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妈妈的旗袍
妈妈的旗袍
作者:刘洪云


       大家可能都己看到了我在2018年5月19日首届老中青葫芦丝巴乌北京展演舞台上身穿的那件黑色旗袍吧,那可是妈妈在我退休前亲手缝制的,至今我是第一次穿上它,还是在比赛演出舞台穿上它的。可见我对这件旗袍的珍爱至深和吝惜之切。

        连日来我翻来覆去的不能平静,不仅仅是获奖,心里更多的是旗袍情、母女情在不停地萦绕、绵绵地回味,那是很甜蜜的过去、很美好的回忆,因为这是与旗袍有关的岁月,是与现今有着不结之缘的漫长时光。

       我于2003年6月3日退休,至今已15年了,我已66岁,妈妈今年也93岁了,我清楚的地记得,就在我退休的前两年,年近80岁的妈妈带着老花镜缝纫了这件旗袍。

     记的那是夏天的日子,我回家看望,妈妈和往常一样戴着老花镜正坐在缝纫机前做针线活儿,有两件颜色款式极其漂亮的旗袍很醒自地挂在了对面的衣架上。

       我惊讶地问妈妈:“这可都是您做的?”妈妈微笑着回答:“不是我做的还有谁会做……。”我高兴地上前用手摸一摸挂着的旗袍,触觉一下脖领上那对精致的盘扣,就像是一对会飞的蝴蝶。还有那垂直的、带有喇叭样式的袖口,眼睛里猛然浮现一双纤细的手为我讲解说:这是在老辈女装旗袍上创新的款式,既保留了纯粹的、民族的、带有东方传统韵味的、又有现代时尚特色的旗袍。

     啊!这本来就是妈妈的创新杰作!但她不善表达。我当时激动地眼噙泪花,暗地里为妈妈叫好。

      妈妈的缝纫劳作坚持了大半生,前半生以此维系六个子女的四季穿着,后半生缝纫机却成了妈妈的精神依托。自1995年父亲走了之后,妈妈寻找着新的精神支柱。此时的改革开放已有十个年头,家家户户的经济状况均有好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欣赏眼光不断提高,妈妈决定以此为乐趣,开始努力拓展和丰富起自己的晚年生活。作女儿的看到这些,打心眼里感到欣慰。平日里她钻在缝纫机上认真探索,先是孙子们的裤头、坎肩,后是儿子的中式衣裤。可有的嫌样式过时了,搁置起来不穿。于是妈妈就又开动脑筋,反复琢磨,进而从电视上学习有关裁缝的知识讲座,如此便一下子打开了妈妈的眼界,增强了她想象创作的空间,她饭不吃、睡不睡,整日里创作于那间十米的单人卧室兼小作坊间,就那么坚韧地来回实践着,反复研究着,终于从做西服开始有了成功的突破,见到春节时子孙们穿上她的杰作,她高兴地满脸乐开了花。

       是啊!怎能不高兴,如今又制作女旗袍突破成动,又怎能不展示!

      记得还是那年夏末了,又一次去看望妈妈,她仍然戴着老花镜坐在缝纫机前,不同的是在这个10米的卧室里,不仅衣架上,连门后挂钩上、墙壁钉子上都挂满了妈妈的作品。其中一件就是这件黑色旗袍。当时妹妹们也在,我们一起夸赞妈妈的手艺高超,眼光时尚,样式新潮,比商城里模特身上穿的还要好上百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后来又吵嚷着掏出百元大钞各买一件。那是一个难忘的下午,欢声笑语充斥在妈妈的作品里、缝纫机上、大家的心坎里。

        我们也看得出妈妈听了很高兴,她一边把缝纫机的轮子转的飞快,一边讲述了如何去早巿选料,根据尺寸需要专门买些材质好且便宜的下脚料……。

       讲到最得意时候,妈妈总算舍得抬起手和脚,摘下老花镜,强迫自己离开缝纫机一会儿。她挺一挺累酸的腰板,眉头自然地收缩一下后又放开,然后伸出那双细长的手抓起茶几上的烟盒,熟练地抽出一支香烟放进嘴巴上,接着啪地一声打开自来火,点上那支烟,开心又很享受地吸上。但没吸几口就又坐回到了缝纫机旁。

       我们知道,妈妈已经完全融进到了她喜欢的创作之中,她是很有成就感的,她从中找到了兴趣,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幸福。

        我当时就产生过一个想法:应该把妈妈的[晚年作为]报道出去。因为妈妈的晚年活法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是用心投入一件喜爱的事情创作中去,就一定会有精彩,会有作为!这种精神会影响到后辈人的传承中去,这些作品会印刻在子孙们的脑海里传颂,这种老有作为示范效应会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去代代相传,引领子孙去立业兴家,发扬光大。

       这种精神也会给社会带来好的风尚,特别是会给老年人带来一些温馨和鼓励。

        写成短篇借以念诵的想法时至今日我才得以实现。是借了戊戌年的五月一场盛大的老中青葫芦丝北京展演的机会,让思想随之开放的我萌生了穿旗袍的想法,并且感到是该穿上妈妈亲手制作的这件旗袍的时候了!

        演出前一天,我专门征求好朋友罗雨笙妹妹的意见,因为她是一位舞者,有着很高雅的欣赏力,对服饰搭配颇有造诣。

       她真情地告诉我说:”穿旗袍好,黑色旗袍具有高贵,稳重,艺术的意象。”忽然我也想起在一本房间设计画册上也说过的:冷色能使人宁静、清新、自然,具有镇静的作用。我本来那一天又洗澡又染发,又去理发店盘了头回来,心中阵阵燥热,听了罗妹妹富有哲理的提示,我顿时觉得浮躁的心绪平静了许多。

       一场热烈的展演给我留下了珍贵的回忆,一件旗袍又让我理清了思绪和晚年生活的归迹。我也开始学着妈妈的晚年形式,来从事我喜爱的民乐和文学写作内容,我想让小时候未实现的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梦在晚年得以弥补,借以通过葫芦丝演奏、文学诗歌创作等艺术手法来表现社会老年人的心声,传播新时代的有活力的、和谐的、健康的社会风貌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让妈妈的旗袍精神在我身上延续。

 

                         2018-5-23




 作者简介:  刘洪云  女,1952年9月出生,河北唐县人。函授本科,退休前任职于国营企业党政干部,高级职称。现为河北采风学会会员,中原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北京楹联学会会员。分别获2016年、2017年8月采风作品全国大赛散文三等奖和诗歌优秀奖。北京2016年东城第一图书馆60周年征文三等奖。获2016、2017年河北省采风学会优秀作家、金牌作家奖。



[上一篇] 摆渡的舅爷(作者:刘亚荣)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