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中秋之夜
中秋之夜
作者:梁淑增

    绚丽的夕阳刚刚落下,月亮还躲在云层里。我从七步沟游区酒店吃过晚饭出来,赶往中秋拜月大典现场。我看离开幕时间尚早,于是,一边慢慢走着等着后面的朋友,一边欣赏起七步沟的夜景来。

    途径那两座山,和从前一样,我站在他们之间,用我的心感受着它们的存在。这两座山不同与其它,因为两山之间的纹理十分契合,像是被鬼斧神工劈成的似的。而两山中间被一条大路相隔了几十米,劈开之后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漂移开,也不得而知。它们相对而立,其中一座高耸伟岸,黄褐色的岩石尤如男人裸露着胸脯,它被一条条峭壁附着威严冷峻,峭壁上有一点微凸。另一座也是一样,不同的是它的胸部微凹,因此略显柔弱了些。奇怪的是,那山微凹处的对应点恰好是在另一座山微凸的地方,宛如是一个人掏走了另一个人的心似的。他们如一对夫妻,默默守望。若不是因为我已不是年轻人,我可能会想象他们是一对浪漫的恋人。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即分何必相守。这两座冷漠的山依然触动了我悲悯情怀,何以伤感让我徒然感喟,大概是因为今天本是团聚的日子吧。

    还是不要为那些似是而非的故事伤感了吧,祭拜月神祈求团圆才是今晚的主题。我等到了同伴,和她们一起来到祭拜现场。祭台上搭建起一个硕大的嫦娥奔月模型,模型造的很逼真,灯光放射出一轮银白色的光芒,嫦娥面容娇美姿态婀娜,温柔的眼眸顾盼生姿,恍惚间以为是嫦娥下凡。想到,若是后羿在七步沟,方可与日思夜念的妻子相拥相聚了。

    思念,是古代诗文不衰的主题,它也渐渐的在原本普通百姓为欢庆丰收全家团聚的祭月风俗中占居主位,演绎成一家团聚与思念为主题的祭拜活动。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把酒问青天》将拜月推向了极致。拜月吟诗也是历代文人墨客不可或缺的风雅之举。

    这次拜月大典当然少不了邯郸文人到场,我也有幸混入其中。我和几个文友在现场一侧坐下,等待着赋予浓浓文化气息的仪式开幕。此时,月亮还没出来。

    一曲古筝乐曲拉开了祭拜序幕。十几位少男少女身着汉服服饰,神情庄严,手持托盘,缓缓走向祭台,将瓜果、月饼,一一摆放。此时,奇迹出现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月神不负众望惊艳而至,全场哗然。玉轮冰盘似的圆月高挂在黯蓝色的夜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大地一片银色。人们在一阵惊讶声中慢慢安静下来,置身于纯净澄明的月色里,委婉低沉的古筝在拨奏着,带你走进心灵深处的那片净土,心随乐曲升华,超凡脱俗。在这一刻身心得到沐浴,尘埃涤去……

    仪式、皓月、音乐,这岂止是生活情趣上的点缀和形式的传承?它穿越千年时空,启发着人们感知前人,感知天地,感知生命,感知我们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它传达着人类与天地自然相辅相成的和谐之道。

    人们敬畏的月神,曾经照过多少乡愁和亲人思念的泪水?又照过多少尘世间的悲欢离合?李白诗句说的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心陡然望月抽泣,月亮之所以这么明亮也许是几千年思念的泪水冲刷的吧?

    月亮高高挂在夜空中时,祭拜大典结束了。几个文友在安主席关照下,一同坐在酒店里饮酒助兴,服务员打开红酒,葡萄酒的幽香顿时弥漫开来,美酒还没喝人已先醉。

    武安文学社的几个年轻人到场,让酒席的气氛活跃了起来。朋友们举杯相贺,侃侃地谈文赋诗。古筝老师为中秋之夜奉献了了最美妙的音符,我虽不懂音乐,却依然感受得到,手指拨动的琴弦,别有深情万重;山脚下溪水潺潺,秋风也闻声赶来,全然不顾带给皓月的丝丝阴影。大自然如同人生一样,不完美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回到酒店,夜已深。当我和同屋文友聊起晚上的饮酒赋诗听古筝赏月的情景,她一扫睡意,兴奋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共同的爱好,把本不爱多说话的我们打开了话匣子。当聊到拜月仪式前月亮如何神奇跃出时,我们索性关掉日光灯,把窗帘拉开,让月光涌进房间,窗外的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我和文友在月色陪伴下分享着七步沟带给我们富有诗意的夜晚……

                                                     2015/10/29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哈尔滨的春天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