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小说作品 > 葫芦丝的故事
葫芦丝的故事
作者:刘洪云

  




                  一,传说

     1012日,新葫芦丝班开课了。

     过了一个国庆节长假,发现个别同学的心还未收回来,上课时表现得心不在焉。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葫芦丝的历史,给学生们讲起了发生在先秦时期的传奇故事。

    那是一次山洪爆发,有一位机智勇敢的傣族小卜冒(小伙子),抱起一只大葫芦,纵身跳入惊涛骇浪,奋不顾身救出了小卜少(小姑娘-恋人)。佛祖被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就把一根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手捧起金葫芦,立刻吹奏出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福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落户在云南德宏州梁河县勐养傣族人家,成了当地的福禄的像征,特受乡亲们的宠爱。由于葫芦丝的音色柔美,像丝绸抖动一般,所以乡亲们为其冠名“葫芦丝”。于是,梁河的其它各少数民族也前来取经,相继扩大到了整个德宏和其他民族地区,并得到了世代相传。

    学生们听罢,全都发出了长长的惊叹!是啊,一个美好的故事,让孩子们记住了这件历史悠久的民乐,来自云南傣族孔雀之乡。

    接着有一位同学举手非常认真地问:“葫芦丝音色天籁悠远,以后我学会了能带着它在飞机上去吹吗?“是啊,这位小朋友恰恰猜透了我的梦想。凡是喜欢葫芦丝的人们,都晓得它有先天的五大优点:“好看,好听,好学,好买,好带”,所以葫芦丝不仅在课堂上、舞台上、家庭中演奏,而且在河边、树林、公园、火车、轮船上都可以演奏。因为便于携带仅用一个小小簧片通过气息的震动发出天籁之音,又由于接近人的声音,娓娓动听,所以葫芦丝艺术适合于任何年龄的人、任何环境来演奏。

   我当然希望你们能携带着葫芦丝任其到世界各地演奏、自由飞翔!

                      二,成长

   葫芦丝诞生于古老的年代,现在成长为国家的一项民乐,得到了普及和长足的发展。经历了两干多年成长,从简单到复杂,从三孔、五孔到七孔甚至更多孔、从一片绿叶颤抖到三角型簧片震动;从单竹管吹奏到一主管(主音)两副管(协音)演奏,从扮演未婚男女相恋的媒介,到登上大雅之堂。一直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小小葫芦丝如解放了的小脚女人,放开手脚,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迸发出灿烂的生命。

   在龚全国,于天佑,龚家铭,哏德全等艺术家的打造创新之后,又为葫芦丝量身定做了乐谱,如《美丽的金孔雀》吹响了梁河故乡,红艳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惊艳到了海外。我被这些大师们对葫芦丝有如此独到的诠释而佩服至极,深深感受到父老乡亲们对葫芦丝竟是如此地垂爱!

   在演奏方面,人们最钦佩的是傣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龚全国,他在80年代脱颖而出,以出手不凡的力作将葫芦丝艺术首先搬上舞台。还有龚家铭亦在葫芦丝的制作、谱曲等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全国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创作出《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使葫芦丝音乐风糜大江南北。葫芦丝以独特委婉的滑音、飘飘欲仙的颤音而闻名,也因此使葫芦丝的魅力在大国民乐间占有了一席之位。大师们懂得葫芦丝民乐的内涵,将其美妙之处给人耳目一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起之秀的葫芦丝大师哏德全,凭着对葫芦丝艺术的热爱,潜心钻研制作与演奏技巧,是最早对葫芦丝的制作工艺和发音装置进行改良的人,哏大师的这一规范,彻底改变了民间传统制法的随意性、不分调类、音调不准等弊病,使传统的民俗乐器向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民族乐器转变,并使之登上了舞台艺术的殿堂。在当今中国乃至国际乐坛尽现风采。

