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韩联社随笔:《无聊》
韩联社随笔:《无聊》
作者:韩联社

(作 者 近 照)

 

(一)

这个周末,没来由的,天气闷热,独居斗室,无聊又无奈。

来了的,本不是想来的;离开的,本不是想离开的;说了的,本不是想说的;沉默的,又是你不得不沉默的……

 

(二)

饿了吃饭;假如你不想吃饭,那就喝酒。啤酒。

中午一时,从家里出来,到小区门口小卖部,要了两代榨菜,两包花生米,一袋金丝条,两瓶冰镇啤酒,拎到办公室来。

酒是个好东西。也是个神奇的传说。这么辣辣的液体,为什么就千年长流不衰呢?上古时期,人们就开始喝酒了,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就借酒撒疯……历代的帝王,哪个不是喝酒的家伙?秦始皇,刘邦,曹操,司马炎,李世民,赵匡胤……一代枭雄曹操当年横槊赋诗,对酒当歌,最后弄得赤壁惨败;赵匡胤以酒为掩护,来个“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对皇权的威胁……

写到这里,第一瓶啤酒喝完了,于是,打开了第二瓶。说为打开,并不是用工具,而是用牙齿轻轻一磕,瓶盖嘣的一声,就跳起来了……


(三)

前天清理邮箱,忽然发现了两封无厘头邮件。

一封如下——

萧含先生:

你好!我是你的同事的爱人,和你住同院,我爱人经常和我谈起你的才华。我正在拜读你的中篇小说集《清明前后》,非常感人。试发一邮件以示感谢!

                                            

                                                        江山如画  2009,5,6


 

另一封如下——

萧含伯伯您好!

小生名严子康,行唐人,现就读于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前段时间有幸从同学处拜读大作《孤鹜已远》,感触颇深,然而奔波书市,欲购无门,于是冒昧提笔去信,一来询问新版何时付梓,何处可购;二来作为古典文化爱好者,请萧含伯伯多加指导、不吝赐教,谢谢!

 

                                                           严子康 2009,5,6

(四)

这位严子康先生自称“小生”,颇感油滑,因此就没回复。倒是这位“江山如画”,令我耳目一新。既然一个院住着,爱人和我是同事,干嘛还发邮件呢?于是作了简单回复,请他(她)自报家门。

今晨,邮接到了江山如画的邮件,如下——

萧含先生:

你好!前天很冒昧给你发去一邮件,感谢你在百忙之中回复。我是XXX的爱人,他常提起你的才华,今有幸赏读你的华章,《清明前后》中的《夏之惑》第一、二章,描写农村广大朴实善良勤劳正直的农民形象,情节很感人,非常喜欢看,正在赏读中。谢谢!

                                                                                                              2009. 5 .8

 

我的天!这是我的一位老同事、老兄的夫人。我与她的先生,从前在一起工作,我曾是他的领导。他是个工作踏实、脾气倔强的人。曾经为了一篇文章,与一个美女诗人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官司。我对他,从来都是以兄相称,哪怕批评,也是以“老兄”二字开头。

如今老兄早已退休,前不久的一个傍晚,遇见他们夫妻一起遛弯,嫂子向我索书,我当然不敢吝啬,想不到如今接到了这么一封毕恭毕敬的邮件。我赶紧回复,说嫂子你好,只要你喜欢,累死也心甘,今后请不要叫“先生”,要叫“兄弟”才对,云云……

 

(五)

在案头,还放着几个朋友的书,简介如下——

一,《闲心闲悟》,砾华著,远方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砾华是个乐呵呵的雅人,可惜一直不认识。在春天去鹿泉小毕村踏春时才见到了她。一种飘渺的慵懒的文化气息,在她身上荡漾着。她不是美女,但叫人赏心悦目;她堪称才女,但没有才女身上常见的那种轻飘飘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毛病;并且,她的京剧唱得如此之好,婉转如黄河浪,缭绕如蘑菇云,凄切如婴儿哭……

这本书以“闲”为绳——分为闲而思、闲而读、闲而游、闲而赏、闲而乐、闲而吟、闲而写、闲而记八部分,虽然稍显刻板,零碎,毕竟条理分明。在后记里,她感叹说:“你的心是我永远的舞台,我的梦因你而精彩!”

