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走进西柏坡
走进西柏坡
作者:秋实

对红色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向往源于中学历史教科书。20167月,在一个绿荫浓情的夏日,我们几个志同道合者怀着崇敬和热切向往的心情,冒着炎热和酷暑,经过一上午的长途颠簸,终于到达了河北省平山县,踏上了这片使我们充满好奇和神秘的土地。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太行山东麓,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党中央领导了农村土地改革、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重要的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革命走向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在这里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西柏坡精神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革命的党成功地走向了一个执政的党,向历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社会,更加善于建设一个新社会。 

   走进了西柏坡,就走进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进了一部辉煌厚重的历史。

    当我们走进西柏坡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八个大字。的确,对于新中国,西柏坡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1948年5月26日至19493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为书记、由朱德、董必武等组成的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717日至9月13日,刘少奇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还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此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并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构架。

我们首先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大门朝南,分前后两院,建筑为砖木结构平顶房。前院自东而西一座座小院依次为周恩来旧居、任弼时旧居、毛泽东旧居、军委作战室旧址、刘少奇旧居、董必武旧居、中共中央九月会议旧址。后院东北部三间窑洞式建筑为朱德办公室和居室旧址。大院西部前后院之间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生活之简朴。他们住的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他们有的甚至是两个人挤在一张床上。可见其生活之艰辛,可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放了全中国;就是在这个偏僻的小农村,中国共产人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难道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参观完中共中央旧址大院,我们又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1976年,在中共中央旧址东部山坡上修建了西柏坡纪念。在西柏坡影视放映厅观看了《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历史资料片。在西柏坡纪念馆的11个展室里,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我们认真观看馆内的陈设,详细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通过参观纪念馆,使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在“大决战”展室,听着讲解员讲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看着图片上挑着扁担、推着小车艰难行进的支前大军,大家深刻认识到,正是依靠人民的支持,我们党的事业才获得了不断胜利前进的基础。眼前栩栩如生的画面诉说着那个时候的激烈场面,一字排开的三大战役诉说着我们革命成功的不易。

西柏坡已不仅仅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而是升华为一种伟大的西柏坡精神。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参观革命胜地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我们离开西柏坡,坐在飞驰于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大客车上,我陷入了沉思。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我们共产党人,只有不忘初心,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本色,才能带领亿万人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大赛)涿鹿杏花春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