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而童年恐怕是最难以忘记的。不论曾经是苦是甜,那是因为童年有天真烂漫,有自己快乐的梦幻。
小时候的趣事实在太多,春天和同学玩纸飞机,夏天和伙伴们去河边游泳,秋天到田野里逮蝈蝈,冬天去湖面上滑冰。但令人难忘的还是捏哨子,那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上手工课,老师让大家捏哨子,同学们纷纷跑到学校附近的池塘边,挖来一块儿黏黏的胶泥,然后回到教室。老师先大概示范一下制哨子的程序要领,就让大家各自摆弄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按照自己的想象制造作品了。有的同学会做成方盒子的样式,有的会制作成小鸟,瓶子,手枪等等,总之大家是各尽其能。其实哨子的外形还不是最重要的,等做好形状后,捅哨眼才是最关键的技术活。钻孔时需要一大一小两根直棍儿,大的像铅笔那么粗细,细的像火柴棒。一般是先钻粗孔,根据哨子的大小决定,一般在三厘米左右,却不能钻透。然后在粗孔的上侧斜着用细棍儿捅一个细细的孔,这个细孔是要透气的,当吹的时候,就从这个小孔用力吹,哨子嗡嗡的响了,那这个哨子就算做成了。如果不响的话,就需要重新捅,直到对好角度吹响为止。我记得自己做了一个鱼哨,捏成小鱼的模样,然后可以在鱼的两侧同时制作成双孔哨,由于掌握了捅孔的技巧,鱼哨很快就制作好了。当我用力吹的时候,哨子发出嗡嗡的响声,震耳欲聋,引来同学们的羡慕与赞叹。一个同学捏了一个小鸟,样子很好看,像真的一样,哨子制成后,吹起来很响亮,他对我说:我这是捅一次就制成的呀!我不由得表示钦佩。下课后,有的同学做好了,有的还没有制成。老师就把做得好的留下来当作摆设,而我的作品自然会被老师摆放在窗台上,那时,自己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有了信心,放学回家后,或者星期天,我就自己和点泥,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哨子,然后把它晒干,在母亲烧火做饭时,放到炉底,几十分钟后,我的作品就出炉了,当然也会有烧坏的,吹不响,还有烧裂的。我把那些成品挨个吹一边,然后放到屋子的墙角处,或者送给我的小伙伴,快乐的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逮知了。在暑假时,我和几个小伙伴先用竹篾制作一张弓,细细的高粱杆作箭杆,上面插上用铁丝打制的箭头,然后把弓绑到一个长长的竹竿顶端,再从上头弯弓处扯下来一根细绳用作开关,捕知了的工具就算做成了。然后我们几个人就会到小树林或路边的大树上寻找知了的叫声。那知了也是很警觉的,需要慢慢地走近,仔细寻找,不然它会停止叫声或飞走。当发现它的位置后,把弓举起来悄悄地靠近它,瞄准它,觉得可以了,便一拉弓弦,那箭便射了出去。射中后,那公知了会鸣叫着带着箭飞落下来,母知了虽然不叫,也张着翅膀带着箭落下来,大家赶紧跑过去抓住它。当然,有时也有失手的时候,没射着知了,箭倒插进树干上,只好去摇晃树干,或者用土块把箭从树上投落下来。这样,经过半天的努力,往往会逮住一二十只,大伙分一分,回到家里后我会喂给鸡吃。站在围栏旁边,看着那鸡欢快的张着翅膀奔向它们,只几下就把它们吃掉了,自己的心里也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