二,《燕歌行》,文裳、弓月、天放著,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这是一部旧体诗词集。三位作者的笔名,沁润着中华古典文化。三人中我只认识一位:天放。

天放先生是我的藁城老乡,南开大学毕业,著名青年书法家,是个满腹锦绣婉转如河湾的人。且看他的一首《贺新郎》——

坐看风云起。啸声长、山鸣谷应,逗飞秋雨。呕尽胸中千万块,血泪凝结硬气。且助我、春风词笔。傅粉何郎师不得,近东篱、种些凌霄菊。换几斗,折腰米。

而今酒瓮常干底。举空杯、嬛娥不入,与谁相许。羞唤他文裳词胄,诗脉南周对语。这郁闷、狂农怎喜。万里长风秋雁过,欲随之鼓臂飞难去。凭借助,拔山力。

这首词,可堪玩味。一直以为,今人作词,未必非要用那些古典词语,有时候,大白话入诗,味道更浓烈些。老诗人聂绀弩先生写过一本《散宜生诗》,真是绝妙好词。那本是一本写“五七干校”劳改的诗,却写得风生水起,白菜萝卜,青翠欲滴。相比之下,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写劳改的那些“菜花引蝶入厨房”之类,就很不伦不类,他的那一组怀念向阳湖的诗,简直就是拍足了马屁,令人生厌!

三,《枫叶曲》,谷天珠著,银河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这是一部袖珍诗集。是农民诗人谷天珠先生的诗歌精选。

在鹿泉市小毕村,我见到了有名的“鹿泉三老”,谷天珠是其中之一。他身体羸弱,满面风霜,那眼神里,却流露着奇崛不屈。


 

在小毕村傅梅祥先生家,传说中的“鹿泉三老”傅梅祥、谷天珠、东明堂一一登场。这几位鹤发童颜的乡间诗人,令我不忍仰视。傅老先生一见我,就连连称赞,“你的文章怎么写的那么好呢”,叫我无言以对;我知道他是发自肺腑,却在汗颜之余,感到些许悲哀。因为,我的文章,实在没有达到“那么好”的境界。东老先生向我讲述了他追求文学的经历,并把他的《旱码头--鹿泉的故事》送给我,诚惶诚恐的要我指教。谷老先生嘴唇懦弱些,文气却昂扬澎湃,在回来的车上,我大声朗诵他的诗《感伤》——

一片惆怅世界

使我慢慢坠入沉思

花木枯萎来年复、

人失花期何朝归

不见勤蜂花丛舞

没有彩蝶近身飞

我真想大哭一场

寻不见曾有过的梦幻

捡不回往昔的故事

啊,一切将化作遥远的回忆

此诗读罢,我也想大哭一场!哭过了,擦干泪,再读他的《梦中情长》——

梦中的你

还是原前的样

慧目闪闪 睫毛稀长

你含着泪向我走来

述说着久别绵绵的情长

你也有了人家

我也儿女满堂

无意中梦中相会

各自怀着惆怅

旧情未了 梦情又增长

(2009,5,9)



■下雨随笔……

(一)

终于下雨了。前天,昨天,闷热异常,简直就像三伏天……

在这样的雨天里,汽车呼隆隆开着,行人披着雨披打着雨伞走着,朋友们莺歌燕舞地生活着……木易同志还在值班,阿兰同志还在愁嫁,斋主先生还在云山雾罩地到处忽悠,废物先生还在为之开车为之跑前跑后……

在这个落雨的早晨,很想对木易同志道一声“领导辛苦了”,对阿兰同志说一句“甭发愁丑女也可以嫁的很好嘛”,对斋主先生说一句“忽悠累了惦着喝水”,对废物先生说一句“兄弟注意休息啦”……

(二)

网上消息:据报道,汶川地震博物馆经过近一年紧张施工,目前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正式建成。五万多件展品陈列其中,范美忠的眼镜被列为展品,堂而皇之地摆放在展台之上!

呵呵,还是挺搞笑。这个汶川地震博物馆始作俑者的思维,端的挺怪异。

范跑跑先生是谁?相信许多人都知道。在地震来临之际,他作为一个老师,置全班同学的安危于不顾,兔子似的转身撒腿就往外跑——你跑就跑了吧,在灾难面前,谁都有维护自己生命的权利;然而,这个范跑跑先生,不但没有对全班同学有一丝内疚,还要把自己的逃跑行为当成经典动作,总结出一套冠冕堂皇的歪理邪说,上报纸,上电视,到处吹嘘,似乎他成了什么“逃跑英雄”、“逃跑模范”,这就令人难以容忍了。

当初,人们批判范跑跑,并不是说他在危险面前不可以跑,而是批判他逃跑之后的种种言行——“逃跑有理”、“逃跑光荣”、“逃跑英雄”。这简直就是一种无赖哲学。

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应该是:你可以不做英雄,但你不可以嘲笑英雄,诋毁英雄;你可以自己逃跑,但你不可以逃跑之后还如此理直气壮,如此振振有辞,如此自命不凡,如此以逃跑英雄自居!——逃跑与见义勇为之间,毕竟还有着非常遥远的距离。

