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小说作品 >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二十九——来到新的工厂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二十九——来到新的工厂
作者:王西庆


 1963年的下半年,我上了初中,我家又搬到一个新的工厂,父亲在这个厂子里仍然担任着厂长,另外还兼任着书记。

这里的环境也是很好的,工厂的面积也是很大,北面有条河流,上面有解放后修的不到百米长的大桥。工厂的中央被桥的南北公路所隔断,分成东西两个地方,河的南端三百多米远有一个东西走向、五十多米高的土山,解放后,政府在修新马路时把山给打通了,它与新桥相连,成了一条直线。

另外,在新桥旁边,有一座被废弃了的旧桥梁,它紧靠着新桥的东南,要小很多,这是日伪时期修建的,如今已不在主河道上。它到了父亲的工厂范围内。从这个旧桥路面往东南方向去,就是过去日伪时期修建的土马路,看上去是斜着插入工厂东南方向有好几百米远,然后绕过南面的土山,出了工厂的围墙,就往南、往平定、昔阳方向奔去。

当年抗战时,这条旧土马路,和连接它北面五十多米长的旧桥、是日寇的重要交通线。它的桥下,有八个桥洞,现已经成了父亲工厂的临时家属宿舍。就是这座钢筋水泥桥,它见证了在抗战时期,日寇从桥上经过的情景。也就是这座旧桥梁,日军从阳泉大本营出来以后,向南可以支援昔阳,和顺,辽县(今左权县)等地的日军,为消灭八路军,围剿太行山根据地,在当时应该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解放多少年,它的周边山上还留有被八路军炸毁的碉堡。

进入厂内的这条土马路,宽有10米左右,因它连接着北面旧桥,所以它的地形要高一点,路面进入了厂区后,虽然成了下坡趋势,但土马路往厂区内延伸,还是要高出厂区两米左右工厂和我的家,就落在这个旧马路北面不远的排房里。

这个厂刚建没有几年,原先不知道是从哪里搬过来的,公私合营以前听说是天津一个资本家开的,它的厂房建得很有规律;成“韭”字形,中间是八米宽的过道,左右两边分别是三排不到百米长的排房,排房的后面(北面)便是工厂的车间。

总的来说,车间、宿舍、办公室建设的很集中,设计的还很完美。过了前排房子和小马路,南面二百多米宽便是一个很大、很大面积的工厂绿化带,再往南就是前面说到的五十多米高、东西走向长一千多米的大山,它横挡在工厂的南面。尽管绿化带中间隔有一条近两米高,几百米长被废弃过去的旧马路,但在它的两边景色还是很美的、很美的。这里不仅有很多高大的参天大树,在靠近公路、主马路的旁边,还有一个百十平米的水潭,最深时有一米多深,水潭周边长了一些水生植物,很像是甘肃敦煌的月牙湖,旁边还种有工厂的果树和菜地。

站在旧土路上面的高处看去,这里工厂的风景尽收眼底,工人休息之余可以在其中或站在旧土马路上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陶冶一下情操。在绿化带中央还有一个直径十多米长、四五米深的水池,会游泳的人们夏天还可以下去游泳。咋看上去这里真像是世外桃源,一点儿也看不出这里有工厂,这里曾经就是我的乐园。

在我的乐园里,被废弃的土马路上面,以及在它的护坡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因为路面很平展,丝毫也不影响人们在上面行走。虽然它在厂区内总长超过了四百多米,高出地面两米左右,但它还是被风景区的大树,果木树,菜地,花草所环绕、包围,丝毫也不会影响这里的美观。这里美好的环境,僻静的地理位置,把整个厂区,家属和职工宿舍,都包围在这青山绿水之中。平时了我一个人在这里军训、投弹、射击和学习文化知识,使我在这里愉快的度过了三四年美好的青少年时代。

