比,看似慢似笨,反而更能厚积薄发。初始练字,可坐可站,尽量悬肘,写字宜大不宜小。把字写的稍大些,便于体会笔锋的起伏折转变化,也能短时间内增加臂力腕力,提高控笔能力,为今后的书法学习奠定好的基础。

书法入门,当务求简洁、融通、自然、正大,须力戒冗弱、生硬、做作、沉闷。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宜极重古人优良碑帖,肯下拙力不失巧思,如此如此,或能得之少许。待胸中有道义,再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下笔便有千秋之想,书风方具备正大气象。
书法之道,就是老老实实去写字;人生大道,就是踏踏实实去生活。舍此,都是附加赘物。多思则殆,多言则饰,攀缘多口舌,添欲多浮躁。故人生大道,以踏实做事为第一要务;书法之道,以潜心学修为惕励砥石。
灵魂高贵的人,未必要写书法;写书法的人,一定要成为灵魂的贵族。这样才会渐渐摆脱书法里的俗气,才能称得起文以载道。
好书法可能看第一眼时不喜欢,好文章也可能不会一下子读出滋味来,真正的宝,可能深藏着。学习就要舍得时时放空自己,才能改变自己,不要让已经知道的成为再学习的障碍。
人生之道最不宜翻肠捣肚地寻情,更不宜以情思之事害人感慨,正如创作书法前,最忌预设风格、情感。纵观古今,书家之所以传世者,皆是情出心底而后有精妙绝伦之品,试观兰亭序、祭侄文稿、苏轼诸书等作品,近代赵朴初、启功、欧阳中石等大家品格,均自心底淌出。人生如书法,很难笔笔周到,字字完美,但凡是从心底自然流出来的,必然是真实与朴素的。书法无他,一个“真”字了的即是境界,恰如道家之自然、儒家之中庸、佛家之无所住,名称有异,恒道无二。信之仰之。

      通常一个横画可以人为的分成: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三个连续的过程。藏锋是指起笔时笔尖入纸痕迹要藏起来,回锋收笔指收笔时笔尖又藏回笔画中。这样,笔尖始终是内涵藏中的,不偏不露不张扬,跟传统上根深蒂固的做人做事的观念一致,讲求厚重工稳。看起来,有多么类似人生的某些过程呀,有开始,有进行,有收手的时候。开始时,心中要有数还有掩起锋芒,谦恭有礼,暗立纵横驰骋之志;一旦积力累势便果断开始行笔,不疾不躁,中庸行事;到了当收手的时候,善护藏锋,又将锐利和锋芒,平和地敛藏起来,不是力尽势败,末节毕露。有人说书如其人,固然不假。仅仅练习这样一个横笔就是中国文化,就是人生规范。
      尘世里能够执着就是一种境地,大爱若无爱,大情似无情;举放自如,藏显互见。书法亦然,以无法寓有法,寄有法于无法,巧拙一体,智礼合融,如鱼饮水,其味自觉。
为书作画者需要眼高于顶的精神和超逸的心态。古人倡导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远村气、戒妇气等等,无非是要一个人务必保持独与天地相往来的纯粹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不折不挠的积累,源自静如深海的寂寞,源自待时而动的坚挺,源自青天白日的见地。对艺术精神,前人的体会莫过于“悟水”。《老子》讲水有七德:居善也,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之言岂能欺世!是故书者大参大悟,小参小悟,常参常悟。“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此中国艺术精神圭臬。
      让书法助力生活的每个心态。喜悦时练习行书,抱怨时练习隶书,平和时练习草书,百端拂逆时练字小楷和篆书,交友稀落时练习正楷,佚游应酬时练习榜书大字,风光耀彩时练习篆刻,无聊时硬笔抄典。刚正、果敢、为事用意需怀颜鲁公之气;坚韧、承担、江湖驰骋常效张旭之胆气。诸如此类,书法定能成为生活的永恒伴侣。人即书法,书法即人。宜者适也,适时随境不违中庸之道。如此书法,如此人生,如此信仰。
      从古到今,人们给了书法很多的比喻,不胜枚举。不过,我感觉书法本身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恰恰是这情感的东西淹没或成就了好多求法者。情表现的太浓烈、太张扬、太草率了,人们会觉得这样的情是做作是假的是可笑乃至被娱乐的;相反,如果情表现的太少、太笨拙、太单一了,人们会觉得这样的情是刻板是冷面孔是不懂书法的外行。以此出发,各门各派,书体评论,纷纠杂乱,便有了书法艺术的大世界了,更有了狂怪炫奇、催生大师的躁动。越是如此,越要求书法家要有自己的“书法定力”,要立志不随流俗转,潜心向古人学习、向真正的大家学习,清醒地端正自己的艺术观念,然后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诉于书法,把自己的生活生命融于书法。
      自己爱好书法。希望更多的朋友喜欢书法,拿起毛笔体会书法,面对古帖、纸绢,悄悄地走进书法。在现代纷扰的尘世中,终于有了自己静下来的时光,这段平静的时光里,去奢侈地享受这份独具魅力的乐趣,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炫显,只为喜欢书法,眷恋平静。有人说“平凡生活有自好,心中清闲胜高官”。学习书法,陶冶情操,愉悦心神,强身健体可谓书法信仰者的心境。让书法成为一种生活,一种修炼,一种运动着的安静,一种安静着的运动,这条路延伸的尽头,那才是空灵的净土,信仰者的本来面目。


[下一篇] 瓦当的特征与创作

[上一篇] 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