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海涛拍岸韵自来
海涛拍岸韵自来
作者:刘洪云

                                  ----- 参加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书海听涛“感怀


      过完春节,经好友介绍,我有幸参加了东城第一图书馆举办的‘’书海听涛“讲座。 不管组织者出于什么想法,只要听到“书海听涛”这个名字,就感到眼前一亮,怦然心动,多么惬意和富有诗意的名字啊!书者,乃知识载体也,一本书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干干万万本书汇成了知识的海洋,坐在岸边,倾听知识海洋的涛声,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不由得想起“涛声阵阵惊煞人”等优美的歌词。 我很有兴致地参加到其中,每周一次,风雨无阻。每次我很早来到大课堂,特意抢在前排,与主讲名师面对而坐,这使我有重返校园的学生时代之感。所不同的是,三尺讲台宽大了,黑板变成了白板,粉笔变成了白板笔,外加同步的视频影像,这又让我大有从花甲之年返还到了青春年华之悦。尤如歌词所说:许多年以后,童年生活又回到了你的面前。

     一些成就斐然的作家、教授、学者们,在有限的两个钟点内,用最凝练、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传授着丰富浩瀚的知识精髓,他们字字珠玑,句句至理名言,章章扣人心扉。台上主讲滔滔不绝,时而口若悬河,台下读者洗耳恭听,时而心领神会,彼此的传递在会场中回荡,求知的欲望契合在听涛的融会贯通之中,时而讲解,时而提问,互动有声。参加书海听涛,的确不同凡响! 每次聆听作家教授们传授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尤如一道又一道充盈的文化盛宴,滋润着心田,滋补着大脑,倍受激励和鼓舞。知识的海洋向我张开了笑脸,书海的涛声让我无比震撼。 农民作家许福元老师,通过解析顺义农民语言的特点,高度概括了中国农民以土地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中所产生和积淀的民俗乡音,它简洁、灵动、智慧,见景生情,上承天气,下接地气,口口相传,生生不息。承载和发展着厚重的农耕文明的遗传密码。并且正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高科技领域广泛应用,取其精化,去其低俗,提升改造。 首都体育学院扬教授讲的杨式太极,博大精深,揭示了天地启承转合,万物相互转换,相互渗透,相生相克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和现代哲学思想的无穷魅力。 

      山西作家郭万新,长篇小说《吉庄纪事》讲述了朔州600年历史文化传承。以小村庄折射大历史,用吉庄的故事触摸大中国。揭示了我国三千年农业社会,是怎样地孕育了社会的精英,又是如何滋生出了传统美德。从中告诚人们善待乡村,记住美德,兴读书道德约束之风,把社会建设得更好。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长张希清教授讲的“历史上的包公”。在历任知县、知端州、三司户部刺官、京东陕西河北等路的转运使,以及知谏院、州府、直至权御史中丞、三司使。一生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孤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被欧阳修修书赞道:“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以警示现实和未来:“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贱也。‘’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冯蒸教授讲“老北京话的历史与现状”,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老北京话在历经900多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科学地分析了北京话与普通话与北方官话的区别。 天津师范大学林骅教授讲述的短编小说之王《聊斋志异》,风趣幽默,以独特的艺术构思,浪漫主义艺术情节,以大量的民俗描写,塑造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形象,细腻地再现了百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始终贯通惩恶扬善,好人好报的正能量,具有现实意义。

      4月2日,当代最有影响的著名作家、‘红学’研究者刘心武对话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悉数‘’我们的时代与人生‘’,二人妙语连珠、言简意赅、环环相扣。通过观察思考我们所处的改革开放时代,告诫启迪年轻的朋友,人的一生应如何度过?刘心武的童年回忆的真情流露,世情百态人间冷暖真实体验,山水草木的深刻哲思,欧美游历的观察思考,一一道出人生的大体悟。张颐武认为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个体的奋斗和努力!虽然今天年青一代面对的问题和过去不同,但现在仍然需要梦想,需要高远的志向和奋斗精神!二位的见解精辟,立意高远,语言诚恳,意味深长,上千人的礼堂里多次暴发热烈的掌声,可谓是讲座平台上的浓墨重彩精彩华章! 丰富的讲座,别开生面的作者与读者的见面,成为大家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是书海中的一束浪花,是一束束浪花凝聚而动的涛声,听涛者不论年龄大小,多是读者、作者、社会的关注者,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心灵碰撞,触类旁通,心心相印,共同担当一份责任。 

      在这个以追求金钱为第一需要的时代,伏案写作已不被大多数人认同和理解,读书看报的人也少之甚少,有时也会遭到白眼非议和耻笑。这也正是迫切需要警醒认识和振兴的。民族文化的辉煌是经历过一代又一代写作人读书人的幸勤耕耘和积累而著成的,是读书人写作人曾被令人羡慕和受人尊敬的时代所建树的宝库,更是百姓的精神乐园,我们有责任努力重筑保护和延续。 古今之成事业、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通过前两境界的努力,则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头,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界。

      我愿不断地追寻更高的精神境界,探索世间的道理,感悟人生百态,沉浸书海,闻嗅花香,开始第二个人生历程。尽微薄之力,用思想扬一缕阳光,用觉悟捧一份爱心,用文字传递正能量,营造心中乐园的芬芳。 如果说我的第一次人生完成了结婚生子,赡养老人,拼命工作来奉献家庭和社会,那么退休后,开始了精彩的第二人生。头几年写过前半生的回忆,今年春节,因喜欢文学与东城图书馆结缘,开启我的心智,又潜心小说散文的创作,三月以来《又登丛台》《我的室友武姐》《清明祭祖》《我的姥姥》上了“采风网。 东城图书馆,你给我提供了实现梦想的阶梯、平台,我已深深爱上你。 愿此处“书海”的“涛声”逾加洪亮、逾加沁心!

                                               2016年4月7日 于北京

[上一篇] 【抒情散文】醉在金秋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