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小说作品 >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七十二——改革开放初期(三)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七十二——改革开放初期(三)
作者:王西庆

我们知青在文革前都看过话剧或电影,叫《霓虹灯下的哨兵》,里面的故事情节,叫人看了不得不使人们有所警惕,虽然现在已经是改革开放了,但有些老辈的人还是停留在文革前的思想中,像我还更应该是停留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人。因为我们当时处在的时代不同,受的教育也不同。

我这时马上过去,给电影厂看门老大爷递过去一根,一根当时很时兴带过滤嘴的香烟,可是,人家老大爷死活也不要。我心想:

“还行,这真是毛主席时代的人,立场还很坚定,不为糖衣炮弹所打中,这些人真是像过去说的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前几年,我出差去北京,曾经在日坛医院里想看一个病人,在住院部病房楼道口,也是曾经碰见一个相似的看门老头,撅的很,听说中央的邓颖超同志,曾经来医院看望住院的陈毅同志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是在规定的时间里探视病人,被这个老头阻挡住,说什么也没有让进去。这一次,在上海,我又碰到这样的人了,显然,这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同志。

没办法,最后,我们几个人一直同意,既然来了,就在这里多等一会儿吧!看一看那些明星演员们,一会儿出来不出来。结果呢!我们等了好半天,连个人影都没有见上,后来我就赶紧说:

“咱们快走吧!快走吧!上海是个沿海城市,特务又多,要是人家把我们都当成特务给关起来就麻烦了,要是这样结果,我怎么回去向单位领导交代呢!”唉!在这里白白的耽误了大半天,害的我连收录机都没有买上。

在当时,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不要说录音机紧缺,就拿孩子们初中所学习用的教科书来说,在八十年代初都很难买到,暑假里老师让我们家长们,给自己孩子找几本别人已经用过的旧书,来提前让孩子在暑假里学习。提前预习那些书中的内容,也好让孩子们开学后提高学习成绩。结果呢,我,我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这一类书籍,新华书店去了一趟,也没有见到这一类教科书。后来,还是爱人单位的人给找到的。当时,爱人在工厂的办公楼、检验科办公室工作,旁边有一个技术科,爱人认得里面有一个大学生的工程师,他向我们伸出了友谊之手,让他的小舅子,给我孩子找到了几本、曾经学习用过的书籍,当时他的小舅子已经考到北京上了大学。在当时,我们还是很感谢那个工程师、以及和他的小舅子的。因为,因为在那个时候,这一类的书籍还是很缺乏,听那位工程师说,他的小舅子已经考上了大学,不需要这些书籍了,如果你们还需要的话,可以还让他小舅子,再给我们多找几本书来。

多少年后、多少年后我才知道,他的小舅子学习成绩一向很好,后来还去了美国学习,回国以后,经过自己的奋斗,成了大名鼎鼎某公司的董事长。后来,爱人工厂的那个工程师也调到了市里工作去了。我终于得知,连那位工程师恐怕想都没有想到,他的小舅竟然跟我还是校友,在同一个中学上学,同一个中学毕业,而且还是、还是同一个河北邢台老乡,如果没见过面,说起这些事来,谁也不会想到的。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很有缘分的,要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在北京,我想见一见这位老乡、校友,吃上一顿饭,感谢一下他。因为儿子学习的时候,曾经找过他用过的一些书籍,后来孩子经过努力,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重点大学,于他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医科大学毕业后的儿子,也到了北京工作,我们都是同在北京居住,同在北京的蓝天下生活,我真心地感谢他和他的姐夫对我们的帮助。

只可惜,当儿子后来知道这些后,也是感到十分惊呀,问我那些书在不在了,也许儿子是想回顾一下那位董事长,所学习用过的书籍中有什么奥秘吧!那一个个的括号,一个个写在书中的标注,就足以表明那个董事长是多么的用功学习。只可惜当儿子考上了大学之后,那些书籍随同儿子所学习的用品,我都当成废品处理掉了。