   时刻铭记哏德全大师的辉煌功德,让葫芦丝才有了巨大飞跃,他为规范了葫芦丝的制作,不断改良和创新了葫芦丝调类的分归和音域的扩展呕心沥血,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规范化制作葫芦丝的经验。

   如制作各种调类的葫芦丝,C调和D调需要多长的主管、副管,多大直径的葫芦,以及主管的粗细、主管的音孔间距、制作的音高等,都作了详尽地批配和界定。他把葫芦丝的高音类分为小G调、小F调、小bE调、小C调、小D调;中音类分为:bB调、A调;低音类分为:大G调、大F调、大bE调、大D调、大C调、大bB调。

    哏德全大师在葫芦丝音域的扩展上也做出了重大的探索和改进,他将传统葫芦丝的8音域(4 6 7 1 2 3 5 6)扩展到11个音域(3 4 5 6 7 1 2 3 4 5 6 ),后又从11个音域扩展到13个音域(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哏德全大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葫芦丝制作和演奏人员。2000年、2003年,分别在昆明和勐养创建了“哏德全葫芦丝艺术工作室”,有2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是他的徒弟,为葫芦丝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力军。

    同时与其他文艺工作者一道,在对葫芦丝调类的分归和音域的扩展上进行改良和创新的基础上,制作了“哏德全牌” 葫芦丝,成为傣族乐器的名片和代表,被推向全国,从而带动了葫芦丝产业的发展。

   新一代葫芦丝弟兄,如今繁衍生息至十三孔了,又由十个音可吹奏出十三个以上的音了,真尤如孙悟空七十二变啊,呵呵。亲睐葫芦丝的人己发展至一百多万大军,有上至八十岁以上的耄耋老人,下至少年儿童。真是盛世空前、让人惊叹。

                     三,成熟

    葫芦丝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自然普及、衰落、改良升华三个阶段。还登上了国际舞台,乃至维也纳金色大厅,目前正处在一个发展成熟期。

    改革开放以来,哏德全大师致力于葫芦丝的推广教学,跟随他学习葫芦丝演奏的除了中国学生外,还有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的留学生,使葫芦丝这一民族艺术飘洋过海,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他制作的葫芦丝多次成为云南省政府赠送国外友人的珍贵礼品,一九八六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云南时也曾获赠这奇妙的“音乐精灵”。

   云南省多家音像出版社、唱片公司以及台湾风潮唱片公司、滚石唱片公司先后录制出版了哏德全的《傣风神韵》、《多情的巴乌》、《竹林深处》、《发烧葫芦丝》等优美动听的个人演奏专辑。哏德全成为了传播中国葫芦丝文化的使者, “以前的葫芦丝很民间,不能跟乐队、钢琴这些乐器合乐。真正把葫芦丝的调规范,我做了很大的努力。”这是哏德全大师在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的话。

   2007年国庆节前后,首届“哏德全杯”云南葫芦丝、巴乌电视大赛在昆明举行,这次大赛是迄今为止云南第一个以民间艺术家名字命名的民族器乐大赛。来自内地十三个省市以及国外的一千多人报名参赛。比赛中既有来自国外的选手参赛、也有年过六旬的老人和六七岁的孩子。看到葫芦丝艺术后继有人,哏德全高兴地说:“本次大赛必将促进中国葫芦丝、巴乌演奏的水平。”让傣家的葫芦丝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这就是哏德全大师的心愿。

   哏德全大师的一生献给了音乐,为推广葫芦丝文化,倾尽了全部心血。虽然去世十年了,他的音乐依旧鲜活着,他的名字永远和葫芦丝的发展历史连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还有现任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何维青会长,金秋八月间,他在微信群里发布的两段意味深长地谆谆教诲,一时又掀起来葫芦丝界律动的热潮:

 

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德宏梁河-少数民族先辈们研制的葫芦丝,就沒有葫芦丝的今天。德宏梁河是葫芦丝发源地,葫芦丝之乡,就是葫芦丝人的家。--何维青

 

