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相约无关名利,是因为相同的志趣,相同的思想;有一种情感无关兄弟却胜似兄弟,只因各自付出了真诚;有一种作品即人品,那是用真在书写人生。
郭俊禹先生是河北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工程师,衡水著名作家。我和郭俊禹先生从未抹面,可以说,在大街上碰对面也不相识,但郭先生主动打电话约我见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那是2015年4月6日,我在博客上浏览好友的文章时,发现了郭俊禹先生的新书《挥不去的的乡愁》出版了。我甚为高兴。
我是郭先生的粉丝,在《衡水日报》上读过他的不少作品,崇拜已久。我便在郭老师的博客上留言:我是您的忠实读者,我想拜读您的大作《挥不去的乡愁》,并留下电话手机号。
留完以后,我哈哈大笑。妻说,神经有毛病,自己笑什么。我没理她,心想:写也白写,郭先生是衡水名作家,很忙,准没空搭理我这个无名小卒。
4月7日下午4时40分,我的手机“嘟嘟”响个不停。我打开手机一看,是个陌生的电话号码。谁的电话呢?不管他,反正接电话不花钱。
“喂,您好,请问您是哪位?”
“我是郭俊禹,你是在我博客留言的依仁么?”郭老师操着浓重的武邑口音。
“是,我是依仁,留言的正是我,我很崇拜您郭老师。”我兴奋地说着。
“什么郭老师,我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郭老师谦虚地说。
……
“好、好,我们以后常联系”。 我们不知不觉地谈了很久,于是我们有了一个约会。
4月11日12时,我坐108路公交车,在深州市大屯镇上车去衡水。在1时40分时,我的手机传来了郭老师的声音:“你什么时候到,我在交通局五楼等你。”“我们还有十分钟就到。”我回答道。
我来到交通局五楼,在办公室见到了我崇拜的郭老师,我只是在博客里看见照片,没有这样近距离见过本人,似乎有距离感。
郭老师主动打招呼,一面给我们沏茶,一面让我们坐在沙发上。因为是星期六,办公室里只有我们二个人。岁数相当,郭老师和我一见如故,随意亲切地畅谈起来。
交流写作体会,赞叹文学形势,感叹个人生活经历;从天南说到海北,从国家说到衡水;从衡水教育说到育儿教育,从城市说到乡村。
说不尽的乡愁,忘不掉的情思。一杯清茶,敞开心扉,倾诉人生百味,感悟人生的沧桑。
郭老师在衡水居住工作二十多年,却保留着农民的淳朴和憨厚。他生活简朴、低调,手里拿着不合时宜的老年式手机。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加上勤奋的写作,两鬓早已花白,一双深邃的眼睛却炯炯有神。
文学是他的生命的一部分。郭老师十分勤奋,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内部材料和饱含深情的散文。这些文学作品,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无论乡情、文评,无论现实、理想,郭老师有什么就写什么,毫不掩饰,正像欧阳修说的“不求好句,只求好意”。
他写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可靠,给读者以实诚。语言朴实醇厚自然。每篇文章都是农村话,乡亲话,和蔼可亲。读起来像拉家常,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读了郭老师的全部作品,你就会知道他的真实世界,他的为人、处事,他的文品和他的人品是一致的。
这些年来,郭老师在文学领域里的开拓和坚守,来自于对文学情有独钟。当下,有的文学人或经商或升迁或借文学招牌揽钱,如此种种,多少文学新星陨落,我看到的郭老师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终有收获,近几年来,郭老师先后出版了:《修条回家的路》《我为交通歌唱》《是你温暖了我》《生活就是这样》《挥不去的乡愁》和衡水交通史志《衡水交通这些年》……可谓是硕果累累。
我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不到两个小时的谈话,我们已经难舍难分。临走,郭老师将他出版的文集赠送给我。而我却因去的匆忙什么礼品也没带,郭老师却是热情依旧,毫无嫌弃之意。
从郭老师身上看到了浓浓的人间真情,真是“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信哉!我会永远珍惜郭老师像对待自家兄弟一样的人间纯情……
作者:刘新奇
工作单位:河北省深州市大屯镇张家屯完小
电话:13731367835
QQ:957821200
[上一篇] 怀念网友 ——《燕赵晚报》
[上一篇] 树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