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邺城三台
灯火阑珊
国庆假期,看朋友圈里一个“晒”字了得!晒美食,晒美人,晒美景。
平日朝九晚五,琐碎事端,占据大把时间,这假期,宅在家里委实太奢侈了。可目睹高速被堵,听闻游客遭宰,蠢蠢欲动的心还是有了隐隐的恐惧,索性找一僻静去向,既了向野之心,又免不爽。距家几十公里的邺城三台无疑是一好去处。
早八时,驱车南行,一路飞驰。天空澄明,温和而凉爽。“西门豹治邺”家喻户晓,“建安文学”风骨犹在。而今,我就要去拜访这史上名望之地。似是眨眼间,车已行至邺城三台遗址公园门前。
委身于临漳三台村的邺城三台公园并不大,甚至有几分猥琐,于我们日常逛游的龙湖公园有几分差距。进得大门,矗立于门口小广场的那尊九米五的花岗岩石像却足以把人震撼,此为曹操曹孟德塑像。必须得仰视,方能望其全身。曹孟德按剑南望,身着戎装,气宇轩昂,是在思念故园,还是壮志未酬,无限惆怅,到此游览之人无不为之大家气度所折服。如我,此时,一种庄严感和使命感瞬间穿透肺腑。
曹公身后是一拱形圈门,门楣书“三台胜景”四字,门侧皆有黑底金字楹联,书曰:“登千古高台友记魏武雄风建安诗篇,临六朝都邑戎马争锋帝京繁华”,楹联所表意境实属霸气,也印证了脚下之地深厚的历史底蕴。二层之上,是文昌阁,方寸之间,立于文昌星彩绘塑像,这个民间传说中的主管升官升学之神,安然静立,注视着来来往往跪求之人。
入拱形圈门至内,是一小巧院落,院内一千年古槐,树影婆娑,系以红绫,似在向游人诉说着千古往事。小院右侧是转军洞,这条当时长约六公里,一直通到讲武城的秘密通道为曹公所建,便于军队调进调出,为战争所用。不过,日月变迁,山河移位,史书所载之洞已不见踪影,眼下所见亦为后人模仿而修。院内散落着数块石碑,年代久远,碑上字迹已难以辨清,不过,以此为鉴,千古之悠悠往事仿佛就拂过眼前。仰首,即为邺城三台之一的金凤台,拾阶而上,数间建于遗址夯土之上的房屋静穆肃立,里面陈列着邺城遗址前貌及周边出土文物。四角处,几尊女性汉俑,一尊双手举在耳边,微微斜侧身,可爱之极,另一尊垂手侍立,恭敬顺服,可惜一副奴才之相,终究不太舒服。侧厢房里陈列着建安七子及才女蔡啖彩绘塑身,泥胎粗糙,神韵犹存。门楣是黑底金字的“建安风骨”,门侧“千古唱雄风看魏武挥鞭会孟津战官渡鏖赤壁征乌桓都定中原歌不尽铜雀春深烈士壮心;万载铭诗坛有建安七子咏七哀抒饮马赠从弟寄室思驾出北廓谁写得黎阳霄殷萁豆绝章。”一幅长联写尽魏晋南北朝有名战事,文坛奇闻。此时,此地,我的耳边仿佛回响起战马嘶鸣,金戈声声,锣鼓阵阵,摇旗呐喊,遍野回音。眼前仿佛呈现出曹公以威武之躯临阵指挥,其运筹帷幄之大家风范令人竖指。
金凤台的北侧,是一处空地,稀疏篱落,秋草斜阳,正适合怀古。登高望远,一道矮墙把遗址和农人的桑田隔离开来。金凤台北侧,是三台最为豪华的铜雀台遗址。千年前,这儿曾经是一派金碧辉煌,曹操在此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与姬妾宫女歌舞欢乐,并平定叛乱。恍惚间,时而,一脸哀戚,踱步吟诵《七步诗》的曹植迎面走来;时而,“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后流落匈奴十二年,被曹公赎身回汉的蔡文姬哀乐奏响《胡笳十八拍》;时而,杜牧豪气斗天,挥洒才情,一蹴而就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美好诗句喷涌而出。无踪迹。
秋宜登高望远,本跟空气清爽有关,如今,凭借这秋,我也做一回浪漫的诗人吧!让我在这高台之上,让我在这望远之季,把酒临风,吟诵着这千年往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