我们热忱的感谢云南少数民族葫芦丝前辈艺术家、父老乡亲、他们勤劳善良、高超的智慧,研制了祖国珍贵的葫芦丝。给祖国带來荣誉,给人们带來繁荣、和谐、欢愉、幸福。我们衷心感谢云南少数民族,我们热忱感谢葫芦丝发源地--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景坡族、阿昌族、梁河等葫芦丝前輩!我们不会忘记。--何维青

 

看到了以上两段谆谆告诫,所有热爱葫芦丝艺术的朋友们奔走相告、反响强烈,都从内心发出强烈地共鸣。

     此时迎来了盛大的2018-中国.梁河国际葫芦丝文化旅游节。在隆重的开幕仪式致词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何维青喊出了千百万葫芦丝大军的最强音:“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盛世中华,葫芦丝辉煌!”

      古稀老人庄严宏亮的强音,震撼了美丽的滇西大地,回荡在葫芦丝人理想的心田!

    选手们尽情地表演,特别是来自北派的《黄土谣》、 《野狼》《孤独的黑骏马》、《新编夜深沉 》、《渔歌》、《欢乐的泼水节》、《古歌》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葫芦丝曲展现在盛大的舞台上, 选手们的出色的表现,为葫芦丝的故乡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更为葫芦丝增添了多元的色彩,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景象。

    选手们台上公平竞技、台下认真倾听、虚心地学习、多方地交流、仔细地琢磨、深入地领悟。少儿组的清纯;青年组的活泼;成年组的练达;老年组的沉稳,赛场的掌声喝彩连绵不断;让美丽的德宏州梁河县洋溢在浓浓的文化氛围里。

 

  在德宏州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梁河县宣传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盛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何会长的愿望实现了。  正是:

 

          象脚鼓咚咚在梁河敲响,

          葫芦丝袅袅回家乡飘扬;             

          节日的气氛呈萦绕喧染,

          隆重的景象更盛况辉煌。

 

    几天来,梁河被装扮得妩媚漂亮,到处是妙语花香,欢腾的锣鼓响遍了街头小巷, 欢歌笑语荡起了幸福的海洋。

    多姿的舞美、绚丽的彩旗、醒目的标牌、鲜艳的服装、精致的头饰、可爱的笑容、自信的脚步。我们要说:梁河成为了世界上一颗独具文化特色的、璀璨闪耀的明珠,葫芦丝的名字更加响亮。

      这是秋的礼赞,葫芦丝人的自豪;这是民族文化的魅力,寻根探秘的瑰宝。

 

      葫芦丝的家乡德宏(梁河)葫芦丝文化旅游节已经成功举办三届,成为了德宏州乃至云南省的品牌盛会。相比前三届葫芦丝文化节,本届文化节规格更高,提出国际葫芦丝文化旅游节的概念,邀请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副会长王书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何维青、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云南省音协葫芦丝巴乌学会会长李贵中(彝族),德宏州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龚家铭(傣族)、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何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办公室副主任闫振海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担任评委,并在大赛期间开设葫芦丝教师高级研修班,全面提升了本次旅游节的专业性及权威性。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葫芦丝文化艺术发展的骨干。,涌现出了一大批葫芦丝新秀。其意义非凡!这亮丽的品牌将载入中国葫芦丝艺术发展的史册。

正是:

                     丝意盎然织锦绣,  

                     莺歌燕舞绘金秋。

                

      本届国际文化旅游节邀请了世界各地的葫芦丝名家及葫芦丝爱好者到梁河共享盛会,国际葫芦丝大赛奖金总额更是高达25万元。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充分展示中国葫芦丝之乡——梁河的迷人魅力。

    教師研修班考试结业的当天下午,师生一起去葫芦丝演奏大師(“竹林深处”作曲)龚全国墓地缅怀。然后到葫芦丝演奏大師哏德全家乡缅怀。

 

 选手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相互交流的经验成果、四面八方绽放的最优秀的技艺、结下的深深的丝友情谊、圆梦的喜悦和种子、怀揣着更远大的目标,他们要将手中余香播撒到祖国的天南海北。     

