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笤帚
因为要搬新家,我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在床下的箱子里,发现了一把九成新的笤帚。见物思人,如今笤帚还在,而制作笤帚的人已经走了。这把笤帚是父亲当年留下的,它虽不是什么宝,但是它结实耐用,一直没舍得扔。
这种笤帚是矮的,把是短的,总长大约40厘米,有15厘米的把,大约20厘米高,扫地时人要弯着腰,时间久了会腰疼。它是用干透了的黍子秸秆,麻绳,牛筋绳专门缚成的。听母亲讲,这种笤帚原料广,制作方便,经久耐用。所以我们小的时候,家里,学校里大扫除等都用这种笤帚。
在那个年代,谁家笤帚不多了,就得先种一年黍子,等到黍子成熟了,把黍子捋光,干透了,便可以做笤帚了。
笤帚的制作也挺有讲究的。父亲通常把成捆的黍子秸秆组成一小把一小把的,再把多余的叶鞘用镰刀去掉,整理的顺顺当当,最后用水浸透备用。
父亲坐在一条较矮的凳子上,双腿上铺上一块毡布,瞪住“拐子”(一种“丁”字形的木头脚蹬子)。脚蹬子的另一端连着一根牛筋绳,牛筋绳的一端拴在皮带上,皮带拴在父亲的腰间。用牛筋绳将浸好水的黍子秸秆一小把一小把缠住扎实,翻转后用麻绳困扎,再打死结,去掉多余的麻绳,共用麻绳扎6-8道。一把笤帚大约需要6-8把黍子秸秆(25厘米左右),再把黍子秸秆剩余的部分(大约15厘米左右)用麻绳扎5-7道,扎实,捆好,做为笤帚把。最后用镰刀将黍子秸秆的根部削去,一把笤帚大功告成,为了成型好看,往往需要在石板下压上一个晚上。
这种笤帚最早源于我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开始使用了。
记忆中,孩提年代,家家就用这种笤帚,它用处可大了。它不光是用来清扫屋子的尘土。有时孩子在外面惹祸了,父母就顺手用笤帚把打屁股,有时打得生疼。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笤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渐渐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塑料笤帚,也很讲究,实惠。现在一些农村,偶有娶媳妇的要用一把新的黍子秸笤帚象征性的扫一扫婚车,说是扫净里面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或许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吧。
时过境迁,黍子秸笤帚总能让我回望到那些流水般逝去的岁月,如诗,如画,变成隐约的花香,让人心醉。
2016.10.12
作者 吕瑞杭 石家庄市赞皇县南清河乡卫生院 13930165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