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大赛)古镇伯延
(大赛)古镇伯延
作者:传说

  ----寻找历史迷雾中的真实

     伯延镇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城南10公里处,南依鼓山,北临南洺河,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村里店铺林立,十分繁华。满目的青砖灰瓦,精巧的飞檐雕壁,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是一座享有盛名的文化古镇。
     伯延犹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镶嵌在冀南大地上。更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既有古朴而精美的外表,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透过历经百年风雨的徐家大院、房家大院,领略一下这里独具一格的魅力和风情吧。  
     徐家大院位于伯延村中心偏西,气势恢宏,在建成当年曾轰动武安县域,显赫冀南大地。整体建筑形式属北方四合院式的群体套院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坐北向南,东西厢房对称排列。四合院以南北顺序排列,形成九门相照格局---里三门外三门三三见九门门门相照,据说这种格局是依照故宫进行设计的。
    走进徐家大院,只见每座院落无论门楼上还是室内,根据功能的不同都有匾额刻绘,木雕花纹方格,装修考究美观,厢房顶部及女儿墙,全系蓝砖青瓦,砌成假飞檐,寓意吉祥,文化色彩高雅。无论“诗礼传家”的巨大匾额,“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对联,还是“以德为邻”的砖雕,“修业”、“敦厚”、“崇礼”,“存养省察”的警句, “鲤跃龙门”、“喜鹊登枝”、“五子登科”、“孟母三迁”的雕刻,都充满了儒家教育的色彩和韵味,告诫子孙做人,鼓励子孙上进,教育子孙读书习礼,修身养性。而人情味十足的“和为贵”匾额,砖雕“诚”字的照壁,则给人一种信任感。徐家的先人在长达两百年的商贸活动中,就是凭借待人接物的一个“和”与“诚”字,生意越做越大,以至于商号买卖遍布全国各地,完成了一个大家族沧桑凝重辉煌的兴衰史。
     在伯延老街的西南角,有一大片占地近百亩的“品”字型城堡式古建筑群,布局独特,规模宏大,号称“房家过道大院”。
     在房家大院内,悬挂的 “敦厚乡邻”, “止于至善”, “敦厚义礼”,“育得堂”,“常怀堂”等匾额刻绘、砖雕、木雕、石雕,镶嵌在青色灰砖墙上书院古道尽头的影壁,花鸟草木纹饰,八仙、 “渔、樵、耕、读”等等,雕刻精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体现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怪不得有人发出“天下民居哪里好,武安伯延第一家”的感叹。
     房家虽经商起家,但重诗书传家,房锦云的儿子房德三,先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后又成为武安留学美国的第一人,学成归国后曾担任北京文化大学校长。
     饱读诗书的主人房锦云性诚实,忠厚和蔼,侍奉继母,善待其侄,好善乐施,救弱扶贫;设义田义学,接济族人;建义仓,捐谷物,荫庇友邻;兴水利,劝农桑,属意农林;苦思 “富民之道”,与徐氏兄弟共创武安第一所 “私立尚德小学校”,为现代教育上开山之举,武安教育旗帜,精英摇篮。鼓山无言,洺水有情,房氏呕心沥血,造福桑梓,功德无量!也曾向远在北京的大学捐款,得教育界钦敬,成教育史佳话,受官方嘉奖,以“育我菁莪”匾旌其门,私德完美无缺,止于至善,足流芳百世,令今人汗颜!
     我们从这些深宅大院里,体味到伯延的先人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格理想;体味到他们的儒商精神、耕读古风、与天合一的心态;体味到中华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与和谐诚信的现代价值理念完美巧妙地结合。
伯延之美,不必说其自然的山水风光,民居的结构简单,气韵生动;也不必说其醇厚深邃的人文底蕴;但就古村的淳朴民风,敞开着大门等待你叩门而入的热情乡民----房家书院古道居住的刘增付老人,那位以“有进还需有出”道出徐房两家百年辉煌秘诀而著称的“民间收藏家”,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会很大方地招呼你去他的“民俗博物馆里”四处看看,随口给你讲讲老宅子的故事。
     伯延古镇曾因撑起武安商业的半壁江山而繁盛一时,然恋恋红尘,时势变迁,一度辉煌之后留下落寞,但伯延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却还孕育出别样的物产和民情风俗,以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熏肉、卤肉而闻名,以红色记忆高树勋将军起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而载入史册,这位底蕴深厚的乱世佳人,历经多少风雨,多少兴衰却宠辱不惊,仍在苍山如黛的似水流年中,诉说着悠悠往事和不堪回首的过往,意味深长地微笑着见证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山乡传奇。
    伯延,一段辉煌的历史。
    伯延,一颗璀璨的明珠。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孤单的幸福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