 

    这是一个沸腾的初秋,硕硕的香蕉、香喷喷的过桥米线、茂密的原始森林,造型独特的竹楼,美丽的金孔雀,如一场浩大的盛宴引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葫芦丝爱好者们的青睐和热切关注, 丰盈累累的硕果拥抱了葫芦丝的家乡--德宏州梁河县。

                    四,梦想

    2018531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区培训中心308会议室座无虚席,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广大葫芦丝爱好者们匆匆吃过午饭,冒着夏日的燥热,好多同志早已提前半小时等候在这里。

    两点整,东风地区惠民系列培训---葫芦丝公益讲座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了。这是中国民管乐学会葫芦丝首场公益讲座。

      受到东风地区文化中心特聘请的有: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何维青、中国煤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笙演奏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谦办公室主任张履福、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副秘书长刘希广三位老师。

    几位老师从两点讲演到五点,三个小时的文化盛宴,内容丰富,讲演交替,新颖经典,含金量大,珠联璧合,丝友们听讲凝神专注,如痴如醉,观看精彩演奏又是热血沸腾。

      首先由张履福老师向听众介绍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性质,它是经国务院文化部批准,并在民政部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团。 成立33年来,下设为20多个专业委员会,担任会长的都是资深专家。其任务是推进民族器乐, 促进和取得很好的效果。此次作为首次现场宣传交流和观摩的尝试,具有重大意义。

      所有到会朋友们都对这场讲座给予了热情欢迎和支持,三位领导也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件事情。

      何维青老师讲述了葫芦丝的历史由来,讲了他于1961年参加中央慰问团去了云南德宏州梁河县,结识了葫芦丝之后,为了研究它的历史,又去过云南16次,他对葫芦丝的了解、喜欢、热爱、娓娓动听的故事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每一个听众。他还介绍了目前全国葫芦丝文化魅力的影响之深、之广、之大、非常了不起,学习葫芦丝的人数不再是成千上万,而是有着三千会员和一百二十万联谊会员了。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已经发展到了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休斯顿还成立了专业委员会。中国的民乐-小小葫芦丝不仅能演奏很多好听的民族曲,还能演奏好听的国外曲子。葫芦丝不仅给人们带来快乐,还在弘扬、传承、发展、葫芦丝文化艺术中起到了国际交流作用,让世界人民也都认识葫芦丝,喜欢中国民乐。此时何老师深情地吟诵了那条广为传播、脍炙人口的座右铭:葫芦丝,丝丝情深;巴乌曲,曲曲谊长。

  何老师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妙语连珠,绘声绘色,讲解了学习掌握葫芦丝艺术的基本功练习方面的技巧,对气、指、唇、舌、乐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他最后强调了大家记住葫芦丝演奏姿势的六句口诀:1、头要正胸要挺,2、乐器顺腿放松,3、左手上右手下,4、歪七扭八最可怕,5、指肚按孔要严密,6、千万不能跑漏气。

      这已成为基层全面教学的必修课。因为这段口诀全面描述了如何做到人丝合一的一种状态,诠释了葫芦丝人进入演奏时的必备的舞台形象。它告诉我们,葫芦丝艺术是神圣的、古老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乐古韵,是吉祥、温雅、友爱、和谐的使者。这段通俗的、形象的、好记的口诀给学生带来了动力,达到解惑释疑的效果,解决了学习葫芦丝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刘希广老师在推广普及葫芦丝艺术方面做了不少努力。20122017连续两届促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与当地政府合作,举办了全国大型葫芦丝比赛;2013年以来积极投身葫芦丝公益教学活动,先后教了几百名学生。

     刘老师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一是依靠政府组织,才能实现真正的公益性、普及性、推广性。才能办成充满艺术魅力的艺术团体,才能登上大雅之堂。二是努力钻研演奏艺术,练好过硬本领,把真正的艺术要学到家。三是做到规范教学,规范学习。刘老师还谈了如何把葫芦丝演奏的精美:1,明确风格定位;2,确定技巧安排;3,正确划分乐句;4,精练困难片段;5,强化细节磨炼;6,追求出神入化。