然而,无论如何吧,范跑跑先生毕竟是“一跑成名”了,跟某些女星的“一脱成名”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一旦成了名人,许多事也就好办了。这不是么,人家地震博物馆“慧眼识英雄”,也就把范先生逃跑时戴的一副眼镜当成了难得的陈列品,堂而皇之地摆出来了。

在此,我有两个问题请教博物馆负责人:第一,这副伟大的眼镜,是向范英雄借来的、租来的,还是高价买来的?然而,无论是借、是租,还是买,似乎都显得有些荒唐不着调吧?第二,这副伟大的眼镜下边的说明,是怎么写的?

说起来,这副眼镜嘛,毕竟经历了地震烟雨,镜片上飘绕着地震波,镜面上飘漾着对死的恐惧、对生的渴望,镜框上标榜着主人喋喋不休鼓吹的那些“人性”啊、“自由啊”、“生命至上啊”等等陈词滥调。

然而,既然博物馆陈列了,就是要展览的,要写说明的——“瞧,这副伟大的英雄的眼镜”、“这是一副经过强烈地震波冲击洗礼的眼镜”、“这是一副承载着人类对生命的渴求、对自由的追逐的不同寻常的眼镜”……

呵呵,看来,汶川地震博物馆,依然可以振振有辞啊!

请问汶川地震博物馆:“汶川”二字,代表的是不屈不挠的抗震精神,你们把跑跑先生的眼镜放在展台上,是要提倡在灾难面前的“逃跑主义”吗?



(三)

“感谢帮我摘掉大师帽子。”

这是“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昨天在杭州说的一句意味深长地话。

关于文怀沙先生,我不甚了了,也没有兴趣追踪什么。只是印象里他老先生一把大胡子,一只大墨镜,一只大嘴巴。大胡子表明高寿,大墨镜显示另类,大嘴巴踢哩秃噜都在赞美美女。——至于别的,就不知道了。

前一阵子,人民日报记者李辉先生石破天惊地揭露文怀沙的老底,直指他头顶上“国学大师”、“文史大家”、“楚辞泰斗”等光环的历史真实性,说他根本不是什么大师,连年龄都是假的,还曾经猥亵妇女,并因此入狱……李辉先生在《我为什么要质疑文怀沙》一文中,详尽公开了“质疑文怀沙事件”的过程和原因,并发出了一声呼吁:“我们的公众多么需要历史真相,多么需要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师,多么需要真正对得起后人的文化成果!”

应该说,李辉先生的初衷,也许并不坏;然而,将并不严肃可靠的所谓“个人资料”公之于众,就显得有些刻薄了。我看文怀沙的回应,就很有意思,他说,我从来就把没有说过自己是什么大师,那都是别人封的,“感谢帮我摘掉了大师帽子”……

呵呵,人家从来不自认为自己是大师,你李辉折腾半天,不是没劲么?老文先生又说,谁年轻时没有荒唐过啊?——我看这话挺实在。你李辉义正词严质疑一个百岁老人,又有啥意思呢?你年轻时就是白璧无瑕吗?你在自己的履历上,就没有一丝一毫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历史,本来就是一团乱麻,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远的甭说,在我党历史上,几次重大历史事件,这么多年了,这么多专家下功夫研究,都无法搞清楚,何况一个人并不重要的历史呢?

至少,李辉先生的做法,不够厚道;至于文怀沙的态度,我看还是蛮有水平滴。够洒脱。

(四)

……内心深处,总是沸腾着一股强烈的紧迫感,总是感觉,自己该做的事情,一点也没有做成……有时候,这就是一种失败之感……

安排好的工作计划,没有完全落实;安排好的读书计划,似乎懒得落实了;安排好的写作计划,无限期停顿了……每一天过完,回想一下,都是得过且过,无所事事,蹉跎岁月,浪掷生命!

不乏自知之明。我是个笨人。不会做事。当官么,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也没有多少兴趣,在媒体供职,就一“吹鼓手”而已;经商吗,自认没有这份才华,非赔得连裤子都没有不可。我所会的,就是写字。——因此,每年都做一个写作计划,结果往往是落空……2008,已经蹉跎;2009,依然空白……

质疑。浮躁。对自己的质疑。对世界的质疑。对写作的质疑……缭乱了心境,带来了强烈的浮躁。在如今的世界,安静下来,是多么困难啊!……

没有办法,只好写博。无论如何吧,这也是一种文字的表达。而已。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穿越时空的孤独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