这个工厂就是高压电瓷厂,当时它才只有一百多名工人,人多的时候应该有五百人左右。因为这是在困难时期,工厂被精简了。父亲调来以后,一些人还闲话不断,说什么父亲那么大的官,到这里来那不是、不是来养老吗?但对于父亲不管一些人怎么说,他却不那样认为。既然上面把你派到这里来,就应该有上面的想法,将来国家经济好转了工厂还是会扩大的,但作为一名干部,应该是能上能下才对,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

父亲为党工作多年,他要是从1935年真正的算起来,待遇上应该是老红军,他的军衔还应该再高才对,可父亲他从不计较这些,他也从不向党组织提任何要求,包括孩子们的就业、参军、提干等问题。

后来,我听他的战友们说;他们那些军人在1955年受军衔时,有好多人都向下压了一两级。

他从来都没有向上级伸过手,甚至我在单位办公室呆了多年,他还是积极鼓励我下来学点技术为好。有一回、有一回不知道我说到一些什么事情,提到了现在养儿防老、老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你看父亲他狠狠的批评了我一顿,说我的世界观不对,没有学习好,以后要更应该好好地在这些方面,加强看报纸学习才行。

这个工厂应该说,当时还是国家的重点企业,在国家困难时期,有好多大的工厂都关门了,因国家将来要实现电气化,离不了这个厂生产的电器产品,所以它当时没有被关门,不过生产规模要小的多了。就全国来说,像这个工厂当时中国没有几家,听说在1959年以前还有过苏联专家,在未来的规划设计中,工厂的车间是阳泉市最大的,大小汽车要达到几十部,火车能够直接开到厂子里来,然后把产品直接装运走。但是、但是在1959年以后,苏联人背信弃义,撕毁了合同,把专家都撤走,连图纸也都拿走了。

当时,过了横穿工厂的公路,在工厂西面一大片草地下还平放有百十来根,用混凝土浇筑的、二十多米长的水泥柱。这些水泥柱子在地下已经放置了好几年,是当时准备建造大型车间用的,如今它的周边都长满了野草,到处是一片荒凉。我当时一个人还在那个野地方学习,一边学俄语,一边还在那里饶有兴趣地抓蚂蚱玩,对于地下闲置的这么多水泥柱还有点儿纳闷。

因为这里远离市区,一些工人为了方便,在厂区排房的南面风景区内、旧马路旁边空地上种了不少的蔬菜,有西红柿,向日葵和玉米等,父母亲也和我在一起,开了其中一小块儿菜地。记得我们在南面的山坡下,在旧土路旁翻地的时候,竟挖出了许多的尸骨,我当时以为是人的骨头,可把我吓坏了,觉得很害怕。

你看看我当时是什么胆量呀!想一想父亲他们当年在抗战时期打鬼子的经历,想一想,他多次经历过战斗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什么死人没有见过呀!我还是应该好好的向父亲学习才对。

当时父亲走过来看了一眼,说是大牲口的骨头,那不是人的骨头,肯定了以后,我的心才放了下来。后来、后来我们又挖出来一大堆,我过后回想,这里以前一定是住过什么军队,看样子还打过仗,要不然,怎么会留下那么多牲口的骨头呢?部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杀死自己的战马来吃肉的。最后,我们都把这些骨头烧掉埋了,父亲说这是很好的肥料。

母亲在这地里栽种了不少的蔬菜,有番茄,黄瓜等,也有是舅舅从四川寄来的南方菜籽。我们种上以后长得特别好,枝叶又肥又大,供我们吃了好长时间。多少年后,我们家都已经不在这里居住,但这里的家属们,老邻居,还在养种着母亲给他们传留下来的南方菜,听说这个菜叶子发红,有很好的抗癌作用,经常吃这种蔬菜的人,能长寿,能活大岁数。

多少年后,我们家已经搬到城里去住了,她们依然还在这里种这种蔬菜,后来,听说那些老邻居们果然都活了很大的岁数。


责任编辑:清风


[上一篇] 《曙光》第二十二章(二)

[上一篇]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七十六——后记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