      何老师演奏的《古歌》深沉悠远,循环换气令人惊叹!其意境堪比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之深厚。

      刘老师接着演奏一曲《草原美》,明快的旋律带领大家找到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和韵味。

      张履福老师一首《渔歌》惊艳了课堂。音乐一起,全场倾耳,随着悦耳婉转的乐曲奏响,张老师诠释勾勒的细致入微,人人屏息静听,到了快板乐章处,张老师热情奔放,音符迸发,韵律升腾,人人听得是群情激奋,掌声四起,好像鲜活的鱼群充斥了课堂。

      三位老师最深刻的归纳是:葫芦丝入门容易,真正吹好,想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需要终身学习。

     真是听众聚精会神,心无旁骛。

  讲座最后,三位老师还对葫芦丝爱好者提出的问题予以现场解答,向东道主赠书。

      讲座自始至终洋溢在愉悦温馨、精彩迭起、高潮不断、掌声热烈的氛围之中。一位听众激动地说:我们不出家门,便收听到了如此高端的专业知识讲座,收看到了专家们如此美妙的葫芦丝演奏,丰富了我们的视野, 这是一次难忘的、盛况空前的文化盛宴。

             正是:    

             妙语传经典,丝竹韵雅篇。

             古歌扬悠远,草美起渔帆。

             侗寨少年醉,东乡友谊联。

             群擎弘国粹,劲起万民间。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公益讲座进社区,如大海中推波助澜的浪潮,影响到了全国各地的大小公益讲座,网络讲座也层出不穷。使各地辖区的文艺爱好者陶醉于课堂里。                                   

      在中国民管学会、葫芦丝巴乌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每一位热衷于葫芦丝的传播者,辛勤的园丁们,有的面向社区退休老人授课,有的走进课堂为小学生授课,一批又一批的新学员出入其间,从找准吹嘴、音区、节拍、指肚按孔、唱谱这些基本要领,有很多初学者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成长为一名演奏家,或一名优秀的教师。

      

                     五,远航

    走进祖国的新时代,处处可以听到悠扬的葫芦丝曲,并且随着新时代的文艺复兴而迅速繁荣。葫芦丝之魅力正在被国内外有识之士所重视,所感染,所研究,所探讨。

     它浓厚的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底蕴,在与体现了古老文明的精髓-温文尔雅(滑音、颤音,使音乐尤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含蓄优美、朦胧婉转),坚柔并蓄(叠音、打音、吐音,使音乐美轮美奂),中外兼容(波音、丽音、滑舌、横舌,使音乐声情并茂),气神合一(用自然换气法、循环换气法能持续发出五度音程,主管旋律与副管单音构成的合音极富表现力),圆润质朴(舌簧乐器,其音乐轻柔细腻、惟妙惟俏),大爱无疆(自然资源,形象可爱,福禄传神,民族精神)。

 

     葫芦丝尤如孔雀开屏,美丽了梁河德宏,更是灿烂了祖国母亲。葫芦丝不仅属于梁河,更属于中国。无论是演奏人员,还是创作人员、制造人员,早己突破了梁家班的范畴,更是随着祖国的新时代的步伐,呈现出了异军突起、百花争艳的新局面。

     中国民管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何维青每逢大型比赛、聚会培训授课,都意味深长地讲述葫芦丝的历史由来,他本人就是一位潜心研究葫芦丝文化的专家,是一位专注葫芦丝事业发展的带头人。今年8月,他第17次去了云南梁河,为梁河县委具政府举办的”2018中国葫芦丝文化国际旅游节”贺彩!他始终不忘葫芦丝的故乡这个摇篮,始终将推广发展葫芦丝事业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以何会长为首的中国民管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的葫芦丝音乐响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红遍了56个民族,葫芦丝不仅给人们带来快乐,还在弘扬、传承、发展、葫芦丝文化艺术中起到了国际交流桥梁作用,让世界人民也都认识了葫芦丝,喜欢中国民乐葫芦丝。