在那个改革开放初期,各类商品还是十分的缺乏,但是,国外进来的一些东西还是有的,像外国的电影呀,电视剧呀,都来到了中国,使当时的青少年们,迎时髦,赶潮流,流长发,穿通裤,还追求着刺激。结婚时,得有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而这些东西是后来才有的,而这些东西当时好多都是从外国进来的,有些是人们去伊拉克打工用外汇买回来的,而且很贵,我们一般人只能是望洋兴叹。在我1972年结婚的那个年代,人们还在普遍的穿着白黑蓝绿颜色的衣服,结婚时,母亲送给我爱人,一条她在重庆买的,时样的枣红色的羊绒毛衣,胸前左上角锈有几个好看的花朵,另外还有一条厚厚的鸭绒头巾,我想,这些东西,也许是从国外进来的,在解放初期国内不可能有这些东西。后来,被爱人的妹妹看见拿去,她和她们的女工友们穿戴上,左一个照相,右一个照相,真是出尽了风头。可想而知,当时在物资紧缺的条件下,人们多么的渴望要得到这些东西。我在结婚后,穿得衣服还是父亲从部队带下来的“凡尔丁”,像呢子一样的黄军装,骑着是找人寻来的二十多张“工业卷”,买的加重飞鸽牌自行车,当我骑着新车带着爱人在马路上兴高采烈地行走时,路上的一些人都刮目相看。我不知道他们看什么呢?看我们穿的是不是很特别?爱人当时上身穿的是时髦的、崭新的黄条绒衣服,下身还穿着是一条结婚时新做的,天蓝色的料子裤子,那料子布可是父亲委托从天津医学院分配来工厂的张医生,回老家天津探亲时,花了二十多元钱给我们结婚时买的,当时买二十元的料子布可不是个小数字,那个医生的父母都在天津这个沿海城市,他在父亲工厂里人缘很好,都三十来岁了还没有结婚,后来听说文革后才调回天津结了婚,我还是很感谢他的,我自今,还是很想他。

我当时正带着爱人,骑着自行车,穿着好衣服高兴的在马路上走的时候,马路上一些人都羡慕的看着我们,我骑车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有红灯时,我迈腿叉住了自行车,当爱人正准备从后面迈腿下车时,没想到这时“咚”得一声响,后面竟然有一辆骑自行车的,好像是没有长眼睛似的,猛的撞到我们的自行车左后面。我一看,是一个中年妇女,我们当时很生气,她究竟是看什么呢!是在看路呢?还是在看我们这对新人?我都停车了,她还在往前猛骑,在看看爱人,那崭新的天蓝色裤子上,被自行车闯的撕破一公分大小的口子,对于特别爱干净、爱漂亮的爱人来说,当场气得狠狠的说了她一顿。

在当时,人们的衣着打扮还停留在文革时期,你要是稍为打扮的、穿戴的漂亮点、鲜丽点,人们就会用惊呀的眼光看着你,当这些商品赶不上时代的潮流时,人们就把眼光看准了国外,看准了国外的商品,一般来说,沿海城市要比内地要开放,东西要多,当时,从国外回来的人,大部分回大陆都是带的彩电。而在国内很少有彩色电视机,都是些小屏幕黑白电视机。

1979年,我来北京出差,我在北京中央机关的亲戚家住得时候,晚上想看电视,还得跟随亲戚去机关会议室,去那里看还不到三十寸的彩色电视机,中央机关的百十号人把会议室挤的水泄不通。在现在看来,彩电是最普通不过了。我记得曾经有个外国领导人,说过一句名言: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是的,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的追求不像现在要高。当时我们追求的只是国家供应的粮食,白面要多点,肉蛋付食也要多点,而不是像现在随便买。交通工具是想买一辆嘉陵牌摩托车,而不是像现在人们买的小娇车。现在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今天,人们的欲望是不是更高了呢?人们追求着名牌汽车,高级别墅,国外旅游,如果,如果国家能像国外一样,把天空也开放,私人的小飞机在天上自由的飞翔,那是不是人民的欲望高到了头顶了呢?

责任编辑:李洪

[上一篇] 错 爱

[上一篇]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七十六——后记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