     正如何会长那条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座右铭:

     葫芦丝,丝丝情深;

     巴乌曲,曲曲谊长。

      葫芦丝诞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孕育出了 《孔雀神韵.葫芦丝演奏实用教材》 ,创作出了《金色的孔雀》、《湖边的孔雀》、《孔雀姑娘》、《美丽的金孔雀》、《金孔雀轻轻跳》、《快乐的小孔雀》、《孔雀公主》、《金孔雀与凤尾竹》、《亲亲孔雀》、《花孔雀》、《孔雀河的传说》、《孔雀飞来》、《孔雀传说》......等多首好听的葫芦丝曲。

  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常务副会长李春华,作为哏德全的学生,又出生于云南昆明,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不负众望,潜心研究葫芦丝专业,现已出版发行专著及专辑有:

     教学专著及专辑:《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经典名曲》、《葫芦丝巴乌演奏指南》、《葫芦丝巴乌一点通》、《葫芦丝考级精曲示范》。

 演奏专辑:《葫芦丝OK版》、《金葫芦》、《欢乐的葫芦丝》、《迷人的葫芦丝》、醉人的葫芦丝》、《柔情丝语》、《丝恋》、《葫芦心经》、《李春华葫芦丝创作作品》、《葫芦情》。

      创作发行的作品有:《打跳欢歌》、《清清玉湖水》、《蓝色的香巴拉》、《丝恋》、《雪莲花开》、《断桥残月》、《木鼓神韵》、《花满楼》、《风中的葫芦》、《葫芦情歌》。

      还涌现出了乔志忱、王厚臣等一大批专业创作者和一大把专业指导教师,他们传播葫芦丝文化的足迹及身影遍布全国各地,为了葫芦丝的推广普及,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在全国各地义务演出、讲座 ,成为葫芦丝传播的热心使者。

     葫芦丝那传奇的过往,它的发展复兴,正在被人们广泛传唱,葫芦丝艺术今后一定会更加兴盛灿烂,歌赞祖国富强美好的新时代!

   此时,我耳边又回荡起何维青会长发出的宏亮之声: “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盛世中华,葫芦丝辉煌!”

此时,我又想唱一首关于葫芦丝的新编歌曲:

 

             葫芦丝声一片情

              词作:刘洪云

         

1,美妙的葫芦丝,鼓扬风帆。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研制民乐诞生的家园。父老乡亲能歌善舞,智慧超然。葫芦丝大师如蝶蜂恋花,借苍穹之光把曲词谱填。

2,灵动的葫芦丝,孔雀屏翩,美丽多姿孕育出天籁神韵。四季鲜花绽开漂亮容颜。流云似水祥和芬芳,润泽心田。金塔映日柔媚了长天,明月清风根植民间。

3,迷人的葫芦丝,情绕滇边。记录着先辈们的足迹,把音符绘制成大树参天。给祖国带来荣耀,为民族增添华丽星繁。古榕垂须文化承传,凤凰插翅五彩斑斓。

 

副词:中华文明,闪烁一颗星,葫芦丝民乐真多情,从香巴拉飘飞过五州四海,唱响了华夏,歌美了山川,委婉了新时代,生活幸福人心畅欢。祖国平安。

 

                  戊戌十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刘洪云  女,19529月出生,河北唐县人。函授本科,退休前任职于国营企业党政干部,高级职称。现为河北采风学会会员,中原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北京楹联学会会员。分别获2016年、20178月采风作品全国大赛散文三等奖和诗歌优秀奖。北京2016年东城第一图书馆60周年征文三等奖。获20162017年河北省采风学会优秀作家、金牌作家奖北京2018年老中青葫芦丝展演获金奖




[上一篇] 美女犬

[上一篇]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七十六——后记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